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9 15:4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内物质运输—血液
(第三课时)

设计指导思想
21世纪是大力推行现代技术教育的时代,生物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更是首当其冲。在《血液》一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血液分层和凝固实验和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及开放性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主动的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变注入式教学为探究式学习;并结合初中生特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进行愉快教育的课堂教学。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血液》一课所处的章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人体内物质运输》第三课时《血液》,血液是人体细胞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的来源,同时废物排出主要运输渠道,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获得的主要渠道。
2.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血细胞的种类、数目、形态结构;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难点:血细胞的功能。
3.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和观看血液视频达到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的措施。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细胞的基础知识,并且知道物质运输是高等动植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血液的一些常识,有助于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讲解血液的功能、贫血、发炎、解读血常规化验等知识点。但是血细胞是肉眼看不到的,因此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知识点较为抽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2)了解血液的功能。
(3)了解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原则。
(4)掌握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血涂片的能力

(2)通过观察血液成分分析实验、血涂片以及血液视频
等培养初中生的观察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的脆弱,平时要加强安全防护,懂得珍爱生命。同时,通过白细胞是人体的战士,启发学生爱国和爱家。从而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设计
本节课以探究法为主,结合讲述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课件加强直观教学,采用边讲述、边实验、边观察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愉快教育。对于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攻克。例如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如果只用投影或挂图等静态演示,学生们还是很难理解一些知识点。主要是结构和功能如何统一的问题。包括:红细胞是怎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又是怎么吞噬细菌的,血小板如何发挥其止血和凝血功能的等等。让学生理解血细胞的功能,通过播放视频,集图文声于一体,形象直观地将以上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学法指导
由于该课以实验为基础,概念及相应的图片较多,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
看”就是看实验、看课件,从中发现问题探索知识。“想”就是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比较”就是采用比较记忆法来记忆三种血细胞的数目形态和功能。并且利用中学生喜欢的卡通表现手法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节课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并留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讨论问题。如在讲述第二部分血液的功能时,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分析归纳和总结。

教学程序设计
1
教学流程图
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
准备
1
准备有关实验器材
2
制作课件
3
准备鸡血
2
各生物小组协助教师准备实验所用的显微镜和血涂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准备实验的好习惯
导入
新课
讲真实故事
学生在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意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观察






演示血液的成分分析实验,提问在试管中有几种不同的颜色分层
演示课件中的血液成分分析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颜色所含的成分,并且在此重点讲解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仔细观察实验和课件,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了解血液由那些成分组成,然后在在教师的启发下归纳总结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对血液的成分形成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布置学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永久血涂片,提出观察任务,即区分不同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比例
结合观察结果,教师讲解血细胞的形态结构、数量、功能,并同时演示课件中的图片和动画(图片: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动画:血细胞的功能)
用血细胞知识点比较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永久血涂片,学会区分不同的血细胞,并比较血细胞的数量比例
观察课件中有关的图片和动画,深入理解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数量、功能。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比较记忆法来归纳总结血细胞知识点
充分利用实验和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地了解血液,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现了探究法学习
小组合作共同分享


液的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采取先观看血液视频,然后讨论,解决问题
1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2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
结合课件演示血液的功能
1.学生观看血液视频
2.自主练习学案中的题
3.小组讨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4.全班交流,共同分享。
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在网上收集资料培养其主动查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引导学生观察血常规化验单
阅读血细胞的正常值
阅读信息库资料
贫血
,发炎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有个人先进行解决
不会的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分享
学生观察四位病人的化验单,
阅读信息库资料。进一步了解贫血,发炎有关知识
最后分析解决问题
这部分知识是前两部分理论的实践应用,和实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要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到课外,将知识有效拓展,同时也体现了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高度统一
链接生活
情感升华
红细胞是人体的红色运输队,主要运输的什么?
白细胞是人体的战士,它是如何保卫人体的?
血小板是人体的防汛工程兵,具有什么作用?
我们每一个人就是祖国的血细胞,当国家有难时,我们应该向白细胞哪样,应该怎么做?
教师总结
1.本节课的收获
9月3日,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铭记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学生交流
运输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迅速穿透过毛细血管壁消灭病菌。防御和保护人体。
止血和凝血
应该向白细胞哪样为祖国而战,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学生总结
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培养其归纳总结能力,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把书本知识由厚变薄
有白细胞为保卫人体而战,同病菌同归于尽。从而联想到祖国。每一个人都祖国的一份子,当祖国有难时,作为中华儿女,都要奋不顾身,为祖国的利益而奋斗(爱国主义教育)

板书设计


血液的成分
血浆
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尿素和尿酸
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运载血细胞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
运输
防御和保护
止血和凝血
调节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