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的能力。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2×2/7?????3??/10×5
(1)你是怎么算的??
(2)表示什么??
师:这就是我们前几天研究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分数乘法(三)。
?二、探究新知?
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
?1、《庄子天下》?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句话,找同学读一下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2、一尺之捶是指有限的长度,而万世不竭是指无限的时间。我们可以把他变成数学问题,来理解这个问题。?
一张长方形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1/2?,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1)读题(你明白了吗?)?
(2)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按照要求,动手中折一折、涂一涂,看看“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3)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学生边展示边汇报)。?
(5)第二次剪了1/2的1/2,你能列出算式吗?(1/2×1/2=1/4)?1/2×1/2表示什么?(1/2的1/2是多少)?
第三次剪了1/4的1/2,你还能列出算式吗?(1/4×1/2=1/8)?1/4×1/2表示什么?(1/4的1/2是多少)?看来大家是明白了,???
(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我们学过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看这个算式3/4×1/4-=表示什么呢?3/4×1/4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看看3/4×1/4等于多少?
?(1)学生折一折,涂一涂。?
(2)同桌互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
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3份。我再给他这样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1份。刚才我们是竖着平均分,现在我们是横着平均分。?(点:是谁的1/4?)?
我先竖着分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三份,我再横着分,把3/4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3/16?
你能把它刚才说的过程结合图形再说一遍吗???
还有的同学是这样做的,大家一起看一下,这样行不行?行,你看行吗???
第一次分的时候3/4能分出来。第二次分3/4的1/4怎么分?有麻烦。所以我们分的时候可以先竖着分,再横着分。或者先横着分再竖着分。??
(4)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占整?
张纸的几分之几??
(5)你那么3/4×1/4=??
(6)通过折我们知道了3/4×1/4=3/16?
(7)观察:结合图观察3/16的16表示什么?(表示分的份数)3表示什么?(3/4和1/4共同的部分)??
2、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3/8×1/2??????2/3×1/3?
师:请认真观察1/2×1/2=1/4???1/4×1/2=1/8??3/4×1/4=3/16??3/8×1/2=3/16??????2/3×1/3=2/9算式?
(1)观察思考:观察这几组式子你能发现什么?举例子来说说?。
(2)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3)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试一试:?
1/4×2/3??3/5×2/9??7/8×5/14?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看书质疑?三、课堂练习?2、解决问题。?
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2、3、4、6、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西瓜”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分数除法{三}
教学目标:
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
教学难点:
用运分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
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课外活动吗?你们参加过那些课外活动?
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上的活动图。
教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思考,并汇报。
教师:通过这个活动的情景图,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内容,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分数除法内容。[板书:分数除法{三}]
二、探究新知
探究例题
课件出示题目:有六名同学在跳绳,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
学生读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单位“1”的量是什么。
教师:我们怎么计算得到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来计算。
利用画图的方式引导学生:
画线段表示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
参加活动的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教师根据等量关系引导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用方程解题。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还可以用算术的方法表示。
6÷2/9=6×9/2=27(人)
三
巩固与提升
1、小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3/4,正好是75页,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2、小林家买来一些大米,吃了3/8,还剩25kg,买来大米多少千克?请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小可同学在计算时把一个数除以5看成了这个数乘5,结果她算出的答案是5/9.你能帮她求出正确的答案吗?
六、板书
分数除法(三)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2/9x=6
2/9x÷2/9=6÷2/9
X=6×9/2
X=27
答: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分数乘法(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熟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发现的能力。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
1、3条长方形的纸条。
2、4张长方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
(一)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
1、《庄子天下》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同学们听过这句话吗?可能在座的同学有的听过,有的没有听过。听过这句话的同学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一尺之棰是指有限的长度,而万世不竭是指无限的时间。这是一个辩证的思想。我们可以把他变成数学问题,来理解这个问题。
2、取一个长方形纸条,第一次取它的,第二次取剩余部分的。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取剩余部分的,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1)读题,弄清题意。
(2)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按照要求,动手中折一折、涂一涂,看看“剩下
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3)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
生:我把这个纸条平均分成两份,第一次对折取它的,还剩。第二次对折取剩余部分的,也就是求的是多少。第三次对折取剩余部分的,就是所求的剩余部分的,也就是的是多少。
也就是说第二次取了的,第三次取了的。
(5)第二次取了的,大家能列出算式吗?
生齐声回答:×
师:×表示什么?的是多少()。即:×
第三次取了的,怎样列式计算?
生齐声回答:×
师:×表示什么?的是多少()。即:×
我们发现: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的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用乘法计算,有没有相应的运算法则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1、看这个算式×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表示什么?再探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看看×等于多少?
(1)学生折一折,涂一涂。
(2)同桌互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折的。
(3)汇报
生结合图形展示并解说: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3份。我再给它这样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1份。刚才我们是竖着平均分的,现在我们是横着平均分的。我先竖着分,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三份,我再横着分,把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
第一次分的时候能分出来。第二次分的怎么分?有麻烦。所以我们分的时候可以先竖着分,再横着分。或者先横着分再竖着分。
(4)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5)那么×?
(6)通过折纸我们知道了×
(7)观察:结合图观察的1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6表示平均分的份数,3表示和共同的部分)
2、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
×
×
按照上面的方法动手折一折,找出答案。
(1)观察思考:观察这几组式子你能发现什么?
(2)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师以×为例,重点讲解。
×
(能约分的要约分)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能约分的要约分。
3、试一试:
×
×
×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课堂练习
1、淘气过生日,妈妈买来一个蛋糕,切了给淘气,淘气只吃了其中的,淘气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
答:淘气吃了整个蛋糕的。
2、用纸折一折,涂一涂,再算出结果
×
×
×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师讲解。
(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即: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五)布置作业
课本29页第三题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以古典名著中的话语引入,渗透了数学史的思想。彰显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兴趣。
2、通过折纸,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问题的答案,降低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畏惧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发现能力。
3、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将数学运用到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4、在课堂中应该再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在时间分配上应该以学生为本,尽量多地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