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30 06:5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
2.免疫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免疫器官有哪些。
(2)能区别抗体和抗原、病原体和抗原两组概念。
(3)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4)知道免疫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示意图。
(2)培养学生的概念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免疫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的意识。
(2)通过对观察结果的讨论、交流,让学生认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汇报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难点:(1)特异性免疫
(2)抗原与病原体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提出问题: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各是什么?这些防御功能是专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吗?
课件展示人体第一、二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思考1分钟并作出回答
对本节课的教学起引领作用,并利于后面教学中与特异性免疫做对比。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展示水痘病毒图片,同学们,年我教班级的一位同学患了水痘请假回家休息了,而同班的其他同学却没有患水痘,这是为什么呢?当水痘病流行时,已经出过水痘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往往会患病。为什么?
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吧。
板书本节课的课题
学生齐声回答:起水痘了,已经治好了。
说说患者的症状,初步认识水痘这种传染病。
思考:第三道防线是什么,什么是特异性免疫?
由身边某些同学患水痘病病而其他同学不患水痘病,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一、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
情境分析:当水痘病流行时,已经出过水痘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往往会患病。
一、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
1.指导学生自学并用课件展示如下问题:

水痘是由什么病原体感染引起的?

人体抵御水痘病毒的物质是什么?
⑶为什么患过一次水痘病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水痘病了?
2.播放动画:人体内对水痘病毒的免疫作用
3.师提出问题:
⑴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出过水痘,拥有水痘抗体的人能够抵抗流感病毒的侵袭吗?
⑵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有何区别?
4.课件展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5.练一练
⑴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食作用
C.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D.皮肤的屏障作用
⑵患过麻疹的人,体内
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为(

抗原和抗体
抗体和抗原
抗原和抗原
抗体和抗体
点拨:抗体与抗原的区别。
6.请学生说出人体的免疫器官有哪些?抗体是由什么细胞产生的?
点拨:骨髓是免疫器官,脊髓不是。
1.学生观察图24-3“人体内对水痘病毒免疫作用示意图”,阅读课本P48~49页相关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分组展示学习结果。
2.观看动画,指出画面中的抗原、抗体,思考抗体的作用机理。
3.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后交流展示。
相互评价展示的表现。
4.阅读课件展示的内容,并相互检查说出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5.分析并作出选择:
第⑴题学生很快选出了答案C
第⑵题大多数学生选出答案B,少数学生错选了A。
仔细听讲,再次阅读课文,讨论如何区别抗原与抗体
6.学生自学并回答:人体的免疫器有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1.通过问题引领和学生自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认识抗原、抗体及抗体的特异性,有助于构建特异性免疫概念。
2.通过动画直观地、分步地学习,强化学生对抗原、抗体和免疫机理的理解记忆。
3.在学习了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从三道防线的组成角度进一步明确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5.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抗原和抗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组概念的区分能力。
进一步认识病原体与抗体两个概念。
6.使学生认识人体的免疫系统及其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二、免疫的意义
1.课件展示问题:

什么是免疫,免疫对人体有哪些功能?

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2.提问: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排斥移植的异体器官;有些人对花粉、青霉素等的免疫功能过强,受这类物质的刺激,会产生过敏反应。那么从免疫的角度看,移植的器官和花粉及青霉素属于抗原还是抗体?
3.师点拨:移植器官或过敏原都属于抗原,解释原因。
4.评价:阅读时没有及时找出关键性的语句并画出来。
1.阅读P49页课文内容及P62页信息库中“过敏反应”的内容,自学教师提出的问题。
组内讨论,两个小组的代表分别将讨论结果口头展示,其他同学作以补充。
2.各小组成员争先恐后地陈述自己的看法:
甲:是抗原;
已:是抗体;
丙:都不对,是病原体。
学生激烈地争论。
3.学生注意倾听领会,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抗原。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点拨,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4.及时作出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巩固提高—
链接中考
课件展示中考试题:
1.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有抵抗力,这是因为他(她)的体内有抵抗天花病毒的(
)
A.传染源
B.病原件
C.抗原
D.抗体
2.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体是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B.感染SARS康复后的患者体内可能存在SARS病毒的抗体
C.一种抗体可以针对多种抗原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
D.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
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4.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为(
)
A.抗原和抗体
B.抗体和抗原
C.抗原和抗原
D.抗体和抗体
5.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当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血液中会出现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产生这种抗体的细胞是(
)
A.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
分析并作出选择:
第1题选D
第2题选C
第3题选C
第4题选B
第5题选B
逐项分析,说出选择的理由。
1.通过运用整体巩固对人体的三道防线的认识
2.检测巩固学生对抗原和抗体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检测学生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小结。
讨论:患水痘病的同学是如何战胜水痘病毒的?为什么水痘病流行时,已经出过水痘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往往会患病?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还是特异性免疫?
呼应导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运用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来解答问题,起到小结和运用的作用。
五、教后思考
1.情境引入联系生活,利用学生身边的同学患病引入新课,唤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和探究欲望,为这节课的学习开了好头,也为后面学习传染病的预防埋下伏笔。
2.练习中发现学生对病原体和抗原两个概念容易混淆,虽然教学中我专门预设了问题并做了点拨,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思效果不好的原因,课堂上根据学情我只做了口头叙述,没有形成板书,因此学生对该知识点印象不深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该有的板书是不能省的,也应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做必要的记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