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短语中所涉及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B.?镜花水月???????????????????????????C.?天狗食月???????????????????????????D.?鱼翔浅底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立竿见影??????????????????????B.?月亮在湖中的倒影??????????????????????C.?日食、月食??????????????????????D.?小孔成像
3.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B.?类比法???????????????????????????C.?建模法???????????????????????????D.?等效替代法
4.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凸透镜会聚光线????????????????B.?小孔成像
C.?凹透镜发散光线????????????????????D.?平面镜成像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B.?月亮是光源
C.?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D.?光年是时间单位
6.当太阳射向月亮的光被地球挡住时,地球上的人会观察到月食。设想一下:若干年后,我国的航天员成功登月,此时恰好在地球上出现月食现象,那么航天员会(?
)
A.?观察到月食????????????B.?观察到日食????????????C.?同时观察到日食和月食????????????D.?观察不到日食和月食
7.如图所示,路灯距地面的高度
H=8m,身高
h=1.6m
的人自路灯的正下方经过时,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脚下。如果人以
v=1m/s
的速度匀速向前走,则人头部的影子的平均速度为(??
)
A.?1m/s????????????????????????????????B.?0.8m/s????????????????????????????????C.?1.6m/s????????????????????????????????D.?1.25m/s
8.下列成语或词句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立竿见影???????????????????????????B.?水中捞月???????????????????????????C.?三点一线???????????????????????????D.?一叶障目
9.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太阳的虚像???????????????????????B.?太阳的实像???????????????????????C.?太阳的影子???????????????????????D.?树叶的虚像
10.如图甲,枯井中青蛙位于井底
O
点“坐井观天”,图乙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
A.????????????????????????B.????????????????????????C.????????????????????????D.?
11.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
A.?逐渐变长????????????????????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短????????????????????D.?先变长,后变短
12.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下列关于照明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影子????????????????????????????????????B.?无影灯下的物体有本影
C.?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本影????????????????????????????????????D.?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半影
二、填空题
13.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属于天然光源的是________(两空均填序号)。
14.2020年6月21日,在南宁观察到了日偏食现象(如图甲),同时在树荫下看到了许多月牙形的光斑(如图乙)。日食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月牙形光斑形成的原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________(选填“相同”成“不相同”)。
15.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玻璃中传摇的速度。激光从玻璃中斜射向空气后经过点A,那么激光光源的入射点应该在________(选填“O”点“O点左侧”或“O点右侧”)。
16.影子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池水映明月”说明的是光的________现象。
17.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_______?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________?.
18.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填光学原理)。同时看见树林边溪水中的“蓝天白云”,这是________(填光学原理)在水中所成的虚像。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________夹角放置。
三、实验探究题
19.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
20.细心的小华同学通过观察发现,每当夜幕降临时,自己在不同路灯下的影子长短如图所示.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猜想小华同学的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
(2)现用一个光源高度可调的台灯模拟“路灯”,用立起来的铅笔模拟“人”,如下图所示,请设计实验验证其中一个你的猜想。
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
21.小刚用硬纸圆筒做成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针空照相机,他用该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
(1)小刚经过多次的打孔实验,发现小孔必须________(选词填空:“大ー些”、“小一些”、“足够大”或“足够小”)オ能从甲图右侧看到半透明纸上形成的像:请在图甲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________。
(2)小刚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请在图乙中画出h-S之间的关系图象________。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
________
(4)小刚知道树阴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中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光斑的直径为7.0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7.5m,从上査到太阳到地面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太阳的直径为
________m
(5)如图为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此时,小刚同学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__________.
A.形
B.形
C.形
D.形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A.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镜花水月都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符合题意;
C.天狗食月,即是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鱼翔浅底是水底的鱼的光线通过水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A.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符合题意;
C.日食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时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
C
【解析】物理学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当研究的物理量有多个时我们控制多个量不变。如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类比法是分类对比的方法如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建模法,是使用模型的方法,如光线、磁感应线的引入;等效替代法,是用替代的方法,如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阻的时候。故选C。
4.【答案】
A
【解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形成了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小孔成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A。
5.【答案】
A
【解析】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合3×105km/s,A符合题意;
B.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不是光源,B不符合题意;
C.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C不符合题意;
D.光年指光在一年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所以是长度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
B
【解析】当太阳、地球与月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食;如果此时航天员在月球上,地球挡住了阳光,月球上的宇航员看不见太阳光,此时形成日食,所以此时宇航员观察到日食。
故答案为:B。
7.【答案】
D
【解析】如下图,则可知△OAB和△OCD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则有:
①;
因为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人通过的路程: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由于
是不变的,因此人的影子从C点到D的过程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人头部影子的速度为
,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
B
【解析】A.“立竿见影”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A不符合题意;
B.
“水中捞月”与光的反射有关,B符合题意;
C.
“三点一线”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C不符合题意;
D.
“一叶障目”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
B
【解析】解: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B
10.【答案】
B
【解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及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各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又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且不会发生偏折,故只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
B
【解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选B。
12.【答案】
C
【解析】对同一个物体,其本影区的大小,与光源发光面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光源到物体的距离一定时,光源发光面越大,则物体的本影越小;光源发光面越小,则物体的本影越大.光源发光面一定时,光源到物体的距离越小,则物体的本影区越大;光源到物体的距离越大,则物体的本影区越小.
因为医院外科手术室中的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光源到物体的距离一定,因此可以认为没有本影,但有半影,故只有C正确.
故选C.
13.【答案】
②③④;①⑤
【解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为光源,太阳能自行发光所以太阳是光源,太阳不是人为制造的,故太阳是天然光源;月亮不能发光,月亮反射太阳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闪闪发光的宝石为反射光,不是自己发光,所以闪闪发光的宝石不是光源,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是电影机投射的光反射而形成的,故不是光源;萤火虫能自行发光,且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故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烛焰能自行发光,故烛焰也是光源,但蜡烛是人造的物体,所以烛焰属于人造光源,不属于天然光源。所以不属于光源的是②③④,属于天然光源的是①⑤。
14.【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相同
【解析】在树荫下看到了许多月牙形的光斑,此现象是小孔成像,它的形成原因是光的沿直线传播;日食形成原因也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月牙形光斑形成的原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
15.【答案】
大于;O点左侧
【解析】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三分之二,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接近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则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玻璃中传摇的速度。激光从玻璃中斜射向空气后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激光光源的入射点应该在O点左侧。
16.【答案】
光沿直线传播;反射
【解析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后会形成影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池水映明月”指的是看到水中的月亮,这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月亮反射的光线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而形成的。
17.【答案】
平面镜;沿直线传播
【解析】解:(1)司机座前的挡风玻璃就像平面镜一样,反射车内乘客投射来的光,在挡风玻璃里形成车内乘客的虚像;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则所成的像与车前方行人的高度差不多,这就会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判断,容易出事故;而当挡风玻璃为倾斜时,所成的像就会在车前的上方,驾驶员看不到车内人的像,就不会影响视觉判断.
(2)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车灯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当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障碍物挡住,在障碍物后面光线照不到的暗区形成影子,更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
故答案为:平面镜;沿直线传播.
18.【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30°或150°
【解析】(1)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溪水中的“蓝天白云”,即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的虚像;(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
然后过反射点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如下图所示;此时反射角为
;
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或者为180°﹣30°=150°。
所以,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30°或者150°夹角放置。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30°或150°
.
19.【答案】
(1)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2)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
(3)倒立;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1)在甲图和乙图中不同的是孔的形状,但所成的像相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在甲图和丙图中不同的是物体的形状,所成的像也不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观察三次成像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20.【答案】
(1)路灯的高度、人到路灯的距离
(2)刻度尺;①把台灯调到某一高度,把铅笔放在离台灯前某一位置,用刻度尺记录影子的长度;②保持铅笔到台灯的位置不变,多次调节台灯的高度,分别用刻度尺记录影子的长度;③比较影子的长度,得出结论
【解析】(1)由图可知,人与路灯的距离一定时,路灯的高度越高,影子的长度越小;当路灯的高度一定时,人与路灯之间的距离越大,影子越长。故小华同学的影子长度与路灯的高度、人到路灯的距离有关;(2)可用如图所示的器材验证影子的长度与路灯高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影子的长度,因此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完成本实验,保持台灯及铅笔的位置不变,改变台灯的高度,分别用刻度尺测量并记录铅笔在台灯不同高度下的影子长度,比较影子的长度,得出结论即可。
21.【答案】
(1)足够小;
(2)
(3)h与s成正比
(4)1.4×109
(5)B
【解析】(1)因为要确保一个物体的每个部分射出的光线中,只有一条光线从小孔中经过。如果小孔太大,则摄入的光很分散,成的像就会很糊;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如下图所示;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标出点的位置并连线:
(3)据图和表格中的数据不难看出,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4)设光斑的直径为
d
=
7.0cm
,太阳的直径为
D
,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S1?=
7.5m,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S2
=
1.5×1011
m,
由三角形相似可得:d
∶D
=?S1∶S2
解得:D
=
dS2/?S1=
1.4×109
m(5)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所成像是物的倒立的实像,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