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三高中2020—2021学年度秋学期12月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查范围:第5--7单元
答题时间:70分钟 试卷分值:100
命 题 人:
试 卷 共:4页 上交页码:答题卡
第Ⅰ卷 单项选择
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B.阻止了外国工业品倾销
C.形成了近代企业管理模式 D.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2.张海鹏指出:晚清时期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造成中国进入“沉沦”谷底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史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社会制度落后 B.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C.战略战术失误 D.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4.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经过:《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897年(农历丁酉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899年(农历己亥年)
5.洋务新政的口号有“师夷智”“求强”“求富”,下列企业体现洋务派“求富”口号的是
A.安庆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继昌隆缫丝厂
6.以下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表述正确的是
A.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扩张,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C.中国在洋务运动后积极扩军备战,主动挑起甲午战争
D.受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7.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8.有四位同学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下是他们的发言,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同学甲认为鸦片战争是必然的,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市场
B.同学乙认为鸦片战争是偶然的,因为战争是由中国人民禁烟而引起的
C.同学丙认为鸦片战争是必然的,因为清政府政治经济军事全面落后
D.同学丁认为鸦片战争是偶然的,因为中英双方在历史上并无仇怨
9.下列中国近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最后一个被开放的是
A.上海 B.天津 C.重庆 D.广州
10.如图是1905年中国同盟会机关报的创刊号。它创办于
A.东京 B.檀香山 C.香港 D.武汉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制
12.小华在旧货市场上淘到一枚民国二十九年的勋章,请你用公元纪年法帮他换算一下,这应该是哪一年?( )
A.1939年 B.1941年 C.1940年 D.1942年
13.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894—1912年处应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1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其宣誓地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15.近代中国反对尊孔复古逆流,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1915年蔡锷在云南起兵恢复“共和”,史称
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
17.被喻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的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18.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的抗争与探索。
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 ②李鸿章开始创办洋务企业
③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④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 ② D.④②①③
19.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演讲团。成立之初,演讲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的教育居多。不久后,其演讲的报告中“国家”“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多。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
A.北洋政府的腐败 B.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C.甲午战争的爆发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0.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1.“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些口号出现在下列那一历史事件之中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2.一首赞歌中写道:“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风雷滚滚来天半,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赞歌所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C.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3.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联合革命。这场联合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广东国民政府成立
C.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D.北伐战争开端
24.国民革命时期,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的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三大
25.下列口号中,明确体现反帝与反封建的是
A.“扶清灭洋” B.“创立民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6.“……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曲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百万雄师渡大江 C.淞沪会战 D.红军长征
27.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A.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B.“宁汉合流”
C.皇姑屯事件 D.“东北易帜”
28.它是中国革命的转折,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29.在实践上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汉口“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30.下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时间轴。其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于( )
A.A B.B C.C D.D
31.2019年11月13日,爱国人士何鸿柴将十二生肖马首铜像捐赠国家文物局,回归圆明园永久收藏。马首铜像流失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马首铜像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在中国遭受展的历史时期,大英帝国使用武力,对中国实施“炮舰外交”,打开了中国大门。这反映在
A.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 B.我国开始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设厂
C.中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33.毛泽东曾经指出:“某某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这里“某某起兵”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虎门销烟.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34.1902年,严复评议义和团运动时说:“庚子妖民愚竖……特愚妄愤庚,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严复旨在说明这一运动具有
爱国性 B.开放性 C.落后性 D.进步性
35.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下列史实与这三个城市无关的是(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召开了生死攸关转折点的重要会议
第Ⅱ卷 单项选择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中文本第十款规定: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英文本该款为“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establish at all the Ports…..a fai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which Tariff shall be publicly notified and promulgat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方代表提出增加补充条款,英方乘机诱骗。在随后签订的补充条约中,26类160余中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了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的权力。中西关系时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
----摘编自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的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还像一个“大葡萄叶子”,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已经变成了一个上半部分被挖去的残叶,好听些说它像“公鸡”的形状,其实是想掩盖我们的屈辱。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哪一个条款?该条款的表述是否同材料一致?
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反映中国的哪一主权遭到破坏?(2分)
材料三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次战争?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欲掩盖的屈辱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带给中国的屈辱。(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
《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材料四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清平乐 蒋桂战争》1929年
请回答
上述材料一、二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材料三中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
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 (6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田分地”是哪一重大行动?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4分)
12月月考答案
-5DDACC 6--10BCACA 11--15CCBDD 16--20 ACDBB
21--25CAABC 26--30DDCBB 31--35BCACD
36、(1)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不一致。条约文本显示清政府只需制定一部“公平”的关税则例即可,其制定权和公布权完全属于清政府。
(2)关税自主权。
(3)鸦片战争 虎门条约
(4)国家的主权不断丧失。火烧圆明园,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37、(1)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4分)
建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发动二次革命、倡导移风易俗、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提出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等(其他合理也可)(6分)
土地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道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