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涿州市双语学校
课例名称
《温度》
教师
姓名
耿文芝
学段学科
初中物理
教材
版本
人教版
章节
第三章第一节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及摄氏温度刻度的方法。
2.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体温计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以及动手制作温度计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和爱护仪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通过测量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缺少认识,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望,但动手能力弱,所以以学生常见的现象入手,以动手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思考、实验、推理、验证、归纳、概括等过程发现获取新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讨论
: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
导学达标:
【
探究实验】:人对温度的感觉
找一位同学进行“冷”“热”的体验: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体会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总结: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有时是靠不住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对温度高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温度计
【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
用一个小药瓶,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再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位置。
现象:在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归纳小结: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启发:标上刻度的自制温度计虽然可以测出温度,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还有那些地方可以改进?
学生交流讨论:温度计为什么要有液泡?
为什么要用细管?
1.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2.温度计的构造:
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测温液体、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体验过程,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液体温度计原理,享受设计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现自己设计上的不足。
摄氏温度
1.摄氏温的度刻度方法: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定位100度,在0-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就是1度,也就是1℃,用这种刻度方法就是叫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单位符号“℃”。
2.温度的表示方法:
在读写摄氏温度时,0℃以上的温度,可省略前面的“+”号,直接读;0℃以下的温度,在数字前面加上“-”号,读作“负”或“零下”。
你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吗?应该怎样读?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
设计意图:结合电子白板加深学生对摄氏温度的了解,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的感受。
(三)温度计的使用
【想想议议】 共同探究在使用温度计前: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范围——量程。
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分度值。
【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思考下图中哪些做法和读数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错在哪里:
(1)
(2)
(3)
(4)
(1)第一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
(2)第二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侧壁。
(3)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4)第四个图,温度计的放置方法正确,但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
(5)读数图中,甲和丙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应与红色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按甲的读数,测量结果会偏大,按丙的读数,测量结果会偏小。乙是对的。
分别测量冷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记录测量结果:
测量前,先用手指碰触杯壁,估计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测
水手指感觉估测温度测量温度凉水热水
总结归纳:
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时液泡必须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温度计的液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液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保持相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四)体温计
用途:测量人体的温度.
常用温度计与体温计对比
1.构造: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2.量程:测量范围不同: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
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常用温度计是1℃。
4.使用: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
思考: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设计意图:课上安排学习体温计,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并安排测温活动,这样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科学世界】
常见的温度计
设计意图:让孩子了解新科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视野。
课堂小结:请孩子谈谈本节课学会了什么,谈谈本节课的的收获。
课堂练习:
1.疫情期间坚持做晨检。小明某早晨测量体温时,示数为36.3℃,他应该判断自己的体温(
)
A.偏低了
B.属正常
C.
偏高了
D.
无法确定
2.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 )
A.0℃
B
36.8℃
C.68℃
D.100℃
3.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
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
4.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40℃
B.
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C.
普通人的身高约为2.0m
D.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5.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6.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在下面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或单位。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8______;
一般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______。
7.如图甲所示,寒暑表测出的气温是______°C。
作业:课本上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充分展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物理思想。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的知识是孩子生活中活中常用的物品,学会使用将会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重点:一是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通过孩子自制简易温度计观察现象,并思考出现现象的原因,得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二是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了突出重点,让孩子通过自己完成实验,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因为孩子刚接触物理,对物理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但是通过老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孩子能够准确描述,再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孩子物理语言的培养。
有关温度的标识,没有说明摄氏温度只是温度计的一种标识方法,在知识的拓展的还是有些欠缺。
演示实验做的比较好,但是学生观察起来全面性不是很好;学生实验学生能够完成,而有些孩子不太会使用温度计,所以在实验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错误,影响了正确的测量,有的学生在读数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要多用心巡回指导,而有的学生没有动手,只是观察别人的实验,没有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