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讲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讲义(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30 14:4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75665-884555九年级下
九年级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章概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
文章赏析
1.主题
本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2.写作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3.人物形象
首先邹忌在周围人的交口称赞中,头脑冷静,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可见他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当他通过观察思考,由现象到本质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维缜密,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当他把这一生活现象和治理国家联系起来的时候,一位忠于职守,勤于王事,善于发现问题的谋士形象就跃然纸上。而他高超的劝谏艺术更进一步刻画出他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政治家形象。
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而又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不仅认真听取了邹忌的劝谏,认为“善”(当然与邹忌的委婉讽谏艺术有关)。而且果断采取正确措施,制定出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鼓励更加直接的进谏者。而文章通过“令初下”,数月之后和期年之后的变化,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从善如流,兴利除弊,改革成效十分显著。可见他是一位有魄力有能力的开明君主。
知识总结
1.古今异义
(1)讽
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
今:诽谤,嘲讽
(2)视
古:照,看?????????????今:偷看
(3)今
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
(4)过
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5)谤 
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
(6)讥
古:谏??????????????????今:讽刺
(7)私
古:偏爱????????????????今:自私
(8)左右
古: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
(9)莫
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
(10)修
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11)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12)服
古:穿戴????????????????今:衣服
2.一词多义
(1)朝
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③朝(zhāo)服衣冠(早晨)
(2)孰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3)于
①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②能谤讥于市朝(在)
③皆以美于徐公(比)
(4)美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认为……美)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
3.通假字
(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2)受上赏(受:通“授”,给予、付予)
4.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耳: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5)私我也(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6)王之蔽甚矣(蔽: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
5.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2)忌不自信。(倒装句,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介词结构“与城北徐公”后置,应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5)欲有求于我。(倒装句,状语“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
(6)谤讥于市朝。(倒装句,状语“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
(7)与坐谈。(省略句,省略主语“邹忌”和介词“与”的宾语“之”(代客人),应为“(邹忌)与(之)坐谈”)
(8)王之蔽甚矣。(被动句,蔽,受蒙蔽,这里指被蒙蔽的意思,动词的被动用法)
内容理解
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答: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
答: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
答: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
4、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
答: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
5、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6、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是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的。
答:邹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大胆含蓄地指出了国家问题所在——建筑君主售受蒙蔽;齐王胸襟宽广,接受建议,广开言路,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势强大,使四方畏服。这样就做到了战胜于朝廷。
8、揣摩妻、妾、客回答邹忌时不同的感彩。
答: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
妾:口气比妻稍微冷淡点,但彡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用的是陈述句,语气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9、就本文最后一段的内容或写法,写出一段译注的文字:
答:本段文字先写纳谏的政策,然后写纳谏的盛况。最后写纳谏的结果。作用:突出了邹忌的善谏;突出了齐王的从谏如流;突出了纳谏的重要意义,提示了文章中心。
10、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答: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意味着齐王虚心纳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
11、文中三写进谏的效果,告别是人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通过列举人数的变化,暗示弊端已经彻底根除,齐国政治日益清明。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出齐王纳谏除弊的深远意义。
12、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3、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历史意义:邹忌敢于善于进谏,使齐王能够从谏如流,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大,齐国大治。
现实意义: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所以要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时机,便于别人的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的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该介质清醒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杀菌剂和缺点。
14、文章开头用了哪些语句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表现他什么特点?
答:“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说明邹忌外形魁梧美丽,“朝服衣冠,窥镜”说明邹忌自觉自美,流露出自我欣赏的心理。
15、原来邹忌认为自己是齐国最美的人,事实上他并不如徐公美,那么他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答:是因为他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惧怕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告诉我他比徐公美。
16、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类比的手法。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复杂变简明,把逆耳变顺耳,委婉、含蓄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1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中的“之“指代什么事?
答:齐王纳谏使齐国政治修明。
18、邹忌巧妙地进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齐王欣然纳谏,并采取了有效措施。群臣争相进谏,国内政治修明。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不通过武力即可战胜他国。
19、从文中可见“妻”“妾”“客”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邹忌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由此你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看待别人对你的赞美?
答:妻、妾、客:利益。邹忌:实际情况。启示:要辩证地、理智地、客观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万不可被赞美声冲昏了头脑,迷失了自己。
课后思考探究
一、邹忌与徐公比美,分别问妻、妾、客(三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分别得到不同的回答(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由此邹忌深深地思考:“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三类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写齐王纳谏而有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因为有了三种赏赐,所以有了三种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最终达到“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大治局面。
二、邹忌入朝见威王首先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 私”“畏”“欲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徐公”,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法委婉进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中心,成功地说服齐威王。
启示:充分尊重对方,语言委婉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三、1. 哪一个,谁;同“熟”,仔细。
2. 认为……美;美丽。
3. 朝廷;朝见。
练习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0、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缺点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然
(2)11、下列句子中,画线“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相与步于中庭
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D.万钟于我何加焉
(3)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3、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选自《古文观止》)
答案
?
(1)B(2分)
(2)D(2分)
(3)①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2分)
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2分)
(4)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3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8-21题。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8.对邹忌的讽刺艺术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巧妙设喻??B.欲扬先抑??C.首尾照应??? D.开门见山
(2)19.对“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理解正确是一项是(??)
A.害怕齐国的攻打????????????????
B.佩服齐国内政修明??
C.作为处理与齐国关系的权宜之计??
D.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
(3)20.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本来并不美,妻、妾、客却都违心地说他美。
B.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了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的结论。
C.群臣吏民只有获得奖赏,才能说出想说的话。
D.妻、妾、客虽然身份不同,但赞美邹忌的心理原因是相同的。
(4)21.对选文中人物对话的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句式参差错落,庄严典雅。
B.句式整齐,通俗简介。
C.句式对仗工整,言辞恳切。
D.多用长句,言辞含蓄。
答案
(1)18.A(2)19.B(3)20.B(4)21.B
.
完成下面的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有一老父衣粗衣(??)
能谤讥于市朝(??)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2)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当面 穿 在 他(代老父)(2分,正确一处0.5分。)
(2)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3)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
(4)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5)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6分,正确翻译一个分句2分,“者、去、之,恶,患”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到位应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