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岳麓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岳麓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19 19:5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堂检测
1.水上运输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组成部分,关于近代水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前后,水运交通近代化就开始起步
B.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
C. 我国轮船运输主要吸取了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 随着经济发展,轮船在民国时期已普及到内陆省份
【答案】B
【解析】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的起步,它主要吸取了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于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近代水运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A、C、D三项不正确,故选B项。
2.2008年,海峡两岸在隔绝半个多世纪后,再次实现了“三通”。下列关于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变化最早出现在台湾的是( )
A.中国第一条客运铁路的出现
B.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C.中国最早的电报线的架设
D.中国第一家水上飞机的研制
【答案】C
【解析】A、B两项首先出现在上海,D项出现在福建马尾。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故选C项。
3.1932年,刘长春从上海出发去美国洛杉矶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在漫长的航程中,他与船友不可能聊起的事件是( )
A.伟大先行者领导的辛亥革命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中国自行研制的民航大飞机 D.中日甲午战争
【答案】C
【解析】A、B、D三项分别发生在1911年、1861年和1894年,都在1932年之前。而民航大飞机的研制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大的象征,目前中国正在进行,故选C项。
4.学习了《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 )
A.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交通与通讯发展的最大阻碍
B.铁路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一开始就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C.列强把铁路修到那里,就把侵略势力延伸到那里
D.近代交通与通讯的艰难发展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后,它才能健康发展
【答案】B
【解析】中国近代的交通与通讯的发展受到帝国主义的限制和排挤,而且帝国主义利用它们延伸自己的侵略势力,A、C、D正确。由于清政府的腐朽与愚昧,一开始并不支持铁路建设,故选B项。
5.假如你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一位商人,想把自己的商品信息传递给北京的客户,你可以选择的方式有( )
①派人以快马方式传递②通过拍电报的方式传递③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传递④坐火车去北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各种交通和通讯方式并存,材料中的几种方式都是可能的,故选A项。
6. 孙中山先生说:“铁路是交通之母,交通又为实业之母。”下列关于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修建铁路初期受到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双重阻碍
B.铁路的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有利无害
C.铁路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进步
D.修建铁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思想观念
【答案】B
【解析】中国近代的铁路的建设一开始受到帝国主义的排挤和顽固势力的抵制,但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客观上带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尊卑等级观念。由于近代中国社会是双半社会,铁路修建对中国有双重作用,故选B项。
7.有人说,现在的中国是“海上马车夫”,无论是造船能力还是运输能力都稳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1934年,活跃在长江水域的四大航运公司共有轮船53艘,总运输能力12424万吨,占当时中国水上运输能力的80%以上。其中,英国怡和公司占24.8%,太古公司占27%,日本日清公司占24.3%,而中国的轮船招商局只占23.1%。对以上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当代的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B.近代的中国水运业艰难求生,发展缓慢
C.近代中国水运业的发展极不平衡
D.轮船招商局主要是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服务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难判断,A、B、C是正确的。当时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为了发展民用企业和与外国争利而建立的,不是为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服务,故选D项。
8.鸦片战争中,英国一位将领说,清朝的后备部队和武器弹药都近在咫尺,我们必须全力准备。到1841年1月9日,钦差大臣伊里布准备收复定海,奏调附近的安徽、湖北、湖南军队支援,但是直到2月19日,援兵也没能到达浙江。对上述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的交通方式非常落后
B.援军没有及时到达的主要原因是英军认真准备的结果
C.英军将领没能准确判断中国的状况
D.材料一定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战争的结局
【答案】B
【解析】A项是导致B项的主要原因。当时的英军将领没能正确判断中国的落后状况,这种对比也预示了中国战败的命运,故选B项。
9.中国的京沪高速铁路将于2011年正式运营,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5个小时,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和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中国近代,许多人反对修建铁路,其反对的理由包括①扰民②夺民生计③便于帝国主义运兵侵略④雇洋匠导致白银外流。对以上理由认识正确的包括( )
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可能出现的问题②其思维方式仍然具有浓厚的小农经济意识③其主张阻碍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进程④由于他们的反对,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几乎止步不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在当时,由于中国的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很多人仍然从维护小农经济出发,提出反对修建铁路,而且确实可能会出现扰民、夺民生计等问题。但是,从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来看,其主张又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中国的铁路仍然取得较大发展,故选C项。
10.在20世纪30年代,让上海人引以为豪的是,不出城市就可以坐上汽车,看上中国的电影,吃上中西大餐,穿上世界上正在流行的衣服,这一切都让生活在内地的有钱人羡慕不已。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分析有误的是( )
A.当时中国的生活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B.上海享受到一切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C.上海和内地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
D.西学东渐的影响在上海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分析出,上海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近代西学东渐的交汇中心,生活方式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特征。但是,从材料信息本身我们无法得出当时上海和内地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的结论,故选C项。
11. 阅读下列材料:
主题一:毁路口号
19世纪末,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主题二:“马拉火车”
1878年.美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强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
主题三: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
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主题四:中国现代高铁
请回答:
(1)对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你是如何认识的?
(2)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当时大多数官员反对修建铁路的合理性有哪些?
(3)材料二、三的“马车铁路”“奔驰打入冷宫”这些“昨天的故事”说明了哪些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修建铁路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1)一方面,毁铁路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鲜明的爱国性质,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民阶级对西方先进文明的盲目排斥的落后性。
(2)列强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还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地方,把他们的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这些都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3)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性、落后性,仍然用迷信的所谓风水等抵制西方先进文明。
(4)修建铁路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封建等级观念;修建铁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同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早期的火车
材料二:
中国早期火车通车场景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火车出现在什么时候?它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2)材料二的通车场景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状况?
(3)上述材料中历史场景有什么关系?反映出当时的什么世界潮流?
参考答案
(1)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火车的出现,使世界间的联系更加便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中国古老的社会受到了西方先进文明的强烈冲击;长期生活在闭塞环境下的中国人对火车感到好奇甚至不解。
(3)因果关系。中国早期的火车是借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反映出经济的近代化和世界逐渐连为一体的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