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秋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29 09:55:28

文档简介

20秋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第39~42页的内容。
1.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1.理解周长的含义。
2.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形状不同的叶子,细线,水彩笔,三角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6个。
量一量,想一想,填一填。
1.认识周长。
(1)出示书签的图片。
同学们能画出每张书签的边线吗?
同学们,沿着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2)打开教材39页,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求周长就要先测量出各边的长度。
(3)教材第39页“试一试”。出示树叶。
一只小蚂蚁想围着这片树叶爬一圈,你知道它应该怎样爬吗?请你在叶子上画出来。
你知道自己画的这条线的长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测量的?要注意什么?
小组探索完成,然后汇报。
(4)练习。
①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在小组里交流。
讲评学生的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③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完成,全班交流。
讲评学生的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3。
教师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动脑筋想一想,再试着算一算。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生1:把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求出周长。
28+15+28+15=86(米)
生2:长方形对边相等,可以用两个长加上两个宽求周长。
28+28+15+15=86(米)
生3:长方形对边相等,分别算出两个长和宽,再相加求出周长。
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生4:长方形对边相等,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乘2求出周长。
28+15=43(米)  43×2=86(米)
(3)讲评算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理由。
在小组里说说长方形周长可以怎样计算。
(4)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一、二幅图。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正方形的周长。
(1)教材第42页“试一试”。动脑筋想一想,试着算一算,可以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方法。
生1:25+25+25+25=100(厘米)
生2:25×4=100(厘米)
(3)讲评算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理由。
在小组里说一说正方形周长可以怎样计算。
(4)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三幅图。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动手操作,可以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
2.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墙边有长方形花圃,长4米,宽3米,为了保护这些花草,给花圃建造栅栏,栅栏长多少米?(长边靠墙)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第一幅图需要测出长和宽,长是5
cm,宽是2
cm。周长:5+2=7(cm) 7×2=14(cm) 第二幅图需要测出长和宽,长是3
cm,宽是3
cm。周长:3×4=12(cm)
2.
80×4=320(厘米)
思维训练
4+3×2=10(米)或4+3+3=10(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
1.
(6+3)×2=18(cm) (3+4)×2=14(m) 3×4=12(dm)
3.
(55+35)×2=180(米)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以及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说一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算法,应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算出结果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算。在学生汇报他们各自的算法后,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在学会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试一试”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交流并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算法不能灌输给学生,更不需要揭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20秋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材第36~38页的内容。
1.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钉子板,实物投影仪,学具袋(平面图形各1个)。
1.量一量下面线段的长度,并标在图上。
2.用三角板量一量,哪些角是直角。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出示情境:
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请说一说。
生1: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铺地用的方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
2.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拿几张长方形的纸,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看看长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并演示出自己的探索过程。
生1: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对边相等,我是通过测量发现的。
生2:我通过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生3:我用三角板测量,发现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4:我把长方形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这样四个角就叠在一起了,用三角板量一次,就可以知道四个角都是直角。
3.认识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
你身边哪个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指出它的长和宽。两人一组,互相交流。
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指出它的长和宽。
4.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动手操作:从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演示汇报:自己是怎样剪的。
你发现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生1:用直尺测量,发现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生2: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对折,测量一次,可以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认识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指出它的边长。两人一组交流。
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正方形。指出它的边长。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你认为长方形对边相等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有没有关系?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1.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
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完成练习,再利用实物投影演示。
2.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汇报。
通过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4.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5题。
分小组完成,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5.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猜一猜,小兔子的后面可能藏的是什么图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第1题:略 第2题:第1个和第3个三角形尺能拼成一个长方形,第1个和第4个三角尺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2.

3.
4 2 3
4.略
5.略
思维训练
长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材先让学生在教室或类似的生活场景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将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的特征。20秋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练习六
教材第43~45页的内容。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实物投影仪,一根细线,三个长4
cm、宽3
cm的长方形。
1.复习概念。
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
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
2.教材第43页第1题。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集体汇报。
3.教材第43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实物投影仪展示。
4.教材第43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
5.教材第43页第4题。
组织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思路。
6.教材第43页第5题。
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利用实物投影仪集体汇报。
7.教材第44页第6题。
组织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思路。
8.教材第44页第11题。
先动手操作,然后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师: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你知道为什么吗?
用三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所有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4×4=16(厘米) (6+4)×2=20(厘米) (5+6)×2=22(厘米)
4.40+30+50=120(cm) 25×4=100(cm) (20+15)×2=70(m)
5.(6+9)×2=30(米)
6.9×4=36(厘米)
7.
(10+6)×2=32(厘米) 画正方形略,所画正方形的边长是32÷4=8(厘米)。
8.
(1)(6+3)×2=18(厘米) (2)4×4=16(厘米) (8+2)×2=20(厘米)
思维训练
方法一:
  长:4×3=12(厘米)
周长:(12+3)×2=15×2=30(厘米)
  方法二:
  长:3×3=9(厘米)
周长:(9+4)×2=26(厘米)
教材习题
练习六
7.

8.
39 45 72 65 52 84 36 30
9.
6×3=18(厘米) (18+6)×2=48(厘米)
10.
(8+5)×2=26(米) 5+8+5=18(米)
思考题
5×4=20(厘米)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练习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由浅入深,逐步拓展。第1题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练习,用来进一步明确有关的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第2、第3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变式练习,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第4、第5题考察的是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1题计算拼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关注原来图形的周长和拼成的图形的周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推理能力。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20秋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周长是多少
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
1.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2.通过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等活动,体会解决一个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估一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体会周长的含义,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
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方格纸。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活动课,看看哪些同学能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参加活动。
1.拼一拼。
师:用你手中的小正方形拼成你喜欢的图形。
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
师:你还能拼出怎样的图形?拼成的图形周长各是多少厘米?小组交流。
2.比一比。
师:左边两个图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它们的周长相等吗?(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
生:第一幅图是(5+6)×2=22(厘米)
师:第一个图形是规则的长方体,但第二个和第三个图形是不规则的。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边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呢?
学生汇报:
4+2+2+3+6+5=22(厘米)
师:有不同算法吗?
生:把上面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发生变化。
(5+6)×2=22(厘米)
师:第三个图形的周长大家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画一画。
师: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学生自己动手,交流画法。
教师循堂指正。
4.量一量。
师: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它们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估计   厘米       
 估计   厘米?
             实际   厘米       
 实际   厘米?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估计得怎么样?
小组完成后交流做法,并集体订正。
大家玩得高兴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说给大家听。
还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设计其他活动。
这是一次实践活动。教材设计了用小正方形拼一拼并计算相应图形的周长,以及比一比、画一画、估一估、量一量等丰富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同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根据教材的安排,本次实践活动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准备充分的活动材料,并组织好小组活动,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要引导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思考,并注意相互交流,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听一听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逐步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比较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操作实践和交流讨论中学会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拓展自己的思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秋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案)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的含义。
2.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1.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3.通过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1.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的能力。教材通过教室内的画面,把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具有长方形和正方形表面的物体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探索长方形的特征,得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可以通过先折再剪的活动,从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正方形,得出:正方形有四条边,每条边长度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通过比较,找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张书签的边线、一片树叶的边线来初步认识周长。通过用4种不同的方法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材通过试一试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理解、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对比、操作,进而理解并掌握教学概念。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长方形和正方形
3课时
周长是多少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