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后卫运转特点及训练方法探讨
现代足球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4后卫都始终占据舞台中央,成为诸多阵型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近年来伴随着4231阵型博得球迷眼球并取得不俗成功的同时,四后卫的职责和分工以及特点被更加的精细化和系统化,那么我们就结合着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结果,试着阐述其中理论。
我们先从四后卫体系的特点以及包括四后卫各个位置特点入手,再切入至系统运转和单个位置运转,最后回到训练方法的探讨终点上。
一、特点:
四个后卫的站位不是孤立的,必须和中场队员以及后腰保持好距离,这就需要突前那个中卫和中场大脑起到串联的工作,为此凸前中卫控球技术需要相当高的水准,因为两边卫和左右前卫触球后运球路线往往就是中场给到突前的中卫或后腰过度给前腰(即通常说的中场),发动进攻,为此四后卫和其中三个前卫的距离不能脱节。四后卫的防守原则是收缩以挤压对手的进攻空间,这挤压的作用其实也是能让后卫四人距离不要太远,起到容易传球和位置保护作用,进攻是发散,而防守就一定是从意识收缩开始的。
后卫线与中场距离首先取决于战术层面,其次在保持纵深的前提下不轻易遗漏出肋部空档为主,要么开,要么合,开的时候有球员会顶上去,合的时候自然无法攻击,就怕半开半合,肋部空档就容易暴露出来。
重点关注:
1.四后卫整体位置不能太平行,要保持防守层次,避免反越位。
2.四后卫主要是中间两位队员协同有球侧队员进行区域的防守,无球侧队员注意对手大范围转移。
3.四后卫整体防守推进和回收设定专门发指令的队员:拖后中卫(越位战术无可替代),门将点漏(注意力提醒,前插警告)
4.充分利用好防线前单后腰和双后腰的屏障作用。
四后卫单个球员特点探讨:
上抢中后卫:
超强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速度、一对一拦截能力、稳定的头球能力、不错的脚下技术、稳定、良好的长传能力。例如:曼联的拜利、巴萨的乌姆蒂蒂。
2.拖后中后卫:
良好的大局观、敏锐的卡位、指挥防线的能力、稳定的头球能力,稳准的解围能力,出色的站位、脚下能力例如:科斯契尔尼、斯通斯。
两边后卫:
超快的速度和回追能力,过硬的身体素质、破坏拦截能力,出色的助攻能力,协防能力和卡位。例如:费利佩、贝莱林。
运转:
整体运转:整体运转是指四后卫呈有序形状向前后或左右的运转模式。
向前整体运转过程中即要保证和中场线的纵深距离,同时避免中间出现被对方可利用的累不空间;
向后整体运转过程中即布阵防守,即要做到有效的收缩,并不能给对方流出太大可发展球路的空间,同时要通过协防挤压对方发展空间,而且不能推手太深而导致大禁区前出现开阔视野而形成远射的空间;
向左右整体运转过程中,即要做好有球侧的压迫和拦截以及破坏,同时也要做好无球侧的盯人防守,防止大范围的成功转移,中卫做好被传中的威胁防反和破坏。
运转原则:将对方的进攻套路按照相对危险区,危险区,极度危险定义为三种危险系数,尽可能把球逼出或破坏出3区。
进攻来球分为三种球路,中路,边路,定位球,三种防守方式各有不同。从战术上迫使对方使用不擅长的进攻套路,让其陷入有序中的无序,比如:对方擅打边路,就通过对边路的加强而迫使对方向中路发展,继而在中路让对方陷入无序状态,而伺机破坏夺得球权。以此融会贯通。
训练方法:
训练整体防线防守时通过有球和无球两种方式来进行半场攻防训练,训练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攻防两方人数均等,分队主攻方和主守方:
无球训练侧重点:(无球训练相对比较枯燥,主要从意识方面给防线灌输)
1.1VS1的区域保护;
通过拖后中午指令达到防线移动的整体性;
对于对方通过换位切换争取的空间的封锁;
四名后卫之间的间距和保护,以及补防和协防方式;
站位。
有球训练重点:
人数均等;
防守队员的预卡位能力;
拖后中卫的命令执行能力;
应对多种渠道和路径的进攻;
站位和干扰、破坏能力;
协防与补防方式。
补位与协防路径:
1.右中卫帮右边卫补;左中卫帮左边卫补。四后卫,1个主防,临近后卫协防!后点后卫跟紧无球球员!避免球进入危险区域!四后卫,简单说就是临近后卫协防!
2.边前卫回收协防中路,有球侧中卫注意补位有球侧边后,后腰跟进前插或补位中卫,有球侧边后边前后腰压迫对方回传减少处理球时间。一旦断球边前卫后腰接应,边后边边前进攻,四后卫,主要是两中卫协同有球侧队员进行区域的防守,无球侧队员注意对手大范围转移。
推荐阅读:
足球之路之:《如何练就整齐划一的整体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