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2.冬天,晒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
3.如图所示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甲图中,潮湿闷热的夏天,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棍冒“白气”
B.?乙图中,消毒时,喷洒在身上的酒精很快消失了
C.?丙图中,早春,冰雪开始消融
D.?丁图中,环境温度在零下时,冰冻的湿衣服也能逐渐变干
4.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霜的形成
B.?河水结冰
C.?樟脑丸逐渐变小
D.?露珠的形成
5.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并加入适量盐,用筷子搅拌半分钟,用温度计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对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加快熔化速度??????????????????????B.?冰熔化吸热使易拉罐壁和底温度降低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白霜?????????????????????????????D.?白霜的形成过程向周围放热
6.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
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
??)
⑴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⑵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只有(1)正确????????????????????????B.?只有(2)正确????????????????????????C.?都正确????????????????????????D.?都错误
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液化后蒸发?????????????????B.?先熔化后蒸发???????????????????C.?先液化后凝固?????????????????D.?先蒸发后液化
8.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冰封”和“雪飘”这种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汽化和升华???????????????????????D.?凝固和凝华
9.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气、固、液???????????????????????B.?气、液、固???????????????????????C.?固、液、气???????????????????????D.?液、固、气
10.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上的“汗”是水蒸气汽化生成的??????????????????B.?“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C.?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11.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12.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生物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0.03%,淡水的循环则显得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水循环的一些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场所主要是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内
B.?陆地上的水不一定是通过降雨的形式而来的
C.?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靠陆地和海洋中的水蒸发和沸腾上去的
D.?水循环的主要物态变化有蒸发、液化、升华、凝华等
二、填空题
1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这种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霜会出现在罐身的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4.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向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收大量的热,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形成的
15.当下流行的“干冰烟雾菜”,加入干冰,既可以营造餐桌上上的氛围,也可保证生吃食料的冰爽口感.使用干冰,利用干冰________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白雾”
(均填物态变化).
16.当某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时,为缓解旱情,某部队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实施人工降雨,依靠干冰的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在此过程中会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成水(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17.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淞”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淞”现象,它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雨淞”、“雾淞”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的(填:“相同”或“不同”)。
18.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乙图的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成甲图状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物质由甲图状态变成乙图状态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三、实验探究题
19.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________;属于升华的是________;属于汽化的是________;属“放热”过程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20.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温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
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
184.4℃,水的沸点是
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
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形成的;
(4)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些干冰,一会儿看到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21.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A.河中的冰消融是固态冰变液态水,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
C.雾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雪人变小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慢慢变干了,水直接由固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属于升华现象,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
D
【解析】A.甲图中,潮湿闷热的夏天,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棍冒“白气”,是液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消毒时,喷洒在身上的酒精很快消失了,是蒸发现象,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早春,冰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环境温度在零下时,冰冻的湿衣服也能逐渐变干,是升华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
C
【解析】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
B.河水结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逐渐变小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符合题意;
D.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
C
【解析】A.测得加了盐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含有盐的水的凝固点降低,加快了冰的熔化速度,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C.易拉罐底部出现了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说明冰熔化吸热使易拉罐壁和底温度降低,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D.白霜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过程放热,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
B
【解析】冰的熔点是0℃,加热水时,冰吸热熔化,碘的熔点是113.5℃,而水的沸点是100℃,故水全部汽化以前,碘的温度不能达到熔点,不会熔化,会发生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
冰熔化吸热,碘升华吸热,故(1)说法错误,(2)正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
A
【解析】解: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温度是比较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鸡蛋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上,所以鸡蛋变湿;过一会鸡蛋变干,是因为鸡蛋上的小水珠汽化(蒸发)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去了。
故答案为:A。
8.【答案】
D
【解析】冰的形成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雪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
故答案为:D。
9.【答案】
A
【解析】由图找到,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即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又因为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同理,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又因为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丙物态为液态,即只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
B
【解析】“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应出现在里面,故AD错误;“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有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所以应出现在里面,故B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
B
【解析】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因为干冰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
故答案为:B.
12.【答案】
C
【解析】水循环在海洋、陆地和天空等不同领域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形式存在,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陆地上的水一方面是降水得来,另一方面是地下径流得来,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大气中的水蒸气有三个来源:海洋或地表水的蒸发,一定条件下陆地水的沸腾,冰川表面发生升华,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海洋和地表水会蒸发变为水蒸气到空中,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成为水;冰川表面发生升华成为水蒸气到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较低的温度直接凝华成冰晶,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
凝华;放热;外侧
【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物质在凝华时要放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先升华吸热使罐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一层霜,凝华需要放热,霜会出现在罐身的外侧。
14.【答案】
熔化;汽化;水蒸气液化
【解析】火焰的温度很高,所以很多物体遇到高温的火焰会吸热而熔化;当火焰喷到水中时,水会吸热而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温度降低又会液化变为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色气团。
15.【答案】
升华;液化
【解析】使用干冰,干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16.【答案】
升华;吸收;熔化
【解析】当某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时,为缓解旱情,某部队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实施人工降雨,依靠干冰的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和空气摩擦熔化成水。
17.【答案】不同
【解析】雨淞是雨滴并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雾淞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是凝华;故“雨淞”、“雾淞”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不同.
18.【答案】液体;升华;放热
【解析】解:(1)由图可知:甲图分子排列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乙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丙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2)物质由图丙直接变成图甲的过程,也就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3)物质由甲图状态变成乙图状态的过程,也就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故答案为:液体;升华;放热.
19.【答案】
③;④;①;②③⑤
【解析】解:①湿衣服上有很多的水分,变干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水蒸气,由液态变为了气态,叫汽化;②冰棒冒白气,白气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棒形成的,是液化现象;③河面上的冰是固态,是由液态的水形成的,是凝固现象;④樟脑丸的消失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⑤冰花是固态,是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形成的,是凝华现象;⑥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沥青块变成了液态,由固态变为了液态,是熔化现象。
故答案为:③;④;①;②③⑤。
20.【答案】
(1)升华
(2)水的沸点为
100℃,水浴加热时,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能熔化
(3)干冰升华;水蒸气液
(4)干冰升华吸热使铁盒变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解析】(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所以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3)干冰在热水中吸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泡;由于升华吸热,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4)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
21.【答案】
(1)解: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碘蒸气遇到冷的烧瓶又变成细小的碘晶体。
(2)由题可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吸热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碘蒸气。因此,小红的实验不能确切的认为碘一定发生了升华。
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因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碘蒸气只能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