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视频课堂教学实录(说课+上课+评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观舞记》视频课堂教学实录(说课+上课+评课+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0 12:38:41

文档简介

学 科
语 文
版本册数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
课目名称
《观 舞 记》
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精妙的语言;2、揣摩文章运用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方法并运用。
教材分析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是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有感而作的,文章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再现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学习这一课,需要帮助学生在品味文章时,能借助想象,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获得语言和舞蹈双重美的享受,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美已经有自己一定的鉴别能力,但用语言表达出来还比较困难。经过近一年的语文学习,班级中已经初步形成了合作、交流、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良好学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利用小组教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措 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品味冰心化视觉感受为形象文字的高超的语言技巧,体会生动的语言描写。
穿插激情四溢的印度舞蹈视频和图片,创设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播放精品朗读,让学生感悟冰心从多方面来描写舞蹈之美;
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动作描写传神的语句,借助品读帮助学生进行想象,以突破本课教学重点“体会生动的语言描写”。
选用印度舞蹈《柠檬树》的视频,插入印度舞蹈表演者的图片;
播放精品朗读片断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措 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如何感受艺术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并在片断作文中表现出来。
播放精致典雅的中国舞蹈《千手观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对比中体悟中外文化的不同,进而描述视觉所见的美,把感性的理解凝固为文字。
播放《千手观音》的视频片断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 使用方式方法
一、情景导入——初识舞蹈美
二、自读——体会语言美
三、听读——体验语言美
四、品读——想象舞蹈美
五、欣赏——体悟舞蹈美
六、写作——凝固语言

多媒体展示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导入,使学生直观感觉到舞蹈的优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课文的强烈欲望。
学生自读思考: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什么。
2、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有什么特点?用书上的原文来回答。
播放精品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冰心从多方面来描写舞蹈的飞动之美。将学生带到文字美好的意境中去,帮助学生产生更深层的体验,体会冰心高妙的语言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在11—18段中寻找动作描写传神的语句,品读句子,提炼方法。
欣赏《千手观音》的舞蹈片断;
学生片断作文写作传达观感。
引导学生欣赏一段印度舞《柠檬树》的视频,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读。
播放朗读
从描写的视觉形象和妙在何处两方面引导学生品读文句,参与小组合作交流
播放《千手观音》,引导学生欣赏、感悟
评价学生的写作片断,师生交流
学生欣赏、发言
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
归纳、提炼、交流
学生听读、感悟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品读、想象,在脑海里再现情景,进而总结、提炼方法
学生欣赏、体悟
学生读作文片段
思考、写作,完成片断作文练习,交流
插入舞蹈视频
播放精品朗读音频
播放《千手观音》视频
板书设计
化视觉感受为文字形象的方法:
1、细致的观察用心思考
2、从形体、神态、动作等方面细致地描写
3、妙用词语(形容词或动词)
4、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课后教学
反 思
(一)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观舞记》正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感染、审美熏陶的好例子。因此,教学中,将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在读中感受美、体验美、思考美、延伸美,进而得到审美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品位。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三)能较为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整合内容。《观舞记》写的是有关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柠檬树》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舞蹈美。在品读文章过程中,帮助学生通过想象再现舞台表演情景后,为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我又让学生观看中国舞蹈《千手观音》片断,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片断写作练习,真正让知识化为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晶,也让学生们很好地体会中外文化的不同,突破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独到的审美观。但由于想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从品味到总结再到运用的全过程,时间明显紧张,因此,只能把品析的重点放在了课文的中间部分,学生的写作展示环节不够。
(四)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用真诚的微笑,朴实的语言以及教育智慧与学生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回答问题的评点不够到位、对电子白板优课系统地运用还不够熟练等,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