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苏幕遮 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苏幕遮 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8 16: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王国维
苏幕遮
周邦彦
荷塘月色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把握节奏和情感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压U韵,韵脚:暑、语、雨、去、旅
舟、浦
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整体把握
荷塘
美景
上片写景
思乡之情
下片抒情
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哪些意象?找出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
合作探究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咏荷名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周敦颐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刘永《望海潮》
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
王昌龄《采莲曲》
6、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
王国维曾称道:“美成《
苏幕遮
》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细读词句
词的下片抒情,你认为哪些字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种抒情方式又有什么好处?
整体把握
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细读词句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
对写法:从故乡的朋友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却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
阅读下两首诗,看看在抒思乡之情的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拓展对比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杜甫的《月夜》用设想妻子思念自己而儿女不懂思念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思念远方的妻与子的复杂感情。——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情与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
问题探究
情与景的关系:见景生情。
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有荷花的家乡,转入虚构的梦境“芙蓉浦”的描写。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
总结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周词中少数的例外。全词清新淡雅,浑然天成,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斯人已去,荷韵犹存
1.背诵《苏幕遮》
2.阅读赏析“宋代咏荷词两首”(见课本)
作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