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2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通过参加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观察
合作学习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引入】生物圈中的大多数生物在呼吸过程中,需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地球表面各种物质在腐烂、燃烧等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消耗大气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如何维持平衡的呢?
【新授】
【演示实验】
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提问】
1.在这个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如果3只瓶中的实验结果不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布置】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提出问题】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绿色植物对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平衡具有什么作用呢?仔细观察下图,分析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氧气平衡的过程。
【小结】
引导学生完成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教学后记】
【观看、倾听】
【演示实验】
上讲台配合教师一起完成。
【讨论并回答】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
【分析】
绿色植物在阳光下不断地“吐出”气泡的现象,这些“气泡”里有什么气体?是氧气吗?可用使带余烬的卫生香或木条复燃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的结果: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讨论总结】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有机物可以被人、动物等所利用。各种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同时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尸体等物质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另外,古代动植物的遗体深埋在地下变成石油和煤,被
人们开采出来后,作为燃料通过燃烧把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小结】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呼吸作用、燃烧等
有机物
+
氧气
氧气能够助燃,可以用带余烬的卫生香或木条复燃的方法进行检验。小动物离开了氧氧就会窒息。
1.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21%左右;二氧化碳含量0.03%。
2.1ha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kg
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kg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