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岳麓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岳麓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19 19:5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堂检测
1.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瓦特开启工业大门的这把“钥匙”是指( )
A.发明水力纺纱机 B.提出热力学理论 C.发明蒸汽机 D.改良蒸汽机
【答案】D
【解析】阿科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牛顿提出热力学理论,瓦特不是发明而是改良了蒸汽机,故选D项。
2.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生产组织形式经历了从手工工场到工厂再到大企业的变化。这一变化中最本质原因和区别是( )
A.资本积累的多少 B.自由劳动力的丰富与否
C.生产力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D.资本家的喜好
【答案】C
【解析】 “工场”使用手工劳动,“工厂”是大机器生产,“大企业”是联合生产,都反映了生产方式的进步。同时,生产方式的进步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故选C项。
3. 1872年,有一位法国旅游爱好者准备在80天完成环球航行,据他自己描述,他先后换乘了①汽车、②火车、③轮船和④飞机,提前完成了环球航线,并且在途径美国时,还参加了⑤美国的南北战争。你认为这位旅游爱好者的描述符合历史真实的有( )
A.①②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火车、轮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40年代),1885年产生了汽车,1903年出现了飞机,美国的南北战争是1861—1865年,而题目问的是1872年,故排除掉③④⑤,故选A项。
4.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在《摩登时代》用诙谐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结合下列两幅图图片,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工厂林立 ②环境遭受污染③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厂”代替了“工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也使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上面说法都是正确的。故选C项。
5.我们教材中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得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有( )
①当时已经出现了火车这种交通工具②当时人们认识到技术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③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当时历史发展的迫切要求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解析】人的意识总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句名言最早也应该在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出现了火车这种事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当然,在经济领域,技术革命对历史发展的能力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故选B项。
6.历史发展总是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轨道运行,下列与英国相关的历史现象,按逻辑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改良蒸汽机的发明④工厂制的出现⑤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早期殖民扩张使海外市场扩大,引发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展迫切需要动力革命,改良蒸汽机发明。改良蒸汽机发明后,使工业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形成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工厂制。工厂的大量出现,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故选D项。
7.美国是一个基督教世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是上帝创造了世界,但在20世纪初,有人开玩笑说,现在的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摩根的能力堪比上帝
C.体现了垄断组织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D.强调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地位
【答案】C
【解析】从时间“20世纪初”,人物“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可判断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企业时代到来所带来的影响。故C正确。
8.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下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现象与之相关的是( )
①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②电信工具的创新③新一轮殖民扩张的浪潮④垄断组织的形成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②加速了世界各地的商业信息交流③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④垄断组织大量向国外进行资本扩张,把许多亚非拉国家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C项。
9.“曼切斯特棉纺织工厂都是大建筑,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而且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不少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掉大量的蜡烛。”根据信息判断上述现象最早应发生在那个时期( )
A.资本主义萌芽萌芽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国家垄断资本资本主义时期
【答案】B
【解析】有“工厂”“机器”等信息可排除A;由“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 ”说明当时还没有发明电灯,故可排除C、D。故选B项。
10.有位同学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材料”,但老师说他搜集的材料有的是错误的,请你错误的信息选择出来( )
A.在工业革命后基本形成
B.对亚非拉国家带来的只有灾难
C.极大的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入和武力侵略等方式形成
【答案】B
【解析】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一方面它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贫困与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也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瓦解了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故选B项。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发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到处是高大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各种犯罪异常猖獗。这就是是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但是它的成果并不为所有人所共享.”——编者改编
材料二: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产和生活理念。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制度创新等根本性的转变。目前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有节能、降耗、减排、开发新能源等。
——摘自公务员考试试题
材料三: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各种制造业异常发达,被号称为新世纪的“世界工厂”。 ——新华网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变化?
(2)综合材料一二,我国在工业化时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那么我们与西方所走的发展道路道路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变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不堪重负;环境污染严重;犯罪问题猖獗;贫富分化严重
(2) 限制城市规模,多发展小城镇;应该努力发展低碳经济,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调整分配制度,让工业化的成果为全民共享。
(3) 西方采取的是对外侵略扩张,中国是和平发展;西方是先污染后治理,中国是边发展、边治理。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 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历史来到21世纪,中国再次迎来第四次崛起的大好机遇。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工业文明固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使人成为机器的附庸、使用能源造成环境污染;但不可否认,工业时代的到来是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材料三:我们不能过分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分别指哪些时代
(2)在17——18世纪,中国其实还有一次赶超历史潮流的发展机遇,但中国却被落在了后面,结合所学知识其中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我们在第四次崛起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工业化?
参考答案:
(1)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
(2)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并日益腐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文化专制,例如八股取士制度、大兴文字狱等。这一系列违背历史潮流的因素,让中国逐渐落后于历史发展潮流。
(3)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走上富国强兵道路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出路,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