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全诗,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
2.理解诗中的意象,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会诗歌蕴含的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沉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情感。
2.把握诗中蕴含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训练朗读能力。
学习难点: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含蓄美、意境美。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朦胧诗的特点,把打动自己的诗句标注出来,体会其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熟记这些优美的抒情诗句。
2.先默读,再大声朗读诗歌,读出重音、节奏,关注语速,把握感情基调。
3.勾画诗中出现的意象,并尝试给意象分类,关注意象前面的形容词,理解其意蕴。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直率陈述和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按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可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
2.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
二、预习任务
1.反复朗读,把握朗读的语速、节奏、语气和语调。
2.找出每节诗中的意象,尝试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中国当代女诗人,________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舒婷的诗 舒婷 龚佩瑜 朦胧诗派 致橡树 神女峰 双桅船
2.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3)第三诗节的感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4)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答案:(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
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3)第三诗节中的感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
(4)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由”,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课中导读】
一、诵读全诗
1.听读跟读。
2.朗读指导。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
(2)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二、看图朗读
注意情感和节奏的变化。
明确:过去的落后(低沉)→现在的痛苦(舒缓)→未来的希望(高昂)→自我的奉献(激越)
三、整体感知
1.诗题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明确:抒情
2.每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1节写祖国在漫长岁月中所经受的苦难。
第2节写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充满希望,盼望着美好生活变成现实。
第3节写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祖国又焕发了新生。
第4节写“我”的宣言——要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
四、解读诗歌
(一)朗读第一节,思考:
这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写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此节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祖国灾难深重的过去,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数百年来饱经沧桑的祖国的感伤和沉痛之情。
(注意作者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表达的效果: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二)朗读第二节,思考:
1.第2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前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蜗行摸索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驳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膊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起着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前节是一以贯之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2.“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你是如何理解“飞天”这个意象的?这几行诗句描述了什么内容?
明确:“飞天”这个意象奇伟而瑰怪,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看起来只是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因而叫人痛苦;但是它又说明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文化,有过极盛的世纪,有着追求理想的光荣传统。这种意象的大幅度跳跃开拓了诗意的空间,引起了我们对现实和历史的思索,迫使我们去追寻那实现希望的途径与答案。
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
(三)朗读第三节,思考:
1.联系写作背景赏析第3节,说说第3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后四个意象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引领下,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陈腐意识,只有挣脱了“神话的蛛网”才能诞生“簇新的理想”;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象征着祖国成长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长征的开始和未来的美景。这四个意象都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在经历苦难之后又重新苏醒,又充满生机而感到欢欣和鼓舞的心情。
2.本节感情有什么变化?
明确: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与上节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朗读第四节,思考:
1.作者在第4节将“祖国”比喻为什么?作者在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在第4节将“祖国”比喻为伤痕累累的母亲。
作者在此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深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意志,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以及自由。
2.本节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明确:紧承上节的欣喜之情,但程度有所加强,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3.你如何理解“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明确:从个体上说,“我”是中国十亿人口中的一个,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4.第4节中“迷惘”“深思”“沸腾”这些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这些词语反映了谁的情感历程?
明确:不能调换。因为这是根据祖国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的思想变化来排列的。“迷惘”是青年一代在往昔的艰难岁月里感觉到的苦闷,“深思”是为祖国担忧,但是看到现在历史的转机,于是变得“沸腾”。
这不仅仅是历经浩劫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也是对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可以划分为哪两部分?这两部分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明确:第1节和第2节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沉郁、凝重,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
第3节和第4节为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
2.诗歌每节末尾“祖国啊”的感叹蕴含的感情有何不同?作者发出这种感叹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诗的每一节,都用“祖国啊”作为结尾。
第1节的“祖国啊”是深沉的感叹,表达出难以言状的悲哀;
第2节的“祖国啊”是痛苦的呼唤,包含着几多痛苦,几多希望;
第3节的“祖国啊”是欣喜的呼唤,流露着诗人抑制不住的喜悦;
第4节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庄严的誓词,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
四个“祖国啊”,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给全诗造成了回肠荡气的咏叹气氛。
3.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吗?“我”是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诗中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指中国文人群体,乃至华夏儿女,是“小我”与“大我”的融合。“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大形象熔铸在一起的。
“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4.这首诗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一是以“小我”之情反映“大我”之情,感情深刻真挚,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超越感合二为一,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
二是诗人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抒情手法,运用了象征、隐喻的手法,尤其是使用了新鲜、准确、包容性很强的意象,使表述极具张力,给读者的“再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文字所负载的信息更加丰富。
六、拓展延伸
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祖国奋斗一生,留下了他们华丽的乐章,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吧!(PPT)
齐读下面的名句,读出豪情,再说出你的名句。
孟子:
忧以天下,乐以天下。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轼: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本课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八、当堂练习(PPT)
【课后导练】
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1.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分别象征了什么?
写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
“水车”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而“破旧的老水车”则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
“熏黑的矿灯”表示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象征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2.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一句是什么修辞手法?意思是什么?
比喻。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又未落地面。比喻人民千百年来未能实现的希望。
3.请结合诗歌运用的意象,具体分析第三节诗中诗人书写的情绪。
第三节诗主要运用了“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具有崭新、希望的特点,这恰是诗人从痛苦压抑走向希望的表现,她为祖国的复苏而兴奋不已。
4.第四节诗中“迷惘”“沉思”“沸腾”反映了谁的情感历程?这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
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
不能调换。因为这是根据祖国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的思想变化来排列的。“迷惘”是青年一代在往昔的艰难岁月里感觉到的苦闷,“深思”是为祖国担忧,但是看到现在历史的转机,于是变得“沸腾”。
5.“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点题,并抒发强烈的爱国激情,点明全文的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全诗,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
2.理解诗中的意象,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会诗歌蕴含的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沉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情感。
2.把握诗中蕴含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训练朗读能力。
学习难点: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含蓄美、意境美。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朦胧诗的特点,把打动自己的诗句标注出来,体会其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熟记这些优美的抒情诗句。
2.先默读,再大声朗读诗歌,读出重音、节奏,关注语速,把握感情基调。
3.勾画诗中出现的意象,并尝试给意象分类,关注意象前面的形容词,理解其意蕴。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直率陈述和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按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可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
2.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
二、预习任务
1.反复朗读,把握朗读的语速、节奏、语气和语调。
2.找出每节诗中的意象,尝试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中国当代女诗人,________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3)第三诗节的感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4)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课中导读】
一、诵读全诗
1.听读跟读。
2.朗读指导。(文中标注节奏)
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
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
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
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二、看图朗读
注意情感和节奏的变化。
提示:(1)过去的落后(低沉)→(2)现在的痛苦(舒缓)→(3)未来的希望(高昂)→(4)自我的奉献(激越)
三、整体感知
1.诗题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明确:
2.每节写了什么内容?(文中批注)
四、解读诗歌
(一)朗读第一节,思考:
这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圈点勾画批注)
(注意作者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表达的效果: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二)朗读第二节,思考:
1.第2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
2.“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你是如何理解“飞天”这个意象的?这几行诗句描述了什么内容?
明确:
(三)朗读第三节,思考:
1.联系写作背景赏析第3节,说说第3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后四个意象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2.本节感情有什么变化?
明确:
(四)朗读第四节,思考:
1.作者在第4节将“祖国”比喻为什么?作者在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2.本节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明确:
3.你如何理解“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明确:
4.第4节中“迷惘”“深思”“沸腾”这些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这些词语反映了谁的情感历程?
明确: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可以划分为哪两部分?这两部分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明确:
2.诗歌每节末尾“祖国啊”的感叹蕴含的感情有何不同?作者发出这种感叹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3.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吗?“我”是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4.这首诗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
六、拓展延伸
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祖国奋斗一生,留下了他们华丽的乐章,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吧!(PPT)
齐读下面的名句,读出豪情,再说出你的名句。
孟子:
忧以天下,乐以天下。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轼: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当堂练习(PPT)
【课后导练】
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1.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分别象征了什么?
2.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一句是什么修辞手法?意思是什么?
3.请结合诗歌运用的意象,具体分析第三节诗中诗人书写的情绪。
4.第四节诗中“迷惘”“沉思”“沸腾”反映了谁的情感历程?这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
5.“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