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纪念白求恩》讲义(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课《纪念白求恩》讲义(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30 14:4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90575-632460
12课《纪念白求恩》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等。
二、故事背景
白求恩(1889-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于1938年春上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原文阅读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
《纪念白求恩》是“老三篇”中的一篇。毛泽东同志在其中要求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那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并提出了“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了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要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是非常难的。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也是凤毛麟角的。试问,世上能有几个白求恩?但是,这种精神却可作为我们普通人努力的方向和标杆。我们不可能达到纯粹的无私的人,但可以争做一个私心较少的人。
做一个私心较少的人,这其实是自身修养的问题。古时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其中修身是首要的,是贯穿全过程的。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短暂的,如何把短暂的人生活出意义,活出亮点。自身修养的高低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小到大,都离不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人干事业的基础,修养越高,事业就干得越出色。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事业,不光是指升官、发迹,能够做大干部的人、能够做亿万富翁的人,毕竟是少数。作为大多数,我们的事业,就是我们的人生,就是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要使这个过程精彩,有意义,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修养,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私心较少的人。
一个人的私心多寡,决定了他眼界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结局。私心越重的人,在镜子中看自己的比例就越大,就看不到周边的事物,看不到周边事物对自己的影响,就会囿于自我而不觉,其结果就是个人得利的同时,得罪了大多数,最终是会众叛亲离的。反之,私心越少的人,在镜子中看自己的比例就越小,他的眼界就越宽,眼界越宽,看到的事物就越广,其结果就是帮助众人得利的同时,自己也得利,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这里,我不竟又想起了老人家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要做得好,从每个人的个体找方法的话,首先就是把自己缩小。把自己缩小了,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那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从精神层面来讲,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而为人民所认可、为众人所留念的人,是非常愉快的。要不,为什么千百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盖棺论定的时候,追求的就是一个“留芳千古”。从物质层面来讲,诚然,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讲的是付出,而且大多数时候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似乎很不合算。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也未必就是不合算。从普通干部来讲,如果他兢兢业业,出于公心干好工作,他的一生就是平安的,平安的一生获得的报酬虽不多但是确是稳定可靠的。从发家致富的角度来讲,真正能致富的往往都是能为人民服务的,你看微软比尔有钱,那是因为他为全世界人民提供好的科技产品,我们都在享受着他提供的方便。
做一个私心较少的人,是从古至今人们所提出的自身修养的重要标准。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文明、更和谐。
三、理解词义
派遣: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动机: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极端:事物发展所达顶点。热忱:热情。冷清: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  纯粹: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掺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佩服:对某人或某事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拜。高明: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鄙薄:鄙视菲薄,轻视。出路:能够向前发展的途径;摆脱逆境的门路,前途。拈轻怕重:指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简述白求恩来中国的经历,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第②段):赞扬白求恩同志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第③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第④段):表达对白求恩的 悼念之情,再次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五、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从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有什么作用?
首先,这篇议论文是为纪念白求恩而写,当时白求恩同志在晋察冀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工作,很多人还不知道他,所以有必要先作介绍;其次,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交代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抗日的经过,可以使下文的议论有坚实的依据,增强说理的效果;再次,由简介主要事迹引发下文的议论,符合先感性后理性的认识规律,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2. 第二段中两个“极端”有什么好处?
两个“极端”强调了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同志对人民的热忱达到了极点,加深了人们对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认识,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
3.第二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相?比较。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4.句中“每一个”“一定”这两个词有何表达效果?
这两个限制词用得十分精当。“每一个”在句中概括“共产党”的全体,表示无一例外;“一定”跟“要”连用,表示决心,带有强烈的感彩,这两个词语气极为坚定,强调了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句中的“只”“仅”两个字,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词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惋惜和悲痛之情。
6.文章结尾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六、课文主题
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面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B、热忱:热情。忱:真实的意思。
C、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利益。
D、见异思迁:看见好的就想要。
2、“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这句话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重复,实际上作者这样说是为了更突出 ,强调我们提倡国际主义,反对“ ”。
3、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在表达的语意上有何区别?
无不为之感动。
4、“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句话共包括两层意思,分号前是 ,分号后是 。这句话与“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一句相比较,其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否相同,为什么?
5、本文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四种精神,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文章主要赞扬的是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B、文章主要赞扬的是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其他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C、文章赞扬白求恩的四种精神都是极其重要的,它们没有主次之分。
D、文章主要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一个人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才算是具有共产主义精神。
6、课文第一段“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7、(2006年仙桃试题)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看谁填得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拥有一朵莲花,你却给了我整个荷塘 , ;我原想亲吻一瓣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雪原。
二、同步解读
白求恩同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的精神。
8、作者把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概括为两个方面,即 。
9、文段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三种称呼,正确下面解说不妥的一项是( )
A、从共产党员角度称白求恩为“同志”。
B、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角度称“白求恩医生”。
C、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直称“白求恩”。
D、换用不同的称呼,表明白求恩多种身份。
10、“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的“精神”是指( )
A、国际主义精神 B、共产主义精神
C、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11、与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构成鲜明对比的内容是哪一句?

12、本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参考答案:1、A 2、国际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爱国主义
3、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双重否定句语气更重、更强,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4、说明白求恩同志同事业高度负责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说明白求恩同志的医疗技术的精湛程度;不同,前者是记叙,后者是议论。
5、B
6、世界无产阶级要互相支持。
7、示例:①我原想收藏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②……品尝一个金桔,……果园;③……捡拾一束稻穗,……粮仓;④……采摘一束菊花,……花(菊)园等。(要符合秋季特点,要注意个体与整体的对应,要句式一致。)
8.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9、D
10、C
11、不能。因为这三个词是按程度轻重的顺序排列的。
12、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