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随堂练——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培优练习(word版 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随堂练——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培优练习(word版 带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8 19:2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一定
A.汇聚于一点
B.一定发散但反向延长不相交于一点
C.仍然是平行光
D.一定发散但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
2.在光具座的A点处放置一发光物体,从焦距f甲为5厘米、f乙为10厘米、f丙为20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BC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选择的凸透镜为
A.甲
B.乙
C.甲、乙
D.乙、丙
3.如下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
A.一定是凹透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4.甲、乙两只机械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手表的表
面正对透镜,跟主光轴垂直,从透镜的另一侧适当位置观察手表,则下列关于手表秒针旋转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表秒针逆时针旋转
B.乙表秒针顺时针旋转,跟直接看表相同
C.乙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
D.甲表秒针顺时旋转
5.在如图中,凸透镜不动,一个物体由a逐渐靠近b的过程中,始终可在光屏上得到像,而且不断增大,由此可以判断该凸透镜左侧那个焦点
(
)
A.在a点左面
B.在a、b两点之间
C.在b、O之间,且bO>f>bo/2
D.在b、O之间,且bO>f>0
6.如图所示,把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镜放在容器内,在凹面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然后往容器内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凹面镜之间,要使光源S射到凹面镜的光线仍平行射到空气中,光源的位置
(
)
A.不变
B.适当提高
C.适当降低
D.若水面高则升高,水面低则降低
7.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
A.放大的
B.缩小的
C.等大的
D.无法判断
8.有一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关于它所成的像下面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
B.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C.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D.利用这个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可能小于80厘米
9.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物距时,成正立的像;时,成倒立的像,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A.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B.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时,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D.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10.置于凸透镜主轴上的物体,若由6倍焦距处向2倍焦距处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
)
A.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C.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大
D.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光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具体情况是_____。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cm.
13.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u=15cm、像距v=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方法________.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的位置,光屏在离凸透镜________cm的位置,能得到最清晰的像.
14.某中学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所示。其中沿__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以看清温度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读数,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__像。
15.如图甲所示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图乙是供选择的物体的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1)该物体在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
(3)把投影仪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物体正放)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
(4)用放大镜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
16.写出两种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是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情况,图甲虚线处放置的透镜是________镜,图乙虚线处放置的透镜是________镜。
18.如图中,M是透镜,两条平行光轴的光线射向透镜,经透镜折射后,光线方向如图a和b,那么a图中透镜是_______,b图中透镜是_______。
19.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境正对着太阳,在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透该凸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k点,如图所示,则当蜡烛在_________点时在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最大.
20.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的_______像(选填:“倒立”、“正立”和“虚”、“实”),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在大于____________范围内。
三、解答题
21.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22.根据光路图,在图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2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现象结论
凸透镜的焦距是.把蜡烛移至图中点,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据此可制成_______.把蜡烛逐渐移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越来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但像始终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方法
研究光现象时,将一束光看成一条光线,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法.
问题讨论
若蜡烛的像出现在了光屏的上半部,可能是由于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未调至________.
24.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猜想
小雨猜想凸透镜只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
过程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如下实验:将焦距是的凸透镜固定在图示位置,将蜡烛分别放在、、处,移动光屏都能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的像,其中在处所成的像是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将蜡烛放在处,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于是她让小雨撤去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到一个______(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像.这就证明小雨的猜想是不全面的
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______——得出结论
问题讨论
将实验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将蜡烛放在处时,发现像成在图中处,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答案
1.D
2.C
3.C
4.D
5.D
6.C
7.A
8.BC
9.BCD
10.AC
11.沿F2与S′连线方向
12.15.0
13.倒立放大在光屏原位置右侧距离凸透镜30cm左右的地方向左看即可15
14.
B
放大镜(或凸透镜)

15.
D
A
D
C
16.
通过触摸判断,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
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光源)移动,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的是凸透镜,出现一个暗圈的是凹透镜
17.
凹透
凸透
18.
凸透镜
凹透镜
19.15
d
20.
倒立

大于10cm小于20cm(或10cm<f<20cm)
21.
22.
23.照相机

倒立
模型
同一高度
24.等大
正立
实验反驳
换元法
相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