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营养吸收
知识点:
1、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粗略测定实验
(1)测定方法:燃烧食物法(实验中注意挡风)。
(2)测定原理:食物在体内完全氧化与体外完全燃烧的过程都是氧化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同。
注:本实验应控制的变量有:取用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的质量要相等;实验时,试管要一样,试管中水的质量、初温要相同;要使用同样的温度计和同样的燃烧匙等。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如实验结果有偏差,可能是与所用实验材料的颗粒,装置, 是否燃尽等有关),实验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进行比较
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七大类: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1)糖类: 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 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3.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
做消化。 分为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2)当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3)七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①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
②须经消化才能被吸收:蛋白质、糖类、脂肪。
③不能被消化吸收:粗纤维
(4)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部位吸收部位、消化步骤、有关消化液种类: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的特点及相应功能:①小肠很长——消化、吸收
②小肠表面有很多褶皱及小肠绒毛——消化、吸收
③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消化
④小肠壁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吸收
5.与人体有关的消化道、消化腺和消化酶等几项内容列表如下:
消化道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
消化物质
口腔
唾液腺
唾液(淀粉酶)
初步消化淀粉
胃
胃腺
胃液(蛋白酶)
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脏
胆汁(不含消化酶)
促进脂肪消化(乳化)
胰腺
胰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小肠
肠腺
肠液(同胰液一样)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温馨提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功能:调节血糖、分泌消化液、解毒等)
★6.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探究)
酶:由生物的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物质。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 特点: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
影响酶催化作用(活性)的因素有:pH 、温度 等。
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1.收集唾液
2.制备淀粉稀溶液
3. 编号试管A、B;常温下进行如下实验
加入物①
加入物②
加入物③
观察颜色
A
1% 淀粉溶液 2 毫升
2 毫升唾液溶液
1 滴体积分数为 0.4% 的碘酒溶液
不变蓝
B
1% 淀粉溶液 2 毫升
2 毫升蒸馏水
变蓝色
结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催化作用。
进一步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
步骤顺序: ;
结论:在最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高温使酶失活;低温使酶活性降低)
探究PH对酶的影响
A
B
C
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蒸馏水
1mL
/
/
HCl
/
1mL
/
NaOH
/
/
1mL
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结果现象
结论:酶是蛋白质,遇到强酸、强碱条件下会被破坏。
考点练习
食物与营养
1.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A
①糖类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2.有些动物在饥饿或冬眠时,能量物质消耗的大致顺序是( )
A.蛋白质→脂肪→糖类 B.脂肪→糖类→蛋白质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糖类→蛋白质→脂肪
3.下列营养物质中,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的是( )
A. 无机盐和维生素 B. 蛋白质和糖类
C. 脂肪和糖类 D. 脂肪和蛋白质
4.莲藕是一种富含淀粉的植物,用它为主材做的炒藕片、藕夹、莲子银耳羹等都是很多人爱吃的佳肴,以下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 .藕夹中的肉馅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 .莲子是莲藕的种子,其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C .莲藕的食用部分是茎,其中的孔道能为茎的呼吸提供氧气
D .莲藕中的淀粉可作为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5.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
B .此实验中三种食物的化学反应都是属于化和反应
C .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
D .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2.消化与吸收
①消化系统
1.如图是人牙齿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
B.成人的牙齿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后磨牙
C.牙的结构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D.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既有消化功能也有吸收功能
2.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以及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别是( )D
A.②③ B.③④ C.④① D.④②
3.如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D )
A.1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 B.2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3是肝脏,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D.5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胰岛素
4.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D
A.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 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 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 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5.小肠的下列结构特点中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 )C
A .小肠长,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部分
B .小肠内表面具有皱壁和小肠绒毛
C .小肠壁上具有分泌肠液的肠腺,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内
D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6.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三种物质的代谢过程中,分解的最终产物中共有的是(???)B
A .水和尿素B .水和二氧化碳C .二氧化碳D .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7.图甲表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乙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情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 .图甲中最顶层食物的主要成分,在图乙消化道的? A? 开始消化
B .图甲中最底层食物的主要成分的消化过程,符合图乙中的 Z 曲线
C .肝脏分泌的胆汁含有多种消化酶,流入图乙所示的消化道
D .图中食物进入大肠前,Y 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8.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 .①为唾液,其内含有的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C .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 .X是小肠,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3、酶的催化作用
1.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琼脂块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在琼脂块上滴加碘液,其中不变蓝色的是(? ??)C
A .清水 B .胃液 C .唾液 D .胆汁
2.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B
A .酶起催化作用 B .该过程说明酶的专一性 C .是化学变化 D .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3.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如图图像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B
A .若图表示正常人餐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则bc段下降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B .若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则bc段膈肌由收缩变为舒张
C .若图表示胃蛋白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则b点的pH=7
D .若图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b点的温度为25℃
4.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宜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含量的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A .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 B .pH=a时,e点下移
C .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 .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
5.(2019·杭州模拟)?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I-)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金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2mL
0
1mL
2滴
2
2mL
1mL
0
2滴
(1) 小金的对探究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实验设计合理吗?说明理由。 。
(2) 小金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 。
(3) 如果硫酸根离子(SO42-)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金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 。
(4) 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柯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 。
6.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徐所在兴趣小组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如图实验,图中序号表示各实验步骤的次序。
(1)同组的小金认为小徐的甲乙丙实验中的步骤2、3顺序应该全部调换,你如何评价?
(2)正确操作后,小徐观察到甲试管呈蓝色,而乙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乙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乙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乙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控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乙试管没有出现蓝色做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
(3)修正实验后操作,观察到只有丙试管不变蓝,则实验结论是 。
(2)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3)酸性或碱性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7.(2019·杭州模拟)?最近,一股“水果酵素”风潮席卷我国各地,它所宣传的“减肥”“养颜”“排毒”等种种功效,让它成为了爱美人士竞相追捧的对象,酵素是酶在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别称,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小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
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操作
加入物质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①???
稀淀粉溶液(mL)
2
2
2
②???
淀粉酶溶液(mL)
1
1
1
③???
碘液(滴)
1
1
1
④???
温度处理(5min)
37℃
100℃
0℃
⑤???
观察现象
(1) 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 ?。
(2) 以正确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后,观察到B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 ?。
(3) 15min后,在A试管中,淀粉酶的质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8.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操作顺序
项目
烧杯 1
烧杯 2
①
往烧杯中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
②
注入果胶酶溶液
2ml
0ml
③
注入蒸馏水
0ml
2ml
④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
10min
10min
课题 1: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按表格所示实验方法及步骤,最后对烧杯中的物质过滤获得两份苹果汁。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预测 实 验 现 象 为 ;
课题 2:探索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适宜的 pH。取 5 个烧杯和 5 支试管分别编号后,完成操作①和②:
①往 5 个烧杯中各加入 20ml 苹果泥;②往 5 支试管中各注入果胶酶溶液;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 方法一:分别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混合,把混合液 pH 分别调至 4、6、7、8、10。
方法二:分别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的 pH 分别调至 4、6、7、8、10。再把 pH 相同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你认为哪种方法更为科学,请说明理由:
;
如果用曲线图记录实验结果,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在下图中选择一个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 。
9.萌发的种子中同时存在两种淀粉酶,分别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它们都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α淀粉酶的含量是种子萌发率的重要指标,α淀粉酶越多,种子萌发率越高。某兴趣小组设计下列实验比较A 小麦和 B 小麦中α淀粉酶的多少,从而选取萌发率高的小麦种子进行播种。
【查阅资料】温度与 pH 对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影响
?
pH<3.6
温度 t>60℃
α淀粉酶
活性丧失
活性不变
β淀粉酶
活性不变
活性丧失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1
选取 100 颗 A 小麦种子和B 小麦种子,处理后,获得 A 小麦淀粉酶提取液和 B 小麦淀粉酶提取液。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2
取 10 支试管各加 A 小麦淀粉酶提取液 1ml,记为 1-10 号试管,再取 10 支试管加 B 小麦淀粉酶提取液 1ml,记为11-20 号试管,20 支都置于70℃恒温水浴15分钟
设计对照实验
3
每支试管同时加入 40℃的淀粉溶液 2 ml,置于 40℃恒温水浴,5 分钟后同时滴加盐酸 2ml。?
控制实验条件
4
测量每支试管中麦芽糖的含量
观察与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2 中将试管置于 70℃恒温水浴 15 分钟的目的是 。
使β淀粉酶失去活性,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实验通过 测定来判定α淀粉酶含量的多少。
5分钟每支试管中麦芽糖的含量
种子在萌发时,α淀粉酶的含量会提高,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α淀粉酶越多种子萌发率越高的原因是
Α淀粉酶越高,分解的淀粉越多,释放的能量越多,萌发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