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透镜—(广州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word版 带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 透镜—(广州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word版 带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8 19:0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州市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眼睛晶状体、投影仪镜头和远视眼镜片等都(??

A.?对光有发散作用?????????????????B.?相当于凹透镜?????????????????C.?相当于凸透镜?????????????????D.?相当于平面镜
2.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图甲和图乙中方框内的透镜依次是(??

A.?凸透镜、凹透镜?????????????B.?凸透镜、凸透镜?????????????C.?凹透镜、凸透镜?????????????D.?凹透镜、凹透镜
3.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a??????????????????????????????????????B.?b??????????????????????????????????????C.?c??????????????????????????????????????D.?a、b、c、d
4.如图所示,用可变焦距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即物距u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焦距f变大,像距v变大????????????????????????????????????????B.?焦距f变小,像距v变小
C.?焦距f变大,像距v变小????????????????????????????????????????D.?焦距f变小,像距v变大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倒距离凸透镜5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清晰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A.?f<16cm??????????????????B.?16cm6.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A.?凸透镜会聚光线????????????????B.?小孔成像
C.?凹透镜发散光线????????????????????D.?平面镜成像
7.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与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60
cm?????????????????????????????????B.?40
cm?????????????????????????????????C.?20
cm?????????????????????????????????D.?10
cm
8.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B.?通过透镜的每一条光路都是可逆的
C.?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强??????????????????D.?凸透镜的边缘一定比中央薄
9.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右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观察盒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A.?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B.?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C.?焦距为8cm的凸透镜???????????????????????????????????????????D.?焦距为4cm的凸透镜
10.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
A.?f?????????????????????????????????????????B.?L?????????????????????????????????????????C.?f+L?????????????????????????????????????????D.?f-L
11.如图所示,主光轴上的S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的S′点,现有一条平行于入射光的光线从R点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
  
A.?和主光轴有交点,仍在S′点???????????????????????????????
B.?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点的左侧
C.?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点的右侧????????????????????????D.?和主光轴没有交点
1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必定是会聚的??????????????????????????B.?任何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都能会聚于一点
C.?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可能是发散的??????????????????????????D.?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二、填空题
13.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未喝完的矿泉水瓶乱扔,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矿泉水瓶就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________作用,从而使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枯叶着火。
14.舞台上用的一种追光灯,是由凸透镜和点光源组成的。如果要产生平行的绿光,光源应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处,凸透镜上应贴有________色的滤光片。
15.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________镜,使太阳光发生________,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用照相机拍一朵盛开的荷花,若要把荷花的像拍得更大些,则应使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荷花(选填“远离”或“靠近”)。
16.如图所示,将远视眼镜放到凸透镜的前面,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拿走远视眼镜,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清晰,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拿走远视眼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清晰,应将烛焰向________移动。
17.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再进行一个实验: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看它们的焦距是否相同.你觉得红光的焦距________紫光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________。
18.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_____透镜.小明在房间里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一张作业本的空白纸上.根据小明的实验情况,可推测窗户距凸透镜的距离范围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9.灵灵同学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常常利用实验室的器材来做一些教材上的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灵灵做了一个简易显微镜。她将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放一个用眼睛看不清的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了。图中的水滴是一个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________(填“目镜”或“物镜”);
(2)在实验室,灵灵看到了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如图乙所示。她想要利用天平和刻度尺求出它的厚度,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铝箔的质量为m;
②在物理教材上查密度表得知铝的密度为ρ;
③用________测出铝箔的长为a,宽为b;
④通过计算,得到铝箔的厚度为________。
20.小明同学在做”探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________有什么关系????
(2)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在同一直线上并在________上.
(3)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_cm.(不需要估读)
(4)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该同学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烛焰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相同(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5)图丙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________.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________(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2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___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________(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________。
(2)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______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眼睛晶状体、投影仪镜头和远视眼镜片等都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发散作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
A
【解析】光通过甲中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应是凸透镜;光通过乙中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发散了,因此应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A。
3.【答案】
C
【解析】a图中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a为凹透镜;b图中透镜对光也有发散作用,因此b为凹透镜;c图中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c为凸透镜;d图中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d为凹透镜.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D
【解析】变焦的照相机,当照相机的焦距增大时,虽然物距基本不变,但是由于照相机的焦距变大,物距相对减小,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可知:当物距相对减小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
B
【解析】由题意知,蜡烛成像时,物距小于像距,则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所以物距与焦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是f<32cm<2f,50cm>2f
所以16cm故答案为:B。
6.【答案】
A
【解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形成了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小孔成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A。
7.【答案】
D
【解析】在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像距图像上,当物距等于像距时,物体在二倍焦距点,此时物距为2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
C
【解析】A.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A正确,符合题意.
B.折射光路是可逆的,通过透镜的每一条光路都是可逆的,B正确,符合题意.
C.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弱,C错误,符合题意.
D.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因此凸透镜的边缘一定比中央薄,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
A
【解析】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物距是10cm,所以选择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
D
【解析】如果凸透镜的焦点位于凸透镜与凹透镜之间时,因为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为发散光线,所以不可能经过凸透镜焦点;
如果凸透镜焦点位于凹透镜左边时,则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而射入凹透镜的光线为平行光线,故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经过凹透镜的焦点,因而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的焦点重合,如图,所以凹透镜的焦距f′=f-L;
故选D。
11.【答案】
B
【解析】过光心作平行于光线S和R的入射光线,与S的折射光线相交于一点F′,过焦点F′垂直主轴画一个平面(虚线),将主轴转一个角度与入射光线平行这样,F'就是光线R经凸透镜折射后要经过的点(F'也叫付焦点),因此这条光线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点的左侧.如图所示:
故选B.
12.【答案】
C
【解析】解: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光线在原来传播方向的基础上更靠近主光轴,但最终的传播趋势也可能是发散的,A不符合题意;
B、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不一定能会聚于一点,比如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B不符合题意;
C、由对选项A的解析可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可能是会聚的,也可能是发散的,C符合题意;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通过凹透镜的光可能是发散的,也可能是平行的,还有可能是会聚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
凸;会聚
【解析】矿泉水瓶中有水时,根据矿泉水瓶的结构可知,水中间厚,边缘薄,故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的太阳光会聚一点,从而使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枯叶着火。
14.【答案】
焦点;绿
【解析】由凸透镜的作用知,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并且物体只透过颜色与它相同的色光,所以凸透镜上应贴有绿色的滤光片。
15.【答案】
凸透;会聚;靠近
【解析】车上的水滴中间厚两边薄,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照相机的镜头为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减小,成像的距离会变大,像会变大,所以应使照相机的镜头靠近拍摄的物体。
16.【答案】远离凸透镜
;远离凸透镜
【解析】解:将远视眼镜放到凸透镜的前面,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拿掉远视眼镜后,光线会推迟会聚,成像较远,若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清晰,应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移动;拿走远视眼镜,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清晰,根据凸透镜成规律,应将烛焰向远离凸透镜移动,增大物距。
故答案为:远离凸透镜;远离凸透镜。
17.【答案】大于;玻璃对红光的偏折角度较小
【解析】根据三棱镜对光线的偏折情况,可以得出,红光被偏折的程度小,紫光被偏折的程度大,当红光和紫光分别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向相同的凸透镜时,红光的会聚点,也就是红光的焦点距离透镜远,而紫光的焦点离透镜近,所以红光的焦距大。
18.【答案】乙;>30cm
【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甲透镜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由题意可知,窗户成像是缩小的,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可推测窗户距凸透镜的距离范围为>30cm.
故答案为:乙;>30cm
19.【答案】
(1)凸透镜;物镜
(2)刻度尺;
【解析】(1)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相对于显微镜的目镜,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对于显微镜,所以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2)因为刻度尺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因此用刻度尺测出铝箔的长为a,宽为b。由
可得,铝箔的体积
由V=Sh可知,铝箔的厚度
20.【答案】
(1)物距
(2)同一高度
(3)10
(4)缩小;照相机
(5)增大;大于;小于
【解析】(1)根据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有关;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在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由图甲知,凸透镜在光具座10cm刻度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具座20cm刻度处的光屏会聚于一点(即焦点),则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10cm=10cm;
(4)由图乙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此时物距u=40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像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5)由图丙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
当u>2f时,f当f2f,所以此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
故答案为:(1)物距;(2)同一高度;(3)10;(4)缩小;照相机;(5)增大;大于;小于。?????
21.【答案】
(1)偏向;会改变;观察光的路径
(2)液体种类;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
【解析】(1)由图可知,玻璃容器的形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向主光轴方向偏折;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会发生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当光照到烟雾时,烟雾颗粒对光的反射方向是不同的,会发生漫反射现象,所以我们从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路径;(2)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液体的种类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是因为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