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课《司马光砸缸》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感受歌曲欢快而充满童真的情趣。
用恰当的声音和情绪演唱歌曲。
注意反复记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司马光砸缸》,了解音乐的段落用恰当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中描绘的音乐形象,理解音色和节奏对描绘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教具: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都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我想考考大家,不知道大家敢不敢应考?(出示司马光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还认识他吗?
学生:(认识)
教师:他是谁呀?
学生:(司马光)
教师:同学们是在哪结识的这个朋友?
学生:(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认识的)
教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咱们学过《司马光》这篇课文,同学们想不想听听由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首歌曲?
学生:(想)
初听歌曲整体感受。
教师:好听吗?
学生:(好听)
教师:想不想再来听一遍
学生:(想)
再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教师:这次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认真听一听歌曲中模仿砸缸的部分是哪些地方?分别在课本的那一页?
学生:认真听在课本中找出来出来。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些地方一共唱了几遍?
学生:(6遍)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反复记号的作用,
教师:用声势(律动)拍击表演声效处的节奏。
Xxxx xx xxxx xx||
4.复听歌曲讨论问题,划分段落。
师生配合,划分段落。
跟随音乐录音,学生在声效出进行声势律动,教师加入表情与动作进行示范演唱歌曲,并启发学生思考各声效之间的音乐描述的情景与气氛特点。
按段落学唱歌。
声效一。教师引导学生Xxxx xx xxxx xx声效音型处咬字要清晰,声音短促而有弹性。唱准“低音5—中音6”七度音程音程大跳,注意反复记号。作为全曲的起始部分,要突出表现童真的情绪。
第一部分(游戏中落水)。
教师引导学生演唱的声音由轻松、活泼变严肃、紧张。前倚音处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这一乐句要唱的灵巧、俏皮。注意反复跳跃记号标记及每小段结尾音调的不同。
第二部分(砸缸救人)
此部分音区提高,情绪果敢,要唱得坚定、有力度。速度可稍提快,唱出紧迫感。此段结尾情绪要唱出伙伴获救后的舒畅与高兴。
声效二。注意情绪变化:唱出对司马光解决问题时果断、聪明的钦佩之情。
第三部分(称赞司马光)
注意结尾处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聪明机智的小儿郎”要唱出歌颂赞美的情感。
声效三。与前面呼应唱出对应的感觉。结束句注意八分休止符,声音要坚定。
5、完整演唱歌曲。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
6、教师:鼓励学生加入表情和声效处的动作,边唱边表演《司马光砸缸》
7、教师总结。
教师:咱们不但学习过称赞司马光课文,而且今天咱们还学习他的歌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做一个向司马光一样聪明机智经义勇为的好孩子。我相信同学们能一定做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