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喜洋洋 民乐合奏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喜洋洋 民乐合奏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29 11:2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冀教版第七册《喜洋洋》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
1、聆听民乐合奏曲《喜洋洋》,通过对比乐曲中的两个乐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2、尝试用打击乐器、竖笛参与表现乐曲。
学情分析: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音乐课上,孩子们开始主动尝试探索,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具体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对音乐要素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
教材分析:《喜洋洋》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刘明源作曲。乐曲由两个主题段落构成,是ABA的三部曲式结构。A乐段节奏紧凑、旋律细腻,二胡在中音区奏出连绵的旋律,两只笛子在高音区加花美化旋律,再加上弹拨乐曲的分解伴奏和打击乐器强弱分明的击打方法, 使得A乐段轻松活泼、热情洋溢,形象地描述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愉快心情。B乐段节奏舒缓、旋律开阔,极富歌唱性。笛子、板胡、二胡用各自的技巧润饰旋律,用抒情的乐段讴歌了人们的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分析音乐要素的变化;用打击乐、竖笛参与表现乐曲。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初听:
1、设问:在哪里听过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喜庆、热闹。。。
2、简介乐曲,揭题并板书《喜洋洋》。
这首乐曲的作者刘明源(板书),是我国著名的胡琴大师,他精通二胡、板胡、京胡、坠胡等各种民族弓弦乐器,号称“中国弓弦乐之圣手”。这首作品作于1958年,当时人们终于摆脱了残酷的战争,吃饱穿暖,有了自己的家,所以作品本身反应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喜气洋洋的精神风貌。如今,在各种喜庆的活动中,比如婚礼、开业、晚会等等喜庆庆典,这首乐曲都成为了必奏的曲目之一。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欣赏的乐曲《喜洋洋》(板书)。
二、划分乐曲乐段:
1、师:请大家再听乐曲,看看老师在随着音乐做什么,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做?师生共同随乐曲的节奏及旋律起伏划图形谱。
2、介绍曲式:
师:你发现乐曲是由几部分反复演奏的?
生:两部分。
师:乐曲先出现了A乐段,然后出现了B乐段,最后回到了A乐段,我们记作A′,我们称这样的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结构。(板书:A+B+ A′三部曲式)
三、分段分析:
A乐段:
(一)分析音乐要素
1、初听,设问:你从哪方面感受到了乐曲欢快的情绪?
2、节奏:
(1)随乐曲打节拍感受速度。
(2)再随乐曲打节拍感受:“每拍里面大约出现了几个音?”
(3)出示乐谱,带学生打节奏:先练习典型节奏型,再整体练习。
(4)师:“手的感觉怎么样?”结论:节奏紧凑。
3、旋律:
(1)、随着节奏听一听旋律,小声的哼唱一下:起伏大吗?
(2)随着琴唱一唱旋律,旋律相同的部分师生分唱。
4、音色:听听主奏乐器是什么?生:二胡。师:A乐段这种喜庆、热闹是二胡这种音色来表现的。
5、简介音乐要素:都有哪些方面让我们感受到A乐段的欢快活泼、热情洋溢?
生:速度、节奏、旋律。
师:对。速度、节奏、旋律、力度、音色等等这些都是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称音乐要素。音乐要素就是音乐的语言,他们为我们生动的表现出了A乐段。
(二)、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1、引言:除了二胡,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 出示打击乐器伴奏谱。带学生徒手练习节奏,找出并解决难点。
3、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4、打击乐起到了什么作用?生答。
总结A乐段:速度快、节奏紧凑,二胡在中音区演奏连绵的旋律,加上弹拨乐曲的分解伴奏和打击乐器强弱分明的击打方法,使A乐段欢快活泼、热情洋溢。
B乐段:
(一)分析音乐要素
初听设问:相比A乐段,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节奏:
随乐曲打节拍感受速度:速度没有变。
再打节拍师唱:每拍里面出现了几个音?什么变了?
出示乐谱,带学生打节奏。生答,师:节奏变了。
旋律:
师:请大家随着节奏听一听旋律,感受一下旋律起伏大吗?生:。。。
师:找出曲谱中的最高音和最低音:起伏大。
音色:听一听是什么乐器表现的这段旋律——主奏乐器变成了笛子。
总结音乐要素:速度没有变化的前提下,节奏、旋律、 音
色这些音乐要素改变了,我们对B乐段的感受也随着改变了。
(二)竖笛参与表现音乐
介绍#4的吹奏方法。
吹奏带有#4的乐句。
完整吹奏B部分。
总结B乐段:这个乐段节奏舒缓、旋律开阔,笛子为主要乐器,讴歌了人们的美好生活。
四、整体总结:同学们,同一首乐曲,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节奏、旋律、音色等音乐要素的改变给我们呈现了不同的两个乐段,也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和想象。让我们再完整的欣赏一遍《喜洋洋》:欣赏中央民族乐团演奏的《喜洋洋》视频。
五、拓展:欣赏西洋乐器演奏《喜洋洋》
同学们,刚刚大家欣赏的视频是中央民族乐团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演奏的《喜洋洋》。这首作品刚一问世就风靡了全世界,现在就请大家来欣赏爱尔兰的音乐家们用西洋乐器演奏《喜洋洋》。
总结: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无论是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只要抓住音乐要素来表现作品,《喜洋洋》永远都会喜气洋洋!
课后反思:欣赏教学从音乐要素入手来分析是正确的。可是学生程度不一,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可能到达不了预想的层面,孩子们只是从乐曲表面来感受音乐,我在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太拔高,是否应该从孩子的角度把音乐要素的理论再降低、再让其易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