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30 06:5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生物
授课年级:八年级
教学题目
人体的免疫防线(1)
学时计划
1课时
所选教材
江苏科技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1节第1课时
设计思路
以分析模拟探究实验为主线,多媒体教学手段做辅助,实现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主体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教学过程。
依据的理论
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理论,遵循媒体教学设计整体优化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围绕学习目标,努力促成知识向能力迁移。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关于免疫方面的知识,包括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防线,免疫的意义,计划免疫三部分内容。学生对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生疏,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只有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才能认清免疫的本质。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内容就是围绕着问题“皮肤是否能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在师生共同分析模拟实验的过程中,理解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学习者分析
1.在思维方面:爱动手,爱亲身体验是他们的最大特点,为此抓住这一特点,安排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天然保护屏障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样会让课堂很活跃。由于八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对于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已经非常熟悉,只是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需要老师精心地引导,保证探究活动不走形式,顺利完成。
2.对教材的认识:免疫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抽象,难以理解,但他们从各种媒体上看到过烧伤病人植皮的报道,对免疫一词有初步认识,因此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知识与技能
通过尝试模拟探究实验“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初步学会建立生物模型(苹果),并从模拟探究中学会通过推理和类比去研究转换原型(皮肤)的思维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学会图文分析,采用对比和归纳,总结出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的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谭本求真的科学态度;体会人体生理功能的精妙,形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知识点名称
根据需要标注重点、难点
解决的措施
1
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教学难点
利用图片苹果和皮肤的类比,以及音视频的插入,分析模拟实验的作用和特点;通过推理、类比的方法得出模拟探究实验的结论,让学生理解皮肤是人体的一道保护屏障,顺利地突破本课的难点。
2
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
教学重点
课前安排自主学习
(“活页”),课上让学生阅读课本,师生交互,有针对性地进行图文分析,利用动画解释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并总结出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概念。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充分利用图片、音视频、投影机等各类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眼、脑、口、身体、手等各类器官,整合学科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看、想、说、写,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环境
(1)简易多媒体教室□(2)交互式电子白板
□√(3)网络教室
□(4)移动学习环境

资源与媒体应用分析
知识点
资源内容形式
资源与媒体来源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在教学作用)
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白板内嵌音视频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配套教学软件:音视频Mpg文件
教师操作,学生观看
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二道防线
白板内嵌图片
白板内嵌flash动画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配套教学软件swf文件
师生互动,教师演示,学生白板操作
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突破重点。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初步了解人体免疫防线的功能
2分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病原体,但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健康的。人为什么不会总是生病呢?
带着疑惑进入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兴趣,引入本课
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展示“活页”
齐读
有的放失
引导自主学习,设计探究方案
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20分
1.播放课件,设置探究任务:人体的皮肤是否能保护人体免受这些病原体的侵害?。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5-46页中内容,参考教材上的“方法”和“提示”确定本组探究方案
3.视频播放实验过程
阅读,讨论,确定小组探究实验的方法、思路,
观看后各小组按活页上设置的问题交流发言。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交流表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防线
7分
播放课件,互动探究第一道防线:
4个苹果分别模拟了人体的哪些情况,结合生活经验,用类比的方法推理出皮肤也具有的相似的情况。
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模拟探究实验的结果。
指导学生掌握类比的方法,突破了难点
引导性提问:“这个探究实验能证明你们的假设吗?”
“皮肤能否像苹果皮一样阻挡病菌的侵害?”
“它是否是一道阻挡病原体入侵的屏障?”得出结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
人体对病原体侵害的防御共设置了“三道防线”。而皮肤就是第一道防线。设疑:皮肤为什么能成为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出示皮肤结构模式图。请学生回忆以前所学有关皮肤的结构特点,并通过动画使学生理解皮肤为什么能成为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回忆、分析皮肤结构示意图,理解皮肤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结构特点
以解决问题为前提,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行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图文分析,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教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47页上的(图24-2)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
结构示意图,思考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入的结构有哪些?
设疑:除了皮肤,还有哪些结构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自学思考,讨论得出:
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入的结构有皮肤、呼吸道黏膜和消化道黏膜。
引导学生观察呼吸道黏膜示意图,并观看动画。
引导学生观察胃黏膜示意图,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讨论:呼吸道黏膜和消化道黏膜有何作用?
除此之外,泪液、唾液等中含有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溶解。
看图及动画,了解呼吸道黏膜和消化道黏膜也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回忆、分析呼吸道黏膜和胃黏膜的结构特点,理解两者是如何防止病原体入侵人体的。
引导学生总结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总结归纳人体第一道防线。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每年的冬、春两季是流感病的高发季节。请同学们谈谈今年是否患过流感。能否用人体免疫防线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原因,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留下两个问题有待下节课学习
为第二课时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
第24章
人体对疾病的抵御
第1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1课时)
一.模拟探究实验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二.分析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评价方案设计
1.评价形式与工具(打√,如□√)
(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制作作品
(4)测验√
(5)其他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
教学评价
学习目标
练习与检测
1.尝试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学会类比的方法。
2.自主读懂图文资料,提取有关信息,运用获取的信息得出结论。
3.感受人体第一、二道免疫防线的意义,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
课堂提问
达标测试
教师评估
学习效果的评价
1.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在多媒体环境下的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学习氛围。
2.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很充分,教学流畅,关键是多媒体、活页的辅助,显现出课堂的生动活波,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课前预习设计充分,活页利用恰到好处;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自主合作探究
过程完整。
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应急预案等)
依据:全国中小学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教材----新媒体与新技术环境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教程《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我认为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教材的二次研发,即研究本节课我要教什么?为什么要教?怎样做?关于本节课,我的思考是以分析模拟探究实验为主线(难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助,教会类比、图文分析的方法(突破点),从中体验到人体生理功能的精妙(重点)。探究教学本身具有生成性的特点,设计时要有很强的预测性。本节课中,视频展台应用活页展示,课件内容综合应用图片、动画和音视频等资料。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设计很充分,合适的教学信息量,能留给学生对信息加工、处理和做出反应的时间,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是生机交互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
课后反思:
探究教学具有其生成性的特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要提高,也就是教师要有很强的基本功,即刻能驾驭的能力,不能因为耽误时间而忽略学生的问题思考。
专家点评
2017.4.12
Page
6
of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