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46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借助点子图,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计算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口算
14×2
14×10
30×20
15×3
重点分析:15×3
你是怎么口算的?
15×3除了可以口算出结果,也可以列竖式计算。谁愿意介绍一下?
2.
这里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学生读取信息: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买了多少本?
3.列式解决问题:14×12
这道算式与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师:估一估,14×12的结果是多少?
2.
14×12到底等于多少呢?你想不想自己探究一下?
出示活动要求:
想一想: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出14×12的结果。
分一分:把你的方法在点子图上圈出来。
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书?
说一说:完成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指名读要求,学生进行活动。
3.展示学生作品,对比评讲。
观察:这些作品是怎样划分点子图的?把哪个数分开了?每一部分又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他们都借助点子图来分析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求出了14×12的结果,这在数学上是一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尽管这些作品看上去各不相同,仔细品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结果都是168,表示14×12=168。
都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两部分进行计算,先分后合。
分成什么样的两部分?为什么要分开算?
这些同学都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新知识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的旧知识。转化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再看这几位同学的作品,你认为哪种转化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比较简单?
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种简便的分法。(课件出示)
三、探究竖式,构建模型。
1.
同学们,刚才咱们的解决方案都是一种口算过程,你能不能尝试用竖式把口算的全部过程表现出来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对比教学。突出:哪一种竖式既能展示口算过程,又很简单?
2.这样规范而简单的竖式是我们大家共同探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梳理整个笔算的过程。指名回答:14×12你是怎样笔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先用12个位上的2乘14,等于28。再用十位上的1乘14,等于140或等于14(这里的4要写在十位上)。最后将两次相乘的积28和140相加等于168。
指名2-3名学生说算法,追问:28表示什么?14呢?14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你听懂了吗?改正刚才写的竖式并和同桌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回顾14×12的笔算过程。(播放微课)
四、数形结合,抽象模型。
1.算一算: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改一改(课本第47页练习十第3题)
五、回顾整理,巩固建模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顾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口算热身
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谁敢在没有见到题目之前就把手举起来。请同学来口答,其他同学与老师一同判断正误.(出示课件)
情境引入
(1)星期天,小红和妈妈一起去购书。课外读物每本14元。
a、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数学信息
b、小红如果买2本课外书,应付多少元钱?
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2=28)
(老师引导询问学生: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c、由旧知识引入新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买12本,应该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14×12(板书:算式)
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课题,板书)
探究算法
借助点子图探究口算方法
(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再写出算式
(2)互动交流: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最后算什么。
(3)汇报展示
探究笔算方法
(1)动手操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
(让一名学生板演,老师参与指导)
(2)学生汇报计算的思路
重点讲解笔算的列竖式
a、很多学生都只会算一半(24×2);
b、十位上的1乘24得出的积,该怎么写?为什么?(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0乘个位上的4,表示10个4,就是40,把4写在十位上;10乘十位上的2,表示10个20,就是200,把2写在百位上)
3、让学生从竖式中找寻口算方法。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次的积相加。
巩固训练
(见练习纸)
四、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2015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例1(不进位)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习惯与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算理。。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师:前面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么?咱们一起来进行口算比赛,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课件出示口算题)
15×30
12
×20?
??
??
??
?
16
×10
32×20
21×40
??
?
18
×20?
??
??
???
14×20
??
10×30
学生开火车回答,其中有选择的要求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2、笔算
14×2
??
?
231
×3
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笔算方法
??
3、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情景,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教师让学生交流发现的信息。
提出问题并出示:一共买了多少本?
2、师:看到这个问题,你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吗?为什么这么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4
×12或12
×14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
教师导出课题并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4、探索和交流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小组,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求出这个算式的结果。
(1)先让学生独立探索
(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计算方法,教师巡视课堂并适时进行个别辅导。)
(2)汇报结果
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讲解计算方法。通过汇报板书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14×10=140
14×2=28
140+28=168
第二种方法:14×12
=14×3×4
=42×4
=168
第三种方法:12×10=120
12×4=48
120+48=168
第四种方法:14×3=42
14×9=126
42+126=168
学生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师:刚才我们是用口算的方法,那么你知道怎样用竖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想一想,算一算。并结合教材中的点子图,试一试,做一做。
学生试算后,展示学生的做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如何进行笔算的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
1
4
×
1
2
2
8
……14×2的积
1
4
……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1
6
8
师:对于竖式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学生提出疑惑,教师请其他学生解答。
之后,教师多请几名学生当“小老师”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及书写格式,教师适时指导。
(4)同桌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
“做一做”,学生在练习本中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竖式计算的方法。
22×13=
33×31=
43×12=
11×22=
2、找位置
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
3、判断正误。
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
4、课件出示生活中的问题: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后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然后指名回答。
(四)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师:今天和大家共同的学习过程很高兴,你有什么收获吗?
指名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14×12=168(本)
1
4
×
1
2
2
8
……14×2的积
1
4
……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1
6
8
答:一共买了168本。《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复习导入
1、口算:
12×20=
11×30=
14×10=
11×4=
12×3=
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1
4
×
2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4=40),40该怎么写?(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10=100)该怎么写?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最后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讨论: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4、回顾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5、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2、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