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环境与健康
第23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人体的免疫防线
(第1课时)
【知识结构】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人体的免疫防线
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
说出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
(3)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能力目标
尝试模拟探究实验,学会图形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体验人类在接种牛痘的发现史中的科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2、课前准备模拟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以生活实例切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疑:1、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大量病原体的环境里,可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安然无恙呢?
2、感冒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感冒流行的季节,班级中有同学患感冒了,为什么有的同学却不得感冒,你知道原因吗?
人体有什么功能?
1、学生阅读书本,了解病原体的种类并会区分。
2、学生提出人体的功能——免疫。
模拟探究
1、指导学生阅读模拟探究实验。
2、提出问题: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1、阅读模拟探究实验。
2、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及分泌物。
1、阅读资料1、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2个小时候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2、展示动画: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1、讨论: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病菌会很快死亡?
2、学生观看,描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分析、体会皮肤的免疫保护作用。
如:烧伤病人的治疗环境、学生中皮肤受伤后的感觉、痰的产生和排除。
2、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设疑:通过资料1,我们知道皮肤虽然具有免疫能力,但还是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当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又是什么在与病原体战斗呢?
1、展示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2、展示吞噬细胞吞噬的动画。
3、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和讲解身体中吞噬细胞的分布。
4、引导学生总结前两道防线的特点。
1、学生描述溶菌酶的杀菌过程。2、学生描述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作用。
3、解释皮肤破坏后的红肿、化脓现象。
4、阅读总结前两道防线的特点。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小时候生过水痘病的情况。
2、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病毒的侵袭呢?
3、引导学生阅读书本资料。
教师播放抗体和抗原作用的过程,并讲解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教师运用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抗体和抗原的关系和功能。(如:抗日战争,日本人侵略中国,激发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奋起抗争,许多农民变成了战士,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取得了抗日的胜利,胜利后,战士们的战斗能力并没有消失,如果日本人胆敢再来侵犯,我们的战士一定能再次打败侵略者。)
4、引导了解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1、学生回忆,积极发言谈体会。
2、阅读,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病毒的侵袭呢?
3、学生阅读书本资料,观看、理解。
学生分析比喻,将比喻的内容类比抗体、抗原的关系,理解第三道防线的作用。(侵略者——抗原,战士——抗体,战士们的战斗力并没有消失——抗体存留。)
4、观看、理解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组成和种类。
4、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实例分析:腮腺炎病毒。
2、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特点。
3、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区别。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差异,并导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学生比较并填写表格。
?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范围对体外异物都反应。对一种异物有反应。形成生来就有后天形成的作用弱强
免疫的功能
防疫感染
自身稳定
免疫监视
设疑: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免疫能使我们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使我们受益,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它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还有哪些功能呢?
学生阅读课本教材,展示他们收集的免疫资料。归纳总结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免疫的概念。
总结:
实例分析:严重烧伤病人植皮。
学生讨论回答。
反馈练习
见幻灯片。
作业巩固
导学练P36—38页;第1—3、7、8、10、13—16。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使人致病的生物,这些生物一旦侵入人体,就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康。这类生物叫什么?
学生:阅读书本,了解病原体的种类并会区分。完成补充习题P28页第5题。
【新授】
教师:感冒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感冒流行的季节,班级中有同学患感冒了,为什么有的同学却不得感冒,你知道原因吗?
人体有什么功能?
学生:我们人类有抵抗力。
教师:我们周围有大量病原体存在,大多数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生活。皮肤是人与环境接触的一道天然屏障,能否阻止病原体的侵入,保护人类呢?
学生:讨论,思考。
模拟探究
教师:生活中看到苹果皮完好的苹果能放置较长时间,而皮破损的则容易腐烂。那么苹果皮是一道保护屏障吗?人体的皮肤能否像苹果皮一样,成为一道天然保护屏障呢?能给你什么启示呢?
学生:可以通过苹果来模拟探究皮肤的情况。
教师:说明进行模拟探究的原因,一般步骤,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阅读书本、思考、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教师: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学生: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教师:我们先来讨论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抵抗力,为什么我们有抵抗力呢?请同学们阅读资料1、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2个小时候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讨论以下问题: 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
皮肤是不是能将所有的细菌都杀死呢?
学生1:
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学生2:不能杀死所有的细菌。
教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会过皮肤破坏后,人身体的反应。
学生:有一年夏天,我不小心,把膝盖摔破了,当时我没在意,也没有到医院,结果发炎了,还化了脓,后来我妈妈带我到医院,消毒后包扎了,过了好几天,才好。
教师:(展示皮肤结构图)为什么烧伤病人需要无菌的环境?
学生:因为皮肤具有防御功能,如果有细菌,会使病人感染。
教师:(展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动画)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防御病原体的防线,皮肤和黏膜就是第一道防线。
他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阻挡病原体的入侵。2、分泌物可以杀菌。3、纤毛可以清扫异物。
教师:通过资料1,我们知道皮肤虽然具有免疫能力,但还是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当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又是什么在与病原体战斗呢?
(展示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和吞噬细胞吞噬病菌过程的动画)。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
学生:(学生描述溶菌酶的杀菌的过程)。
教师:除了溶菌酶以外,还有哪些物质也有杀菌作用呢?
学生:(学生描述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
教师:吞噬细胞分布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学生:吞噬细胞在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里,所以分布在人体的全身。
教师: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教师:上述两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是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是人生来就有的。
教师:叫什么?
学生: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教师:假如它们也不能消灭病原体,还有其他的物质能杀灭病菌吗?有谁小时候生过水痘病?
学生:回忆,积极发言谈体会。
教师:请学生阅读资料2,并讨论: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病毒的侵袭呢?
教师:(播放抗体和抗原作用的机理。)并分析和讲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呢?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这就好比是抗日战争,日本人侵略中国,激发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奋起抗争,许多农民变成了战士,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取得了抗日的胜利。胜利后,战士们的战斗能力并没有消失,如果日本人胆敢再来侵犯,我们的战士一定能再次打败侵略者。
以上的过程中,何者相当于抗原?何者相当于抗体呢?
学生:侵略者相当于抗原,我国的战士相当于抗体。
教师: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4-45)
教师:人体的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呢?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差异,并导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学生:比较俩者的产生和功能。并填写表格。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
围
对体外异物都反应
对一种异物有反应
形
成
生来就有
后天形成的
作
用
弱
强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免疫能使我们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使我们受益,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它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还有哪些功能呢?
学生:阅读课本教材。归纳总结免疫的三大功能,以及免疫的概念。
教师:实例分析:严重烧伤病人植皮。
总结:
综合理解免疫的功能。
反馈练习
见幻灯片。
作业巩固
导学练P36—38页;第1—3、7、8、1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