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常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京剧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2、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喜爱京剧。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演出视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形式吗?(引出京剧)
2、你们听过京剧吗?谁了解一些京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
看来大家对京剧不是很了解。这样吧,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京剧小专家。瞧,她来了!(介绍晶晶)
晶晶懂得可多了,今天就让她带着大家走进京剧的世界吧!
3、首先,晶晶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京剧的起源: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为太后祝寿,而后与昆曲、汉剧等剧种融合,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演变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4、原来京剧有这么多年的历史了,那么京剧的曲调是怎样形成的呢?
简介:京剧是我国流传最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戏曲剧种。其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有唱、念、做、打。主要的音乐板腔有西皮和二黄。(注释:西皮和二黄是两种曲调)
6、好啦,现在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京剧,那么就请大家欣赏一段京剧,并且认真思考几个问题:
(1)京剧中的角色有哪些行当?
(2)运用了那些伴奏乐器?
(3)京剧的化妆有什么特点?
(4)京剧有那些服饰?
欣赏《长坂坡》片段,欣赏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剧情:这段讲述的是曹操大军追赶赵云时,看到了张飞长得凶神恶煞而且威猛无比,曹操的一名部将被吓死,曹操大军也吓得立即撤退了。
7、首先来看看京剧的行当:
在京剧中,将性别、年龄、性格、身份不同的人物划分为四个类型,这就是“行当”。这四个行当是生、旦、净、丑,每个行当又可以细分为多个角色。
早先的生、旦、净、末、丑中的“末”现在已归类于净角,那么这四个行当中最漂亮的是哪个行当呢?(然后重点介绍旦角,为后面做铺垫)
旦角:扮演所有的女性角色,由于年龄、性格、表演风格的不同,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
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一学旦角的身段儿或念白。
8、分别介绍场面、脸谱和行头:
(1)京剧的场面:文场、武场的乐器三大件,并听一听演奏效果。
(2)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
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
白色脸:变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
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连环套》里的窦尔敦。
紫色脸:变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
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变现神仙一类角色。
绿色脸:代表勇猛,莽撞。
(3)行头:一般的戏服叫做蟒,武生的服装叫做靠。
9、学以致用:我来考考你们吧!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老师学唱的是旦角中的哪一种。并且学唱第一句(教师现场学唱《红娘》叫张生选段,)
10、小结。
晶晶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京剧艺术博大精深,需要同学们去探索和研究,希望同学们多多欣赏京剧,更深地了解和喜欢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