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第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第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8 20:2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六单元检测题
班别:
姓名:
评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0分。
1.右下图所示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2.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要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3.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1927年4月
1927年4月后
中共党员人数
5.7万
1万多
A.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共党员牺牲??????????
B.解放战争中大批中共党员被捕
C.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
D.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4.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

A.召开了国民党一大
B.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C.整编国民革命军队
D.决定发动北伐战争
5.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
A.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6.“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党革命方式,是毛泽东从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这种战略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
C.国共两党合作
C.开展工人运动
7.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

A.维护国共合作
B.注重军民关系
C.强调农业屯产
D.重视城市起义
8.如图所提供信息相关的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D.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9.陈云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央红军长征情况时指出:“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犯错误时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目前,我们的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提出新的任务。”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B.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政治上从幼年走向成熟
D.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10.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赢得了中国。”这里的“行军”指(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11.“红军在所经过的许多地区,帮助各民族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组织了革命武装,而且留下许多红军干部和战士与他们一起战斗。仅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红色政权,著名的就有黔边南腰界土家、苗汉各族苏维埃,大凉山彝、汉人民联合政府——宁县革命委员会,茂县回族苏维埃,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等。这些民族自治政府有许多都建立了革命武装,在红军走后仍然坚持斗争。”上述材料说明长征(

A.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C.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D.是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12.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
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3.“国民党为什么不纪念之前那六年抗战,国民党根本就没法儿纪念之前那六年抗战。因为东北三省的沦陷即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的,……所以,国民党没法儿纪念“十四年抗战”。对此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国民党主动承担决策失误而导致日本侵华的责任
B.八年抗战更能客观地反映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历史
C.批判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D.国民党对自身酿成的严重错误深刻反思
14.“有学者认为,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竭尽所能使事态向和平方向发展,中共也希望能够和平解决,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势力没有贸然采取军事行动,蒋介石也作了一定的调整改变,事变最终以和平的方式结束。此学者认为西安事变的解决(

A.是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主要因为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C.使中国内战的局面彻底终结
D.是中国共产党全力调解结果”
15.如图所示材料中“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6年12月26日《大公报》称:“全国民众听到这个喜讯,都欢喜的几乎要发疯了。昨天晚间,全国自都市至城关,自成人至儿童,都热烈庆祝,欢声彻夜,这种情形,真是揭开了历史的新页。”这说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反映了国共建立联合政府的意愿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符合当时中华民族的利益
17.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8.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19.读题19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学校名称
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
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1946年
北京大学
北平
A.外来侵略
B.政权更迭
C.国共合作
D.军阀割据
20.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
A.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B.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C.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21.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94%
中方
6%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日方
56%
中方
44%
日军每日前进千米数?
武汉会战前?
40千米
1939年底
200米
1940年底
不进反退
A.日本速战速决战略失败?????????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发挥效果?????????D.相持阶段中日僵持持续
22.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日本军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导致的。由此说明(

A.全民族抗战是此次战役胜利的跟本原因
B.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影响
C.日本惧怕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
D.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
23.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壮大抗日力量
B.打倒北洋军阀
C.改善农民生活
D.消灭地主阶级
24.对题12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25.1940年对于中国是一个艰难的年份,正面战场接连溃败,国土大量沦陷,国际社会都在怀疑中国还可以抗战多久。而敌后战场的抗日武装却对日军发起了主动进攻。据此可知(

A.对日军的最后反攻已开始
B.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C.抗战的任务艰巨但胜利的希望仍在
D.抗目民族统一战线是胜利唯一法宝
26.“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以上兵力。抗日战争的战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退居次要地位……”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从属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B.是正面战场的重要力量
C.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D.是抗战取胜的唯一因素
27.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相续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这说明(
)
A.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C.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
28.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C.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9.(中共七大的决议)尖锐地指出:“由于国民党继续实行独裁统治,拒绝进行民主改革,由于它不是将重点放在反对日本侵略方面,而是放在反人民方面,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据材料可知,中共七大(

A.决定发动台儿庄战役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D.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30.1942年,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A.中国是世界强国
B.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C.中国会打败日本
D.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共10分。
31.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
材料二
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
﹣﹣摘白《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
材料三
1931~1945年教科书部分章目
教科书
部分章目
《复兴历史教科书》
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
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
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
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摘编自《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2)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类教科书的时代意义。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的认识。
参考答案:
1-5:BBDDB
6-10:BBBCC
11-15:BBCAB
16-20:DCDAD
21-25:CAAAC
26-30:CACDD
31、(1)特点: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时代需求: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2)变化: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说明:中国和日本、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
(3)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觉醒;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战线;有利于民众认清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质;对于鼓舞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发挥了重要作用。(答出两点即可)
(4)教科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教科书对于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教科书往往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答出两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