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平面镜成像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一个人向平面镜靠近,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镜面距离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与镜面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与镜面距离不变
C.像大小不变,像与镜面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与镜面距离不变
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B.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C.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D.人向镜面靠近0.2cm,像将远离镜面0.2cm
3.如图所示,眼睛处在平面镜前的E点处,眼睛不能看到的是(???)
A.A点的像?????????
B.B点的像?????????
C.C点的像??????????
D.D点的像
4.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店员为了顾客方便,通常不会把θ设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面镜像变大
C.假设从顾客脚部发出的光线,与平面镜形成40°角;而反射光线进入顾客的眼睛时,和水平线形成70°角,则θ=70°
D.由于平面镜较小,所以人在镜中不能形成完整的像
5.我们都知道猴子捞不起水中的“月亮”,如图所示,对水中的“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6.清明节,平静的镜湖水面上有数只白鹭,它们或俯冲嬉戏,或悠闲漂浮.下列关于白鹭在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与白鹭等大的实像
B.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
C.白鹭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水中的倒影变大
D.若湖水深3米,漂浮在水面的白鹭与水中倒影之间距离为6米
7.生活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美观
B.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
C.扩大视野
D.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
8.当人在穿衣镜前照镜子时,人的左右部位跟像的左右部位对换,而人的上下部位跟像的上下部位保持一致,这是因为( )
A.对镜面而言,人和像在上下方向对称,在左右方向不对称
B.人判断上下用同一参照物,而判断左右用了不同的参照物
C.人体结构左右对称,而上下不对称
D.人眼有错觉
9.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沿垂直于镜面的方向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3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5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10.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二、填空题
11.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小红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汽车的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____的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的视觉。在漆黑的夜晚,当车开启远光灯时,我们可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着_____传播的。
13.凸面镜使平行光_____,凹面镜使平行光_____。汽车的后视镜是_____面镜,利用它可以扩大司机的视野。
14.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厚玻璃板,玻璃板上放着一枚硬币,硬币和它的虚像大约相距12mm,玻璃板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mm。
15.在我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有一段“刘姥姥照镜子”的故事,刘姥姥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到惊奇害怕是因为她不了解__________造成的;照镜子应用的物理规律是__________.
16.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水中的月是______像(填实或虚)。
17.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__m,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___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2s,则像高________m,像到镜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他远离平面镜,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燕子在深20m的平静湖面上方飞过时,它在湖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这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当燕子距水面15m时,“倒影”距离小鸟________m。燕子沿着与水面成30°角的方向以5m/s的速度向水面俯冲,则2s后“倒影”的大小将________。
19.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改变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烛B,发现B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A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
20.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个点光源S,在S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块不透明的挡板P,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____________成像(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
.
22.如图,在舞蹈室的墙面上装有一块平面镜,王老师用一激光笔从S点照射镜面,在地面上P点看到一光斑,请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图.
2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应选择______(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24.小雨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甲方案
乙方案
①在桌面上铺上白纸,竖立一块厚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直线;
②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并记下位置;
③用直线把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④重复上述步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①在桌面上铺上白纸,竖立一块薄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直线;
②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并记下位置:
③用直线把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④重复上述步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你认为______方案更为合理;请具体说明你的理由:______.
答案
1.C
2.A
3.A
4.C
5.C
6.B
7.D
8.B
9.CD
10.ACD
11.2不变
12.
平面镜成像
直线
13.
发散
会聚
凸
14.6
15.平面镜成像的道理
光的反射规律
16.
3.8×105km
虚
17.1.6
1
1.6
2.5
不变
18.
虚
反射
30
不变
19.无关
变短
20.
能
点光源S发出的光能在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从而形成虚像
21.
22.
23.薄
大小
不能
24.乙
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