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8.2.4 酸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8.2.4 酸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8 16:3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2.4酸雨
年级:初一年级 授课教师:
课题(第5课时)
8.2.4酸雨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试雨水的pH,知道雨水一般为弱酸性。
2、知道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利用植物幼苗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能设计实验对照和实施对变量的控制。
2、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学会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意识到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治理酸雨,并通过小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教学重点
c
教学
难点
1、根据酸雨的成因,推论出一些有关的预防措施。
2、学生能描述酸雨的成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设备
收集的雨水,PH试纸,学生每组需要的实验材料:三只干净的烧杯,棉花(少量),玉米幼苗20个,清水,稀硫酸,稀硝酸。“酸雨”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前下雨时收集雨水,并在课堂上实验,用PH试纸测试。
教师可将各组测试的雨水pH抄写在黑板上,便于比较共同点和找出差异。
如果有小组测得雨水的pH为5-6范围或小于5,要特别询问雨水收集的时间和地点,引出酸雨。
各小组交流课外收集雨水的地点和方法,并说明本组测试到的雨水pH范围。
比较分析各组的测试结果,得出结论:
1)雨水的pH一般小于7,为弱酸性。
2)收集雨水的时间和地点不同,测试的结果不尽相同。
通过对雨水的PH值得测试实验,来引出酸雨的课题,让学生提起兴趣了解酸雨的形成与原因。
一、酸雨与大气污染(活动)
1、播放视频资料:酸雨。
帮助学生归纳:大气污染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转 转
化 化
硫酸 硝酸
+ +
水 水
酸雨
酸雨的危害很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观看视频资料,然后讨论并归纳:
1)什么是酸雨?酸雨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2)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酸雨与大气污染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看老师准备的有关酸雨资料介绍,能认识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并在教师指引下,能够学会自主的学习知识。
二、活动:
“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1、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报告。表扬实事求是、记录完整、设计有创意的小组。
2、帮助学生将实验溶液与酸雨主要成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采用模拟的“酸雨”来进行探究活动。
3、强调对照组使用蒸馏水是控制变量的方法,只显示实验期内的情况,以免学生误认为要用蒸馏水来浇灌植物。
1、各小组交流课外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结果报告。
2、比较分析各组的结果报告,得出结论:
1)酸雨的主要成分:稀硫酸和稀硝酸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有害;
2)pH范围在6-7的溶液短期内不影响植物幼苗的健康生长。
通过植物幼苗来探究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并在本活动中能学会设计实验对照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酸雨的影响与防治酸雨的措施
1、酸雨的影响:事先要指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选择和整理,要求学生介绍时用2-3句话概括。
2、防治酸雨的措施
问:酸雨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好方法预防酸雨吗?
1、学生提前收集一些与酸雨有关的图片资料,课堂上交流。
2、根据课堂上的时间多少决定是否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可以回家思考。(并能选择一个有关酸雨的主题制作一份小报)
意识到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治理酸雨,并通过小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三、小结:
通过实验了解酸雨的酸碱性,了解了酸雨的形成的原因与对生物体的危害。并知道酸雨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防治酸雨的措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责任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开发无污染的新能源。
板书设计
8.2.4酸雨
1、PH值<5.6的雨水才是酸雨。
2、酸雨的成因:大气污染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转 转
化 化
硫酸 硝酸
+ +
水 水
形成酸雨
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6页的2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