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达标检测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达标检测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9 08:5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达标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实验室里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
℃。
2.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3.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4.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
,也说明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5.飞机试飞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可能是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雨滴碰到机体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也可能是水蒸气在机体表面
形成。
6.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7.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用了
min。
9.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
;(2)
两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看出,这四种物质中,
是非晶体,
可能是同种物质。
二、选择题(共26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在物理实验室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几种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12.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电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13.炎热夏天的中午,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
)
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所以先变软
C.柏油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就变软
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14.如图所示,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盛有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沸腾了。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可能是(
)
物质
酒精

煤油
亚麻仁油
沸点/℃
78
100
150
287
A.酒精
B.水
C.煤油
D.亚麻仁油
15.★房间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16.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17.★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相同的是(
)
A.夏天吃雪糕凉爽
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飞机喷洒干冰“人工降雨”
1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
C.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草叶分泌出来的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
三、简答与综合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国庆假期,小林家的台灯灯泡坏了,小林的爸爸帮他换了新灯泡。细心的小林发现,新灯泡玻璃是透明的,而旧灯泡的玻璃看上去发黑了(如图所示)。小林的爸爸告诉小林,灯丝是钨做的,发光时灯丝的温度很高。小林大叫,我知道了,这是发生了物态变化,请你将小林的想法写下来。
20.(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1.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1)电冰箱的原理是制冷剂在冷冻室
(填物态变化)
热,再在冷凝管进行相反的过程从而循环使用。
(2)在活动中,需要将温度计离开被测的环境读数,为减小影响,可以在温度计的
上包裹一个湿棉花团。
(3)实验室中温度计的量程只有-2~100
℃,活动中若冰箱冷冻室某测量点的温度为-10
℃,则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的位置大致上在图中所示的
(选填“A”“B”或“C”)位置。
(4)水、牛奶、糖水、食盐水中,凝固点最低的是食盐水,为解决测量凝固点不方便的问题,可以采取先将不同的液体放入冷冻室速冻,然后再取出测量它们的熔点的方法,从而得到凝固点,这样做的理由是晶体的凝固点和
相同。
22.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点燃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
,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在盘内盛放适量的
(选填“冰块”或“热水”)。
(3)实验时,握住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
(填序号)。
A.夏天饮料里加冰块
B.通过洒水,给地面降温
C.蒸笼蒸馒头
D.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
四、实验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1)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
,(b)
,(c)

(2)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量程为
℃,体温计的示数是
℃,使用该体温计测量体温时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1)小华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开始实验,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

(2)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第3
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
℃,从记录数据的表格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
,继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3)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当地的气压
(选填“是”或“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
(4)小华和另一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水的质量较大的图像为
(选填“a”或“b”)。
2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
(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而且碎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需要
min。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因为

26.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
℃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
,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的,原因是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滴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
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实验室里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
37
℃。
2.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3.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4.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
不变
,也说明水的沸点
低于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5.飞机试飞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可能是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雨滴碰到机体后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也可能是水蒸气在机体表面
凝华
形成。
6.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凝固和
熔化

7.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50
℃,凝固过程用了
8
min。
9.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
凝固放热
;(2)
汽化吸热
两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看出,这四种物质中,

是非晶体,
甲、乙
可能是同种物质。
二、选择题(共26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在物理实验室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几种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C
)
 
12.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电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13.炎热夏天的中午,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
D
)
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所以先变软
C.柏油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就变软
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14.如图所示,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盛有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沸腾了。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可能是(
A
)
物质
酒精

煤油
亚麻仁油
沸点/℃
78
100
150
287
A.酒精
B.水
C.煤油
D.亚麻仁油
15.★房间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16.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17.★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相同的是(
ABD
)
A.夏天吃雪糕凉爽
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飞机喷洒干冰“人工降雨”
1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BC
)
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
C.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草叶分泌出来的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
三、简答与综合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国庆假期,小林家的台灯灯泡坏了,小林的爸爸帮他换了新灯泡。细心的小林发现,新灯泡玻璃是透明的,而旧灯泡的玻璃看上去发黑了(如图所示)。小林的爸爸告诉小林,灯丝是钨做的,发光时灯丝的温度很高。小林大叫,我知道了,这是发生了物态变化,请你将小林的想法写下来。
答:灯泡发光时,钨丝温度很高,钨升华成钨气体;钨气体碰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凝华成钨颗粒附着在玻璃上,时间长了,玻璃看上去发黑了。
20.(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答:(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2)冰柜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21.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1)电冰箱的原理是制冷剂在冷冻室
汽化
(填物态变化)

热,再在冷凝管进行相反的过程从而循环使用。
(2)在活动中,需要将温度计离开被测的环境读数,为减小影响,可以在温度计的
玻璃泡
上包裹一个湿棉花团。
(3)实验室中温度计的量程只有-2~100
℃,活动中若冰箱冷冻室某测量点的温度为-10
℃,则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的位置大致上在图中所示的
B
(选填“A”“B”或“C”)位置。
(4)水、牛奶、糖水、食盐水中,凝固点最低的是食盐水,为解决测量凝固点不方便的问题,可以采取先将不同的液体放入冷冻室速冻,然后再取出测量它们的熔点的方法,从而得到凝固点,这样做的理由是晶体的凝固点和
熔点
相同。
22.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点燃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
小水珠
,这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在盘内盛放适量的
冰块
(选填“冰块”或“热水”)。
(3)实验时,握住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
升高
(选填“升高”或“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
C
(填序号)。
A.夏天饮料里加冰块
B.通过洒水,给地面降温
C.蒸笼蒸馒头
D.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
四、实验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1)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
-18℃
,(b)
37℃
,(c)
-4℃

(2)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
℃,量程为
35~42
℃,体温计的示数是
37.3
℃,使用该体温计测量体温时
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1)小华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开始实验,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

(2)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第3
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
96
℃,从记录数据的表格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
不变
,继续
吸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3)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当地的气压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
(4)小华和另一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水的质量较大的图像为
b
(选填“a”或“b”)。
2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
(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冰块受热均匀
,而且碎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需要
3
min。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因为
在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中水达到100℃吸热但温度不变,故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100℃后不能继续吸热

26.(昆明中考)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
℃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液体表面积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
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
,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
对其中一滴水吹风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错误
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实验效果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滴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