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30 07: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章
人体对疾病的抵御
第1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1)
一、教材依据
本节教学设计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4章、第1节人体的免疫防线(第一课时)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是以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要求,设计教学时注重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上,探究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的使用;以及记录实验现象并利用实验结果类比人体皮肤功能的能力。教学内容从探究苹果皮的保护功能类推到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使学生从直观知识到抽象的知识过渡自然。再结合复习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血液中白细胞的功能引出人体第二道防线。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病原体,理解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2)、对于常规的切伤和划伤,应该进行清洗、消毒和包扎。
能力目标
(1)、尝试模拟探究实验
,并从模拟探究中初步学会推理和类比的思维方法。
(2)、说出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和非特异性免疫。
情感价值
(1)、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体验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
教学难点
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三、教学准备
提前几天按着探究实验的要求,将四个苹果处理后装入四个塑料袋中,密封后,放置在温暖、黑暗处。
四、教学过程
课题
第24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第1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病原体,理解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2、对于常规的切伤和划伤,应该进行清洗、消毒和包扎。
能力目标
1、尝试模拟探究实验
,并从模拟探究中初步学会推理和类比的思维方法。
2、说出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和非特异性免疫。
情感价值1、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体验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
非特异性免疫。
2、
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
教学难点
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教学准备
探究材料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讲述白求恩大夫的故事,他因一次手术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导致感染死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割伤了皮肤会导致感染,甚至于死亡???
思考、积极参与
通过对白求恩大夫故事的了解,初步感受完好皮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索新知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
出示我们的手,引导学生回答“今天我的手接触了哪些物品?手上有多少细菌?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健康的呢?”使学生体验病原体的无所不在和皮肤保护作用。
观察自己的手,交流讨论,认识病原体以及它的无所不在,甚至生存在我们的体表或体内,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维护健康的重要作用。
从自己最熟悉的手入手,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是否能用科学实验来模拟皮肤,探究皮肤在保护人体中的屏障作用?
将提前准备好的经处理过的4个苹果拿出来,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苹果的腐烂情况。
提问:4个苹果分别模拟了人体哪些情况?
分组探究:利用苹果做实验材料探究苹果皮具有防御病菌侵害的功能。
完成课本46页表格内容。讨论苹果完好和腐烂的原因,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了解一种探究技能
——类比法。
教师出示思考题:
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屏障作用?
2、对于常规的切伤和划伤,应该进行如何处理?
3、我们前边学习的人体的上皮组织都包括哪些?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后总结出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等的管道粘膜
让学生了解完好皮肤对我们人类的保护作用
探索新知
与学生共同复习白细胞的形态功能,引出吞噬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可将侵入人体的病菌吞噬、消灭,使炎症消失。师生共同总结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引导学生总结前两道防线共同点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菌、病毒起作用的,引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47页,了解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说出非特异性免疫
通过复习得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通过思考掌握第一、二道防线的先天性及非特异性免疫
回顾反思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归纳思考反省,巩固,培养表达能力。
小结
我们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抗原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设计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
一、病原体:部分细菌、病毒、低等动物
二、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的管道粘膜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
五、教学反思:
“人体的免疫防线”从知识内容上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难以理解。因此本节课在导入时用白求恩大夫的故事,也恰好八年级语文课文刚学习了白求恩的故事,学生发言积极,都知道是因为在一次手术中手术刀不慎滑落,他的手被割破感染了细菌,最后导致牺牲的。然后老师提问:假设白求恩大夫的手没有被手术刀割破,他会牺牲吗?学生基本全班说“不会”!这就给老师引入“人体的皮肤有保护功能,不被细菌感染”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着提出我们用苹果来做探究材料,看看苹果皮对苹果有没保护作用,来类推人体的皮肤的保护作用。等同学们结论得出后,后边的教学就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变得触手可及。
本节课的不足就是眼泪和唾液中的溶菌酶杀菌属于第一道防线,在这和免疫器官产生的溶菌酶杀菌属第二道防线应区分开来,学生不好理解,只能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