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01)五年级科学上册-3.1 简单电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01)五年级科学上册-3.1 简单电路-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8 23:1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简单电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一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明白电路的工作原理,尝试设计电路图,为后面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电磁铁”等打下基础,本课借助信息技术实时了解学生猜想,再通过“电路虚拟实验”软件的帮助,采取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同步进行的办法开展教学实验,两者相互补充促进,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特点。从软件模拟设计,到小组实际制作,让学生同时通过猜想、模拟实验、观察对比、实际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并运用理性思维比较、概括,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运用简单电路原理的小用电器,并对简单电路中的基本材料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对其工作原理并不知晓。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第一课,应该让学生在由浅入深的活动中,经历从模糊了解到简单明白的过程。
【教学环境分析】
本课运用“微信群”,平板电脑、电子白板一体机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支撑课堂教学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课堂多种形式的交互。微信聊天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利用微信群可以发送图片,可以语音文字交流等功能,学生使用的移动智能设备是平板电脑,通过一系列富有思考性的互动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教学难点:按要求连接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流程图】
从学生兴趣出发,探索学习。本节课一共分为五个板块的活动:导入,引发猜想;点亮小灯泡,思考需要什么材料,了解材料特点,模拟实验,分析、总结原理;试一试,实际操作,探索各种器材的作用;小结,把课本问题引入生活;拓展,延伸兴趣。
【信息化教学过程】
一、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情境,有效激发课堂兴趣
第一板块“导入”,用一张图片:教室内景照,把学生吸引到“灯光”上,然后引发学生猜想点亮小灯泡的兴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比各组猜想,通过微信群交流来增强吸引力,激发课堂兴趣,一下子将学生引进了本堂课的内容,揭示了课题。
二、运用电教多媒体形象演示,有效促进教学过程
第二板块“点亮小灯泡”:全班交流“需要什么材料”,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课件依次出现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然后通过观察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认识实验原件,老师借助“电路虚拟实验”软件形象演示,增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小组交流: 如何用电池与基本器件连接成简单电路?这个部分完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借助“电路虚拟实验”软件的帮助探索各种器材的作用,让学生从直观演示中加强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发散思维,让学生尝试分析成功的原因,层层递进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总结原理:开关闭合,小电珠亮,此时电路称为通路。开关打开,小电珠不亮,此时电路称为断路。最后,让学生明确:简单的电路由用电器、电池、开关、导线组成,连接用电器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形成电流通路,用电器才会工作,有效促进教学过程。
三、运用电教多媒体化难为易,有效培养探究思维
第三板块“试一试”:这个部分完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借助之前“电路虚拟实验”实验的情况实际接入几种基本器材,探索各种器材的作用,通过各组平板实时抓拍,利用微信群聊功能,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实时快捷传输到大屏上,展示多组的研究成果,让全班了解各组情况,各组除了可以在自己组内交流,还可以查看其它组的研究成果,并与其它组进行语音交流。通过交流比较、分析研究,深化理解,拓展了课堂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电教多媒体师生互动,有效及时评价反馈
第四板块“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老师进行再次评价,同时把课本问题引入生活,强调用电安全。
五、运用电教多媒体加强训练,有效强化教学效果
第五部分“拓展”:这个部分让学生活学活用,思考怎样让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同时延伸兴趣。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集声、光、形、色于“综合一体”,具有形象生动、演示直观和可编辑性的特征,运用电教多媒体,能把学生的感光器官和思维触角引申到多维空间之中,有效满足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学习需要,可以激发课堂兴趣,促进教学过程、培养探究思维、及时评价反馈,强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