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毕节中考备课复习课件 第1篇 专题2 句子(8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毕节中考备课复习课件 第1篇 专题2 句子(8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8 13:0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句子
(病句辨析与修改、句子衔接与排序)
课标研读
2011版课程标准
近两年试题形式
2021命题预测
1.考查正确辨析和修改常见的病句,培养观察、比较的逻辑思维能力。2.学会辨析常见的几种语病类型并有侧重地修改。3.理解和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步骤、原则和方法。4.学会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5.学会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
阅读一段选文,然后回答选文所涉及的两道小题,分别涉及病句辨析与修改、句子衔接与排序等考点。每小题2分,共4分。
设题形式、考点基本与2020年相同。每小题2分,共4分。
真题回放
一、(2020·贵州毕节)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题。(4分)
A.从大楼里出来,蛋哥还在犯难:他的节目一期一个嘉宾,我录的时长足够他剪出两期来。________这似乎让他很纠结。B.我能理解他,被一个节目长时间训练得循规蹈矩,作出调整和改变,就意味着自找麻烦。C.这个节目他虽然做了将近两年,而且该请的嘉宾也都请了。D.接下去就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所以他千方百计把我从外地叫了回来。
1.ABCD 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从大楼里出来,蛋哥还在犯难:他的节目一期一个嘉宾,我录的时长足够他剪出两期来。
B.我能理解他,被一个节目长时间训练得循规蹈矩,作出调整和改变,就意味着自找麻烦。
C.这个节目他虽然做了将近两年,而且该请的嘉宾也都请了。
D.接下去就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所以他千方百计把我从外地叫了回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从语感上仔细辨别哪一句有语病。仔细阅读后不难发现C句关联词语使用不搭配,“虽然”改为“不仅”。
2.在上文横线处接续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少了我这个嘉宾,地球就不转了么?
B.要不要做上下期?
C.这种节目现在还有人听吗?
D.其实一个小县城能有多少文化人?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从前句“我录的时长足够他剪出两期来”可知,如果剪成一期,就浪费资源,所以后文说的应是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剪成两期,又不符自己的习惯,所以“纠结”。故选B。
二、(2019·贵州毕节)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题。(4分)
A.瑞士是一个山地小国,几乎没有矿产资源,却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B.缺乏自然资源的瑞士人在这一巴掌大的天地里死磕硬磨,硬是开拓出一片自己的江山。C.19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初是瑞士高档钟表业的黄金时代。D.萧邦、伯爵、劳力士等一批耀眼的品牌先后相继问世,独步天下。
20世纪70年代,日本人发明了石英手表,它以超级廉价和轻便的优势,对传统的机械表构成致命的打击。____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瑞士手表:特别是机械表的末日已经降临。
1.文段A、B、C、D 四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仔细阅读材料语境后不难发现D句中“相继”表示前后相接,没有中断,与“先后”语义重复,故可删除“先后”或“相继”。
2.在文段中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这对只有 700 万人口的瑞士来说实在难以承受。
②在短短的六七年里,瑞士钟表业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
③一度,有上千家手表工厂倒闭,超过 10 万名钟表工人失业。
④其产量占全球的比例从 45%陡降到 15%。
A.③④①②    B.②④③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③②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据上下文可知画线处写作重点应是“……对传统的瑞士机械表的致命打击”,因第①句和第④句的句首为指示代词“这”和“其”,故句①和句④,不可排在第一位,据此可排除C、D项;又因句②是总写(或概括叙写)致命打击——灭顶之灾。句③和句④一样都是具体描写这场灭顶之灾,因此句②应排在第一位,据此排除A项。故选B。
备考建议
1.病句辨析与修改: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三改,对症下药;四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2.句子衔接与排序: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第二步,理清思路;第三步,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四步,联读语感检验。
考点解码
一、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一)病句的辨析
1.常见病句的类型
(1)语序不当。
①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②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如: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调至“热情”前,并删掉“进行”前的“的”)
③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如: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④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如: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刚出土的”调至“几千年前”前面,并在“几千年前”后加上“的”)
⑤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如: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③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3)成分残缺。
①缺主语。
如: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②缺谓语。
如: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③缺宾语。
如: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的精神”)
(4)句式杂糅。
如: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5)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
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指代不清)
②句子歧义。
如: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6)不合逻辑。
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死难者很多,他是幸免的一个。)
2.辨析病句的方法
(1)主干分析法。
对句子作语法分析,可先提取句子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若主干无毛病,再检查它的附加成分,看修饰语和中心语有无毛病。
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此句主干为“生产不能自给”,很容易看出主语“生产”和谓语“自给”不能搭配)
(2)语感审读法。
辨析病句,可以借助语感。一般说,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出语病的地方。
如: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借助语感来审读,就发现此例误将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了,可将“无比的”调至“热情”之前)
(3)词语检查法。
①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
如: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②动词使用不当,会造成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搭配不当。
如: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中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就不搭配)
③否定词使用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
如:近几年,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无时无刻不”表示双重否定,而“无时无刻不忘”即为误用了否定词)
④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易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位置不当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
如:不但他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此例两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不但”的位置不当,应放在主语之后)
(4)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有时一下子不容易看出其他毛病所在,这时可以仿照这个句子的结构形式造一个常见的类似形式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
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比较复杂,先压缩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学习。”“这值得他们的重视。”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5)逻辑分析法。
有的句子在语法结构上检查不出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必须运用逻辑分析法看看句子在概念使用上,在判断、推理过程中,有没有犯不合逻辑的毛病,造出不合情理的句子。
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实际的)
(二)病句的修改
1.修改病句的类别
中考对病句修改主要的考查形式为直接修改和间接修改。
(1)直接修改。
所谓直接修改,即是对原句(或原段)有语病的地方进行“手术”处理,使句子变得通顺流畅。解答时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看是否缺少主语、是否符合逻辑;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是否搭配得当、语序是否得当、用词是否恰当等。
(2)间接修改。
所谓间接修改,即是对病句已经作以修改的方法或结果进行判断,看修改的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这类题通常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选择修改正确(或错误)的选项。这类题在中考病句修改中所占的比例特别大。
2.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提:提主干。主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先看句子主干结构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如果主干没有问题,就检查修饰限制成分(定语、状语、补语)与主干搭配是否恰当;最后检查是否合乎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三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认真思考,采用如下方法:(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四查: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是否把原句意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
综合起来讲,修改病句可概括为:
看结构,辨关系,语序不当要调整。
找主干,辨枝叶,搭配不当要更换。
看照应,找对象,成分残缺要增补。
看句意,辨逻辑,不合逻辑要理顺。
二、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一)句子的衔接
1.明确要求
句子衔接题在中考中是经常出现的,主要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能根据具体语境得体、连贯、简洁地运用语言,是规范使用汉语的基本要求,符合人们对语言“文气畅达”“语势贯通”的常规要求。
保持语言的连贯,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各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即有一个共同的中心。
第二,句子间要有一个合理的句序,形成清晰的思路。
第三,讲求语言的衔接和呼应。
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以语句衔接题和句子排序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会用选择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查。
2.掌握技巧
做句子衔接题,总体来说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段,把握其内容要点,然后认真分析所给的选项,找出规律,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恰当地做出判断。
具体来说,可按下面的方法去做:
(1)注意话题的统一,陈述对象的一致。
(2)上下文的文意合理,语句合乎逻辑,尤其是要注意语句间的关系,如是否有先后顺序,关联词的搭配,看是否有总分、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
(3)如文段或句子有比喻句,本体喻体要一致。
(4)注意前后(上下文)句式应相同,前后语序要一致。
(5)注意语段中语句的前后照应,感彩要一致。
(二)句子的排序
句子排序是对句子与句子之间内在逻辑性的考查,是通过对语句间连贯性的考查来完成的。近年的中考句子排序题往往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所选语句的内容体现了对时代生活的关注,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赞美与引导。
(2)引导关注“语段”的内在逻辑,关注句子与句子间的内在联系。
1.解答排序题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语段所表述的内容,判断是哪类语段。叙述段常用时间顺序,议论段通常用逻辑顺序,描写段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都有,说明段则三种都能用。
第二步,根据相关的词语判断出语段所采用的具体顺序。
第三步,根据语段的类型确定语段的首句。
第四步,把握关键词语,逐句理清先后顺序。如果我们从具体语段的阅读中,能够掌握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就会为我们答题提供很大帮助。
2.解答排序题技巧
(1)以时间、事物发展的先后为序,应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
(2)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等。
(3)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4)综合类:涉及几种排序规律。首先应尽量找出语段中的能反映语序的词语,然后综合考虑,排出正确的顺序。
(5)排列型:只有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才能运用句子组段,使上下文衔接。
(6)选择型:根据语段所表述的内容,判断属于哪类语段是关键。
(7)插入+选择型:根据每个分句的语境插入相关的内容是关键。
(8)补充型:确定语段句子间的结构形式是关键。
【典例】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2题。(4分)
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A.读书可以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使人增长学问见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B.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C.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转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D.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________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1. 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句“开茅塞,除鄙见”与前面的“读书可以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使人增长学问见识”不能完全相对应,没有谈到“增长学问见识”方面,应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
【答题技巧】 
一、病句辨析。
辨析病句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语病:(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句子杂糅);(5)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句);等等。
二、病句修改。
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
(1)增——残缺的成分要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2.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2分)
①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
②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
③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
④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这个解释”指的就是前文“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下文承接的句子是“圣贤的……必然是经典”,依然承接上文“古代圣贤”的话题,下文即“何以成为圣贤”,解释“圣贤”,即“著述留存后世”,最后总释“经典”。故选C。
【答题技巧】 
解答句子衔接题必须做到:
1.注意语意的连贯性,即语言前后相连,上下贯通。
2.遵循两个要求:
(1)注意形式方面的要求,如句式的一致、结构的一致、过渡与照应、衔接与呼应。
(2)注意语意方面的要求,如话题的统一、陈述对象的一致、语境的和谐、文气的贯通、感情基调的一致、上下句的联系、句序的合理等。
中考冲刺
一、(2021·名师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和存在主义哲学家们一样,我也认为世界是荒诞的。A.但是人类为什么没有跟着一个无意义的世界堕落呢?B.为什么人类还在发展并创造自己的文明呢?C.这是因为,虽然世界没有意义,而且人类能够思考,能够控制世界的意义的原因。D.我们被带到这个世界上,虽然人生本无意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意义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有意义。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__________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1.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解析】 关联词语误用,应该是转折关系,所以把“虽然……而且……”换成“虽然……但是……”。
C
2.在文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
②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③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④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D
【解析】 承接上文“之所以”,下文接“是因为”,接④,“一个有意义的世界”由第②句“这个有意义的世界”承接,第③句的“实际上”跟第②句的“表面上”相呼应,末句接①。故顺序为④②③①。故选D。
二、(2021·名师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B.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C.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仅只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________D.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3.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解析】 “仅仅”和“只有”语意重复。
C
4.在文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②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
③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
④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D
【解析】 承接上文“颜值高”,接②,“占得先机”是因为“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接④,又过渡到“当今世界”,颜值被当成“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接③,第①阐释③。故选D。
三、(2021·名师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A.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B.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保证,时过境迁,许多人不禁发问:________在日前举行的毕节市“家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C.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为此,D.专家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
5.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 (  )
【解析】 一面对两面。“好的”是一面,“能否”是两面,把“能否”去掉。
B
6.在上文横线处接续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B.还需要家训吗?
C.家训早就过时了吗!
D.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解析】 “发问”是问句,排除AC,由后文“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推导出这是一个设问句,语气强烈,不仅仅是“需要”,而且是“必要”。故选D。
D
四、(2021·名师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______。A.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______。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B.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________。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C.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D.直到斤两不减,因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________。
7.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解析】 “因此”表示因果关系,但“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这样的结论是列举上面一系列过程所得出的结论,所以“因此”应该换成“如此”才恰当。
D
8.在文中四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
②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③无数巨匠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
④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匠心独运,不尚速成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B
【解析】 先整体把握,确定①句为全段的一个中心句或引子,排除C、D项,后面根据前后文的衔接关系,②句是总结,应为末句,排除A项。故选B。
五、(2021·名师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A.精读、略读、快读三种读法可以交错地用于纸本书、电子书、“无字书”这三种书。B.并不是纸本阅读都是“深阅读”,没有浅阅读;也不是网上阅读都是“浅阅读”,没有深阅读;而且是说“无字书”皆为游山玩水,浮光掠影,没有学问。________C.老子和孔子观水就读出了许多名堂。D.老子的“上善若水”论,从水的七种善性悟出了人的七种德性。孔子的“水的德性”论,从水的品性悟出了人的十种德性。
9.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解析】 “并不是”“也不是”应搭配“更不是”,三个句子虽然是并列关系,但是更强调后者,用“而且”则表示递进关系,不符语境。
B
10.在上文横线处接续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可以肯定地说,读“无字书”更容易。
B.可以肯定地说,读“无字书”比读纸本书、电子书更艰难,内容意蕴更丰富。
C.可以肯定地说,读“无字书”比读纸本书、电子书轻松。
D.可以肯定地说,“无字书”更高深。
【解析】 后文列举老子孔子的例子,就是证明“读‘无字书’比读纸本书、电子书更艰难,内容意蕴更丰富”。故选B。
B
六、(2021·名师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那些历史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随着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造成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B.笔画纤细轻盈,潇洒流利,直观呈现了行书独特的字体风貌,展示出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C.其文本内容融汇儒、道两家思想,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聚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D.字体、技法和文本内容完美结合,深刻体现出书者对所处时代文化精神的精准把握。
11.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解析】 “原因就是”“造成的”导致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
A
12.填入文段开头空缺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
①书法文本是书家精神品格和情感表达最直接的载体
②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受到历代书家的高度重视
④作为书法,其内容就是书法文本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
【解析】 首先需要一个总起句,即②“任何艺术作品”,“书法”是艺术作品之一,所以接④,“书法文本”接①,最后是③。故选C。
C
七、(2021·名师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出门时,母亲递过的外套是最贴心的礼物;学习中,同学提供的帮助是最真诚的礼物;________,________……这些礼物陪伴、呵护着你,在生命的历程中散发出迷人的馨香。
生活中的精彩与黯淡,教会你坦然面对平凡的自己;A.旅途中的温暖与寒凉,让你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感恩。B.于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都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这时,你就获得了成长。C.成长就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
当然,我们接受了礼物,也应该回赠礼物。当你送出礼物时,你也会获得“手有余香”的快乐。D.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肩负着一份使命。用你的双手去丰富这个世界,回馈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绚丽多彩。这是你给世界的礼物。
从物质到精神,从具体到抽象,礼物丰厚而美好。它芬芳如鲜花,灿烂如烟火,闪耀如星辰……
13.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解析】 “每个人”和“的人”语意重复。应删掉前一个“人”或删掉后面“的人”。
D
14.根据语境,文中横线处续写正确的一句话是 (  )
A.校园里,老师给予的教诲是最珍贵的礼物
B.在失落的时候,朋友伸出的双臂是最踏实的礼物
C.大雨瓢泼,父亲撑起的雨伞是最温暖的礼物
D.夏日炎炎,树阴馈赠阴凉
【解析】 联系上下文,所填句子结构与上文相似,构成排比句,故A最恰当。
A
八、(2021·名师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A.数字化阅读虽然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但往往表现为一种“浅阅读”。浅阅读容易使我们缺乏缜密细致的思考,B.导致看似读了很多,实则收获有限。当我们在芜杂的信息中流连忘返时,大脑就成了零散信息的跑马场。所以,数字化阅读时代,我们依然拥有深阅读的权力。那么,________选择成体系、有深度的作品和广为认可的经典著作,运用顺序渐进、刨根问底、探究质疑的方法去做到深阅读。
C.我们即便做不到像古人读书那样废寝忘食、皓首穷经,也应当在纷繁的信息中独具慧眼,不断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提高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综上所述,数字化阅读中,D.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
15.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解析】 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修改为: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年。
D
16.在上文横线处接续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怎样才能做到深阅读呢?
B.就抓住深阅读。
C.就抓住浅阅读。
D.深阅读就实现了。
【解析】 根据上文“依然拥有深阅读的权力”和下文的“……方法去做到深阅读”可知,横线处填入的句子是对“深阅读”如何进行的提问,故选A。
A
九、(2021·名师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A.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B.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多有精粹之作。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C.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情有独钟,__①__,惟妙惟肖。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简洁流畅,脍炙人口。在他笔下,D.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象,是春天最诱人的动物。即便歇脚在电线上,__②__,谱成嘹亮悠扬的春曲。
17.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解析】 搭配不当,主干“景象是动物”,应改为: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象,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
D
18.依次填入文段横线①②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B.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C.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D.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解析】 承接上一句的主语作家,与后一句的惟妙惟肖,第①处应选“把”字句,排除AC,第②处填入的句子应为后一句的主语,故选D。
D
十、(2021·名师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烽火战争,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A.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B.它是祖先灵性的结晶,是构筑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C.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的途径。
不仅如此,D.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________等各种字体的发展,在书写材料上也不断演变,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焕发出新的活力,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19.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解析】主宾搭配不当。删掉“的途径”。
C
20.填入文段横线上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金文、篆书、甲骨文、隶书、楷书
B.甲骨文、隶书、楷书、金文、篆书
C.隶书、楷书、甲骨文、金文、篆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解析】 依照汉字的演变进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书,再到隶书、楷书来排序。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