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蒸腾作用的教学设计
一、实验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与生活、生产实践密切联系,如农作物、花卉等的幼苗移栽,蔬菜如何保鲜等。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师生还共同参与了学校的绿化,学生见证了我校的绿化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以我校花卉树木的移栽为例,从复习植物根的吸收作用,导入新课植物蒸腾作用。
为了做好演示实验,安排各小组组长协助老师做好课前准备,参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并加以改进:设计A、B、C三组实验装置以形成对照实验:三组都置于室外有阳光的地方,其中一组进行遮阴处理。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过程。通过实验学生从中得出叶片越多,植物蒸腾水分就越强,并且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认识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教材让学生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认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特别是理解叶片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从理性上认识植物通过根部吸水和蒸腾作用的意义及保护森林及其他植被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材料用菠菜叶片,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强学生实验效果较好。
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是本节实验教学的重点,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气孔的结构不是很难理解,但是对于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蒸腾作用的过程,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等问题,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教手段播放动画辅助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描述气孔的组成及作用;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尝试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并画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组实验和交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认识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阐明气孔的组成及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和画图能力。
五、教学方法:
运用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资料分析的方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六、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用一盆天竺葵做好演示实验,学生课前准备测定叶的蒸腾实验装置。
2.准备实验“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的材料用具,材料用新鲜菠菜叶片及青菜叶片等。
3.
准备显微镜、
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
4.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教
学
步
骤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情境导入
【设问】:
科学家曾经计算过,一株向日葵一个夏天要吸水200~300kg,水进入植物体后,是通过导管运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那么,
这么多的水分都用来组成植物体了吗?
我校移栽的小树苗为什么要剪去一些枝叶呢?
学生阅读资料,思考问题,大胆猜测。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生产实践中的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入新课。
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
【观察实验,分析讨论】
1.演示实验:
(1)用三个不漏气的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其中一个罩住盆栽花卉的一段带叶的枝条上,
第二个罩住一段去掉叶的枝条上,第三个是空的,三个塑料袋的袋口都要扎紧,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并请学生描述课前探索性实验现象。
3.讨论问题:
(1)描述演示实验中三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2)三个瓶内水的液面高度为什么发生了改变?
(3)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在温暖且有阳光的地方?
(4)塑料袋内的水珠从哪儿来的?
(5)水分是如何从叶片中散发出来的?
(6)植物体的叶片有什么样的结构能使水分散失?
1.学生探索性实验:课前布置学生按照教材进行“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上课前选取同种植物大体相同的三根枝条,一根剪除叶片记为A,两根保留数量相同的叶片记为B和C,分别插入三个锥形瓶中,瓶中装等量的水,水面上加适量食用油,并做好标记。用干燥透明的塑料袋套住瓶颈并扎紧,A、B、C组置于室外有阳光的地方,C组进行遮阴处理,留待上课时使用。
2.描述观察的实验现象。
3.思考问题,交流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得出结论,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实验明确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经过叶片散发出来的,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通过A、B对照实验得出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1.叶片的气孔能够通气的实验:
思考问题: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吗?选择菠菜叶片的上表皮还是下表皮来观察气孔呢?
2.制作新鲜菠菜叶下表皮的临时装片
3.制作萎蔫菠菜叶下表皮的临时装片
思考问题: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
4.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5.巡回指导,对临时装片效果不好的组,发放永久装片,让学生进行观察。
6.播放动画—演示气孔的开闭。
7.指导组织学生总结汇报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入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用嘴含着叶柄的断面用力吹气,观察现象并讨论: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哪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
2.取新鲜菠菜叶片,将背面向里折叠,从折断处轻轻撕拉,取下边缘的白色薄膜即叶的下表皮部分。
3.用镊子夹取一小片下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用同样的步骤制作萎蔫菠菜叶下表皮的临时装片。
5.用低倍镜观察临时装片并找到一些气孔。
6.对比新鲜菠菜和萎蔫菠菜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7.观看动画—气孔的开闭。
8.画出4—5个表皮细胞和1个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
9.汇报讨论结果
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发言,讲述本组实验情况:如何撕叶片?制作临时装片时应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对其他同学的做法有何意见?都看到了叶片的哪些结构?等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对于发言的同学及时提示、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通过表达和交流,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对照讨论结果,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叶片的结构与蒸腾作用相适应。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表达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
……
……
七、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资料分析和日常生产实践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课前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对教材实验略有改变:两根保留数量相同叶片的枝条B和C,分别放在有阳光处和遮阴处做为对照,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通过实验容易理解为什么移栽植物一般选在阴雨天或午后进行并要遮阴,为继续学习和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打下基础。当然,在教学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完善,有些学生不能遵守纪律,实验效果较差,还有的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较弱,等等,这些都要在教学中逐渐改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