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
学科
生物
授课年级
八年级
章节名称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教学设计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一课时)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
第23章
)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这部分教材从学生的模拟探究实验开始,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推测出皮肤对人体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学生得出皮肤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理解。再通过图片实例描述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通过分析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特点得出第一、第二道防线是先天就有的。通过图片和资料等解释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再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了解免疫的功能及计划免疫。
学习者分析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不知道免疫是什么,熟悉的是器官移植等。上课时以学生熟悉的事例来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层层递进。所以可以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不同的情景,设置多样性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学习中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了解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
。
3.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知识与技能:尝试模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提高资料分析、图形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体验人类在接种牛痘的发现史中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计划免疫。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组织学生对模拟探究实验地分析;特异性免疫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免疫的了解不多,所以我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并用视频媒体和图片的播放和模拟探相结合的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免疫概念的认识。通过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交流和互动中使学生初步建立对免疫基本知识的认识。
尝试模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提高资料分析、图形分析和数据处理能
依据的理论
驱动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重在正确认识探究性学习,理解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要认识到对许多教学内容而言,采取接受式学习也是有效的方式。关键在于形成有意义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提高资料分析、图形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模拟探究皮肤的保护作用
了解和应用
视频
PPT
播放
观看
较好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了解和应用
PPT
讲解
分析
较好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了解
PPT
观看
讲解
较好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
讲新课
小结
模拟探究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三、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5分
约15分
10分
7分
3分
最近引课银川有流感、有些地方有禽流感、手足口病的流行,为什么有人不患病,有的人不会患病?
当腮腺炎流行时,为什么已经提前接种过疫的苗的人会安然无恙?
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康。(教师强调病原体的概念)
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的生活?
人体免疫的防线真那么重要吗?请看下面关于白求恩大夫的电影故事。问题:白求恩大夫是怎样牺牲的?由此引出皮肤的作用。
通过模拟探究研究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
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学生观看视频: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学生汇报探究实验的记录及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腐烂物、果皮、酒精分别代表什么?
分析:病原体、皮肤、杀菌物质。为什么要用75%的酒精?
(2)2号苹果有什么用?(对照,从情感上体验科学实验精神)
这个探究试验中还有对照试验吗?
(3)
这四个苹果
分别模拟了人体的哪些情况?
(4)、这个探究实验能验证你的假设吗?
(5)、这个探究实验能说明皮肤是一道阻碍病菌入侵的防线吗
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屏障作用?
教师出示“皮肤的保护作用”的FLASH动画2,结合课本图思考: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为什么有时又会自然痊愈?
教师出示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动画,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的作用。思考: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痰液中的病菌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当病菌冲破第一道防线,侵入人体内时,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赶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引导学生归纳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结合实际生活:?如果没有医生和其它的救护条件,你皮肤被划破了一点儿,你会怎么办?如果遇到大的皮肤损伤,应怎么办?
?
?组成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作用有何特点?
?
师生共同小节:这两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请同学在课本43、43页划出知识要点)
小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某些细胞如白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主力军,它们能将病原体溶解、吞噬和消灭。它们的作用是针对多种病原体的,是非特异性免疫。
学生小结:本节课知识要点有哪些?你还有哪些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解决的困惑?
学生观看探究实验的视频及试验结果。
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
结合模拟探究及“皮肤的保护作用”的FLASH动画和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43页,引导学生结合FLASH动画,总结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结合课本图分析,人体的第一、第二道的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要点,教师补充。
学生观看探究实验的视频及试验结果。
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防线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
结合模拟探究及“皮肤的保护作用”的FLASH动画和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43页,引导学生结合FLASH动画,总结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结合课本图分析,人体的第一、第二道的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要点,教师补充。
由公共事件引发学生兴趣、思考
复习探究实验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交流及表达能力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阅读分析的能力
总结知识的能力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教
学
反
思
本课从学本生最感兴趣的社会事件入手,然后用《白求恩》的电影引出探究问题,即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想尽快知道探究的结果。重视了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在讨论时,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问起,如洗澡的作用、消毒时为什么用75%的酒精等,都给本节课带来了亮点,并且通过巧妙创设的教学情境,在学生中形成互动。探究皮肤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如果让学生亲自参与,效果会更好。
专
家
点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