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打包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打包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9 14:16:52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植物中,具有真正的根、茎、叶的是

 )
A.水绵 
 B.海带 
C.葫芦藓  
D.铁线蕨
2.养鱼缸长久不换水,缸的内壁上会长有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由于长出了( 

A.绿色藻类植物 
B.葫芦藓 
 C.叶原体 
D.蕨
3.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其主要原因是(
 ) 
A.种子内有无机物 
B.种子内有有机物 
C.种子内有营养物质 
 D.种子内有完整的胚
4.我们平时食用的大米和面粉,主要是由种子中的(
 )加工而成的。
A.胚  
B.胚乳  C.胚轴 
D.子叶
5.将种子燃烧,剩下来的灰白色的灰是(

A.蛋白质
B.无机盐
C.淀粉
D.脂肪
6.观察右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都无种子
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都有根、茎、叶
D.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
7.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下列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海带
B.肾蕨
C.松树
D.榕树
8.松、竹、梅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因而被誉为“岁寒三友”,得到古今文人的广泛赞美。下列关于它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够产生种子,都属于种子植物
B.松的种子裸露,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C.竹和梅的叶片都具有网状叶脉,茎中都具有形成层,能不断地长粗
D.竹由地下茎生出竹笋,由竹笋长成新竹子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9.小英很喜欢吃奶奶家的板栗、甜玉米、蕨菜和银杏,她想要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她不可能得到哪种植物的种子?(
)
A.板栗
B.玉米
C.蕨菜
D.银杏
10.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泛绿是由于下列哪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
A.裸子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11.炸油条要用到面粉和花生油,它们分别来自(
)
A.小麦的子叶
花生的子叶
B.小麦的胚乳
花生的子叶
C.小麦的子叶
花生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
花生的胚乳
12.安丘公冶长书院中的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其原因是(

A.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B.种子外无果皮较薄
C.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
D.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13.肾蕨叶态优美,易于种植,常被人们作为观赏植物来栽培。要使盆栽肾蕨生长良好,应如何管理?(
)
A.放在向阳的地方,少浇水
B.放在向阳的地方.多浇水
C.放在背阴的地方,少浇水
D.放在背阴的地方,多浇水
14.我们吃的水果中,杏、桃属于果实。果实的组成是(
)
A.果皮与种皮
B.种子与种皮
C.果皮与种子
D.子房与胚珠
15.用超市里专用的饺子面粉包成的饺子,吃起来特别有“筋道”,这是因为这种面粉里“面筋”的含量高。“面筋”是种子成分中的(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
16.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红帐子指的是(
)
A.果皮
B.种皮
C.种子
D.胚
二、非选择题
17.下图是桃和银杏示意图,请回答:
(1)在乙图中[1][2][3]合称为
,[4]是
 
 由于桃的种子外面有  ,所以桃是  ,属于______植物。
(2)在甲图中无[1][2][3]结构,但有  。银杏俗称“白果”,但它不是  ,而是  ,属于  植物。
18.右图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
(1)填序号:胚芽   、胚根  、胚轴  子叶  种皮  胚乳  果皮和种皮   
(2)菜豆种子的胚由图中______
组成。玉米种子的胚由图中  _
组成,将来发育成菜豆和玉米的茎和叶的分别是    ,发育成根的分别是     。
(3)名称相同但功能不同的结构是

,其功能分别是


(4)若将碘液滴在两种种子的剖面上,蓝色较深的是
种子,其中
结构最蓝。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2.移栽植物时往往暂时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 )
A.水分的输导受到阻碍 
B.一些根毛和幼根折断,降低了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C.没有及时浇水 
D.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拉断,降低了无机盐的吸收
3.家庭盆栽花卉,浇水时干透、浇透,这样做的意义是(
 )  
A.促进根向深层发展 
B.利于根吸水 C.利于根的呼吸 D.利于根吸收无机盐
4.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B.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C.空气湿度大,可促进蒸腾作用 
D.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5.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干燥的种子中不含水 
B.水分充足使植株硬挺,保持直立姿势
C.水分充足使叶片舒展,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无机盐只有溶解于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送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
6.导管输送的物质和输送的方向是(
 )
A.有机物,从上向下 
B.有机物,由下向上
C.无机盐和水,从上向下
D.无相盐和水,从下向上
7.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呼吸旺盛,产水多 
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多
C.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
D.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水蒸气多
8.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渗出的汁液主要来自( 

A.树皮 
B.筛管 
C.筛管和导管 
D.导管
9.一株玉米在生长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这些水绝大部分用于( 

A.蒸腾作用 
B.构成细胞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10.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失的(
)
A.液态
B.气态
C.固态
D.都不是
11.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
A.根、茎、叶
B.叶、叶柄和幼嫩的茎
C.所有器官
D.花、果实、种子
12.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
)
A.保卫细胞
B.气孔
C.叶片
D.根毛
13.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
)
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增加植物表面的湿度
C.促使分解体内的有机物
D.降低植物体内的水分
14.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B.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
C.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
D.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
15.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
)
A.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16.号称“世界爷”的巨杉,树高可达142米,影响水分输送到树梢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7.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往高处移动,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18.取杨树的叶两片A和B.将A片上表面、B片下表面分别涂以凡土林,再分别用细线栓住叶柄吊在室内。几天后发现A叶片萎缩,B叶片基本保持原状态。这说明
(
)
①角质层可以蒸发水分②角质层不透水蒸气③水分经气孔散出④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成熟的甘蔗的茎非常甜而成熟的玉米的茎不甜,其主要原因是( )
A.甘蔗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玉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甘蔗茎中贮藏有大量甜的有机物,而玉米茎中甜的有机物很少,不甜
C.甘蔗茎中含有有机物,而玉米茎中没有有机物
D.以上三项都不对
20.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即“环剥”),这样可以增加坐果量,其道理是( )        
A.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B.限制了水分向茎叶运输
C.限制了无机物和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D.防止了害虫的侵害
二、非选择题
21.在“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        
(1)选择带有叶片的枝条,实验装置最好放在阳光直射处,目的是  。
(2)烧杯中的红墨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为了验证茎可运输水和无机盐这一实验结论,又设计了一实验,如下图
(烧杯中已滴入了红黑水):
预期的实验现象是:A枝条    ,B枝条   。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该实验的结论是        。
这一实验设计思路的特点是               。
22.科学家为了测试有机物运输的部位和流动的速度,做了如下实验:他们用同位素标记二氧化碳供给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有机物,上午9时,测量含此标记碳的有机物在离地面1.9米处茎的树皮中,到中午12时,测得含此标记碳的有机物在离地面以下的0.5米处的根的树皮中。请回答:          
(1)含此放射性标记碳的有机物是在    中运输的,方向是

(2)此有机物随枝叶在树中的运输速度是  米/小时。    
(3)上述实验还证实了茎的韧皮部和根的韧皮部都是      。
23.下图A为水分从土壤中进到根内部的示意图,图B为根细胞处于某种状态。据图回答:
(1)1是根尖某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的,叫做

(2)4所示部分为根尖的
区。
(3)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水分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
A.1→2→3
B.2→3→l
C.3→2→1D.1→3→2
(4)3是根尖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
管。
(5)某同学给一株植物施肥后,该植物生长不正常,若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植物根细胞的状态如图B所示,则根细胞液浓度
(填“大”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此时应该怎么做?

24.下图所示对果树进行环割树皮的实验,请据图回答。(提示:果树的的韧皮部位于树皮内)
(1)在A.B处环割前后,该枝条的蒸腾作用并没有受到影响,原因是

(2)该枝条环该后,果实甲和乙的生长情况有何不同?

(3)如果在果树主干C处进行环割(如圆图中所示),果树的生长状况是
,原因是
。第三章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制作教科书,当前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使用教科书的基础上,政府又推行了部分循环使用的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
(
)
A.有利于卫生方云
B.为造纸厂创造经济效益
C.节约树木,保护森林
D.为了控制人口数量
2.2002年,辽宁省政府决定完成“退耕还林”70万亩,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发展辽宁旅游事业
B.发展畜牧业生产
C.发展生态环境
D.提高当地人们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3.提倡“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
)
A.减少个人的经济的支出
B.减少城乡垃圾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资源
D.移风易俗
4.关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严峻威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B.对森林的不合理运用,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退化趋势
C.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D.我国的森林资源丰富,是多林国家
5.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
)
A.人类盲目的开发森林资源和草原
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被大量死亡
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6.某城市为了治理“脏、乱、差”,把许多树木砍掉,统一种草坪,引起许多人的议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树木参差不齐,影响市容
B.树木落叶影响卫生
C.种草比种树便于管理
D.树木的作用不可替代,不能砍
7.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却变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
B.气候变的干燥造成的
C.人类乱砍滥伐造成生态平衡失调所致
D.地壳变迁造成的
8.适合在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的地区生活的植被是(
)
A.针叶林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9.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的原因是(
)A.乱砍滥伐B.过度放牧C.伐优留劣D.没有森林
10.下列植被中,被称为地球的“肺”的是(

A.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草原      D.常绿阔叶林
11.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多项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是(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
12.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
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绒毛或能分泌油性、黏性的物质
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
④能分泌抗生素
⑤蒙尘的树叶经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13.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A.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B.大量捕杀青蛙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4.下列对森林的保护措施,正确的是(

A.为了保护森林,不能砍伐树木
B.为了保护森林,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
C.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种树少种草
D.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种草少种树
二、填空题
15.甲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可能来源与去路,A、B代表细胞结构,数字和箭头表示来源和去路;乙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该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内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
(2)甲图中B内进行的生理活动的实质是________.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用到的溶液是________.
(3)在乙图中,a点时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其叶肉细胞中不存在的来源或去路是甲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
(4)在乙图中,c点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其叶肉细胞中不存在的来源或去路是甲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
16.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从二氧化碳到氧气的生理过程可以表示叶肉细胞的________作用;
(2)植物体能够把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________(导管或筛管)不断地运输到顶端,动力主要来自叶的________;
(3)在农业生产上,为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4)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排放的二氧化碳维持着生物圈中的________.
(5)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作用所释放的能量.该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6)农村常常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原因是地窖里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有利于________(提高或降低)呼吸作用.第三单元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选择题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

A.溶解叶绿体
B.溶解叶绿素
C
.溶解淀粉
D.溶解脂肪
2.农作物增产的物质基础是(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C.土壤中的有机物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物
3.在我州建始县花坪乡的关口村,由于那里特殊的地理位置,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夜间气温较低,所产的“关口葡萄”特别甜。这是因为与别处相比:(

A.关口村的土地特别肥沃
B.关口村的葡萄品种与别处不一样
C.关口村的葡萄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关口村的葡萄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对较少
4.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饥饿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A.被遮光的部分
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
D.整个叶片都变蓝
5.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


A.合成淀粉
B.将淀粉运走耗尽
C.产生二氧化碳
D.产生氧气
6.如果连续出现阴天、雨雪天,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主要是阴天、雨雪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

A.花的传粉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7.人们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8.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
9.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10.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①——④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右图是蚕豆叶不同切面结构示意图。在“制作与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临时装片”实验中,低倍镜视野下观察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

B.

C.

D.

1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维生素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13.用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天竺葵,应该先放置在哪种条件下一昼夜?

)A.黑暗
B.有光
C.氧气充足
D.二氧化碳充足
1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于其中的是


A.氧
B.叶绿素
C.有机物
D.无机盐
15.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16.“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②③④⑤①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二、非选择题
17.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很大,详见下表:
平均
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根据资料推理正确的选项是
A.甲地夜间温度较低,甜瓜的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的消耗少
B.乙地夜间温度较高,甜瓜的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的消耗多
C.甲地夜间温度较低,甜瓜的呼吸作用强,有机物的消耗多
D.乙地夜间温度较高,甜瓜的呼吸作用强,有机物的消耗少
18.甲乙两地出产同一品种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葡萄的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见下表:
甲地平均温度(℃)
乙地平均温度(℃)
白天
33
33
夜里
12
25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推理,因为甲地昼夜温差
(大/小),白天光合作用
(强/弱),夜间呼吸作用
(强/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
,瓜果甜。所以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
研究人员,发现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以下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4中A→D阶段,种子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有机物(

A.被呼吸作用消耗了
B.被光合作用消耗了
(2)图4中E→F阶段,幼苗体内的有机物又逐渐增加,原因是(

A.根从土壤吸收了有机物
B.叶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3)以下哪幅图能表示图4中A→F过程,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情况(

(4)进一步研究发现,若该项实验始终在黑暗中进行,有机物含量不断减少,原因是:①          
    ;②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复习题
一、选择题(
每题
2分,共40分)
皂荚树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
A.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水
C.淀粉和氧气
D.光、叶绿素和水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4.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
A.二氧化碳
B.水
C.高温
D.光
5.一有位同学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各摘取一片绿叶,将它们进行脱色、漂洗、碘液染色,其中染色最深的是
(
)
A.清晨的叶
B.傍晚的叶
C.正午的叶
D.都一样

6.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原因是
(
)
A.吸收不到氧气
B.
吸收不到二氧化碳
C.吸收不到水
D.释放不了氧气
7.
能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作用的是
(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8.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A.常松士,勤施肥
B.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
C.温室大棚夜问适当降低室温
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
9.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D.给农作物松土一一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10.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提供新鲜的食料
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起杀菌作用
11.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
?A.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B.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叶片的面积
C.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D.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
12.下图表示一段时问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当光照强度>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13.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这种“气肥”实质上就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4.图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产物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实验在有光或无光下都可进行
B.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脂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C.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氧气
D.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有机物
15.燕崖乡樱桃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时也为种植户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收入。为提高大棚樱桃的产量,果农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不能达到日的是????(??
??)
A.定时通风
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C.适时松士、施肥
D.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16.鱼缸中常常放进一些新鲜的水革,其作用是(
????)
A.营造鱼的生活环境
B.增加鱼缸中的食物
C.增加鱼缸中的氧气
D.增加鱼缸中的二氧化碳
17.如图所示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A.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呼吸作用
B.Ⅱ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C.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光合作用
D.Ⅱ是呼吸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Ⅰ是光合作用
18..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
B.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19.桃的果实发育长大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
A.根的吸收作用???
?B.茎的疏导作用??
??C.叶的光合作用????
D.花的受精作用
20.下图的植物应该属于________植物。在阳光下,有4种物质进出叶片。其中人类生命活动不需要?的是________?,能储存在果实里并能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
??)
A.被子植物,物质1.物质4
B.裸子植物,物质1,物质4
C.被子植物,物质3,物质2
D.蕨类植物,物质1,物质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下图表示的是能量流动方向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作用,它将太阳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的________
(填“叶绿体”或“线粒体”)中进行。
(2)图中②表示________作用,它将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3)通过①,植物不断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平衡。
22.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式子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
(2)光合作用需要的水是________吸收的,需要的二氧化碳从________进入细胞。
(3)生物圈已经受到碳氧平衡失调的威胁,主要原因是________?的排放量大量增加、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的大量的破坏等。
23.如图所示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的实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钟罩里,蜡烛不久熄灭了,小白鼠很快死去(如图甲所示)。把一盆植物和一只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能长时间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如图乙所示)。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活着(如图丙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实验中蜡烛熄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丙所示实验现象说明,密闭玻璃罩内有了满足动物生活、蜡烛燃烧和植物生活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所学知识分析以上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在做图乙所示实验时失败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才能保证实验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强在做图丙所示实验时,发现密闭玻璃罩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所图所示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甲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甲、乙_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
(1)数小时后,摘下甲装置内的叶片,经过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叶片颜色________,证明叶片中________存在。水槽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摘下乙装置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则叶片的颜色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25.在一株健壮生长的绿色植物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截断a叶片的叶脉,封住b叶片的气孔,遮住照向c叶片的阳光,推测对三个叶片的光合作片有何影响。
(1)a叶片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叶片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叶片?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证明______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_____??和_____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第三单元
第二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40分)
1.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学校的试验田里种植花生,他们的下列做法对于花生出芽没有意义的是(

A.在晴天进行播种
B.在春天进行播种
C.在雨后进行播种
D.在松土后进行播种
2.如图为黄金桃花的结构示意图,黄金桃花的主要结构及其能否结果的基本条件分别是(

A.③,①接受花粉
B.⑤,③完成受精
C.⑤⑥,①接受花粉
D.⑤⑥,③完成受精
3.关于花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花一般具有花托、萼片、花瓣和花蕊
B.雄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C.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
D.卵细胞存在于子房内的胚珠中
4.早春播种,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主要目的是(

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B.增加二氧化碳以抑制呼吸
C.保温、保湿有利于种子萌发
D.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5.从市场上买回来的新鲜茄子,其果柄常被几片带刺的像叶一样的结构包裹着,这是茄子花存留下来的(

A.花萼
B.花冠
C.雄蕊
D.子房
6.秋季小麦播种后,接着下了一场大雨,结果小麦出苗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中空气不足
B.土壤中养分流失
C.土壤的温度过低
D.土壤中水分不足
7.玉米种子在未出土前的萌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错误的是(

A.含水量增加
B.呼吸变旺盛
C.有机物总量增加
D.细胞数量增多
8.下表为某同学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的部分操作,他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罐头瓶
实验材料
处理
环境

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
拧紧瓶盖
室温

干燥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
拧紧瓶盖
室温
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阳光
9.下列菜豆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种子吸收水分;②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发育成根;③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轴和胚芽;
④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10.植物的根之所以能不断伸长是因为(

A.根冠不断增加新细胞,分生区也不断增加新细胞
B.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根毛
C.根冠不断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
D.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
11.菜农在种植马铃薯时施农家肥料,主要是为它的生长提供(

A.水
B.无机盐
C.有机物
D.以上各项
1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缘”,能发育成植物枝叶的是(

A.芽
B.根尖
C.胚轴
D.子叶
13.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构成
B.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C.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主要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
D.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14.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在下列植物的“肥”中,需要量很小,但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无机盐是(

A.含氨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铁的无机盐
15.根能够不断地生长,主要是因为(  )
A.?成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新细胞
B.?分生区细胞不断生长,根冠细胞不断的进行分裂
C.?成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同时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D.?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同时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16.结合下列的概念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表示的是子房壁
B.图中②表示的是受精极核
C.③中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子叶
D.图示植物具有双受精现象
17.如图是小玲在仔细观察一朵花的形态结构后绘制的,若在开花前将此花套袋,则这朵花(

A.不会结果
B.会结果
C.不会开花
D.不会调落
18.植物对无机盐的需要正确的叙述是(

A.每种植物只需要一种无机盐
B.不同种植物需要同样的无机盐
C.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
D.植物需要的无机盐越多越好
19.“花褪残红青杏小”。下列关于“小青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杏的“果肉”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
B.开花后要经过传粉、受精才能形成小青杏
C.杏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
D.我们吃的杏仁是由胚珠发育来的
20.下列有关被子植物种子和果实形成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落在柱头上的花粉,萌发生出花粉管,每个花粉管中含有两个精子
B.一个精细胞和一个卵细胞分别与两个极核受精的过程,叫双受精
C.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珠被发育成果皮
D.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乳
二、非选择题(60分)
21.下图描述的是绿色植物——菜豆的一生。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0分)
(1)图示①→②过程所需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________和充足的空气。
(2)菜豆在生长过程中,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
(3)从④→⑤过程中必须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4)[⑤]果实是由④中的________发育形成的。
22.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粮食作物。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科研工作者长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图甲是传粉和受精过程图,图乙是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图丙是玉米幼苗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
(1)参与受精作用的两个精子形成于花粉管中,当花粉管到达胚珠后,其中的一个精子与图甲[  ]________融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图乙中的[  ]________,最终发育成新植株的幼体。
(2)种子萌发过程中,图乙中的[  ]________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图丙中的[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图乙中的[  ]________。
(3)在玉米的开花结果期,应多施加含有________成分的肥料。
23.如图所示,甲是根尖的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根的不同部位的四种细胞,将与图甲对应的区域序号填入图乙的括号中。
(2)[  ]________主要是由分生组织构成的,此部位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不断增加细胞的________。
(3)[  ]________的细胞生长,长成为[  ]________的细胞,部分细胞分化为导管,导管属于________组织。
(4)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为被子植物的一生示意图,请读图回答。(9分)
(1)图中从①到②表示植物的________过程。
(2)当①成熟后,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后,受到黏液的刺激就开始萌发形成________。
(3)花粉管中精子与③的____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该过程叫________。
(4)④是由③中的________发育成的;⑤是由③中的________发育成的。
25.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玻璃杯中的不同位置固定6张滤网,在每张滤网上放10粒大小相同的小麦种子(乙装置中的种子已切除胚),加入凉开水至中间的过滤网(如图)。(12分)
请分析回答:
(1)小麦种子结构中,________是新植物的幼体,由此作出的假设是切除该结构,种子就不能萌发,用②和________两组进行对照可验证该假设。
(2)用①、②两组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3)若①~⑥组中,只有第②组的种子萌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每组用10粒种子,而不用1粒,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少实验的________。
26.如图所示分别表示某一植物的一段枝条(甲)、叶芽纵切(乙)、种子的结构纵剖(丙)示意图。据图回答:(9分)
(1)甲图中的结构①是由乙图中的[  ]________发育来的,也可能是由丙图中的[  ]________发育来的;甲图中的结构②是由乙图中的[  ]________发育来的,也可能是由丙图中的[  ]________发育来的;甲图中结构[③]侧芽是由乙图中的[  ]________发育来的。
(2)将甲图中的③的结构取下纵剖,你认为该结构的纵剖面应与图________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