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9 15:5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3.说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动画,讲授的方法得出结论,概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和个人清洁卫生。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组成,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自主学习、学导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教学演示文稿、图片、模型、视频动画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
出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田世国为母亲捐肾的故事的图片,用身边的感人事例导入话题,引出课题。
感受亲情,思考换肾的意义。
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课堂气氛。
新课推进
1、排泄的概念
2、泌尿系统组成
你知道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吗?
废物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各是什么?
引导学生
“排泄”“排遗”的概念
1、排泄的概念
?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排遗过程在前面的消化系统中已详细了解,本课来了解人体的排泄过程。
提问1人体排泄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泌尿系统有哪些组成?
2、泌尿系统组成
出示泌尿系统模型。
废物有小便,大便
泌尿系统
观察教材泌尿系统组成图外,同时观察老师提供的泌尿系统模型,能比较容易地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结构的功能。再小组合作学习23页讨论题,对泌尿系统进一步研究得出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这些废物进行分类,从而了解排泄"与"排遗。区别。
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3、尿的形成
4排泄的途径
3、尿的形成
指导学生看书23页观察与思考,然后提问肾脏的作用,引出尿的形成。
提问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在肾中是怎样形成的呢?
出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文字,结合观察图片,仔细理解文字和图片的内在含义,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出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明确肾单位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肾单位有形成尿的功能。
出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引导学生整合前面的学习结果,进行语言加工,概述尿的形成过程。思考,总结,血液的途径、成分;尿液的途径、成分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肾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血尿或蛋白尿?
提问肾单位形成尿液,尿液又怎样排出体外呢?排尿有何意义?
再次出示。泌尿系统组成图。引导学生准确描述尿液排出的过程及人体排出尿液对自身的生理意义。
回扣排泄途径,提问人体排泄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来排出的,你还知道排泄的其他途径吗?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出示调查问题,适当参与,及时把重点内容或应该点到的地方总结归纳出来,化解了重难点。
明确
1.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2.没有过滤的血经过肾单位后变化为尿和已过滤的血。
3.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回忆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物质交换中作用,来分析肾内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推测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特点,为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打好基础。
观察“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他小组学生回答。
观看“尿的形成”动态课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分析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大胆的科学推测,加深理解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对生活问题进行剖析,实现对
尿的形成过程更准确把握。
解决问题。
再次观察。泌尿系统组成图,
描述尿液排出途径,阅读教材24页,概述尿液排出过程,人体排出尿液对自身的现实意义。
根据生活常识,小组合作探讨
排泄的途径,列表比较
成分排泄途径完成的
结构
调査分析
(1)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
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
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什么道理?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习惯,学习观察方法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互问互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体验生物学知识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更大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设计(表格),并进行归纳的能力。
学会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