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高效课堂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琴俱亡 》高效课堂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0 13: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内容 13、人琴俱亡       第1学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学习重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1、解释下列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1)文言实词。 笃 ( ) 索 ( )奔丧( )径 ( ) 素 ( )恸 ( ) 绝( )卒 ( ) 因 ( ) 良( )左右( )(2)文言虚词。 而子敬先亡( ) 弦既不调 ( )人琴俱亡 ( )2、收集关于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有关资料,摘要地写在下面。二、课堂探究:1、课堂自学:(1) 王子猷得知王子敬去世的消息之后是什么心情?(摘抄有关句子,简要分析)(2) 谈谈你对王子猷的性格的理解。(两个问题都要从课文的内容出发,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对人物的心情和性格加以理解。)2、组内交流(1) 小组内检查课前先学作业。(2) 课堂自学内容交流:形成统一的意见,并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供班级讨论。3、组际交流。(1) 各组通报本组课前先学作业完成情况。(2) 公布本组课前自学问题的看法和存在的疑问。示例:“了不悲”“都不哭”和“恸绝良久”是不是矛盾?4、拓展延伸阅读关于王子猷的另一个故事,说一说故事所表现的王子猷的性格。雪夜访戴 《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①,开室,命酌酒。四望皎②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⑤之。经宿方至,造⑥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注释:①觉:醒。 ②皎:白而亮。③戴安道:戴奎。书画音乐家。④剡(音shàn):地句名。⑤就:靠近。⑥造:到。三、达标检测:1、解释加点字。俱病笃( )     都不哭( )了不悲( )     素好琴 ( )便径入坐灵床上( )  月余亦卒( )2、翻译句子。(1) 何以都不闻消息。(2) 因痛绝良久。3、文中描写王子猷得到子敬去世消息之后的表现的句子有哪些?表明了他怎样的心情?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
1、刘义庆,彭城人,南宋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于门下,与门客合编《世说新语》,署名刘义庆。
2、《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分36个门类,记载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及士大夫的思想品格。有反映他们的矫情做作的,有反他们残暴贪婪的,有写他们忠于友情的,有写他们的艺术才华的。
学习内容 13、人琴俱亡 第2学时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2、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 1、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2、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课前先学1、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2、得知弟弟的死讯,王子猷为什么“了不悲”“都不哭”呢? 3、题目“人琴俱亡”中的“人亡”容易理解,对于“琴亡”,你是如何理解的呢?课堂探究。(一)学生齐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二)细读课文思考: 1、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并作简单分析。(本题是让学生细细体会课文语言中所包含的感情。)2、得知弟弟的死讯,王子猷为什么“了不悲”“都不哭”呢?“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同学们讨论一下: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4、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三)学生组内交流上面的思考题。(四)学生组际交流。(五)学生小结内容,组内交流,看谁写的好。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王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六)改写文章1、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感情。2、口述大意,分组自由翻译。3、展开想像,从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入手。4、拟稿交流。(七)拓展延伸积累古诗文中写手足亲情的句子。达标检测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翻译下列句子:⑴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⑵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2、 “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主语是 ,当时他自己的情况是 (用原文的两上字回答)。3、你怎样理解子猷“都不哭”? 4、子猷、子敬兄弟情深,而文中却说“语时了不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5、文中写到“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使弦“不调”? 6、请你说出1-2个反映亲情的成语故事。
学习反思
13、人琴俱亡
第一学时参考答案:
“课前先学”答案(1)实词:(dǔ ) ( 病 ) 重; 要;从外地回来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 一直、直往;一向、向来;痛哭,极度悲哀;气息中止;死了;就;很;身边;的人。 (2)文言虚词:表承接,不译 ;已经 ,在……之后 ; 都 ;就;总;身边的人。
“达标检测”答案:
一、解释加点字。 ( 病 ) 重;总,竟;完全;一向,向来;一直,直往;死。
二、翻译句子: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交流:王子猷对王子敬的去世内心是悲痛的,理由有打探王子敬消息、径坐床上、摔琴、恸绝良久、不久也离世等。刚听到王子敬支世消息时“了不悲”是因为王子敬重病在身,自知不久于人世,兄弟即将于九泉相见。
王子猷性格:率性独特。
第二学时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
(二)细读课文思考:1、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并作简单分析。(本题是让学生细细体会课文语言中所包含的感情。)
[明确]学生容易找到并能简单分析的句子:①“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自己已经病得很重,却还关心着弟弟,足见兄弟情深。)
②“恸绝良久”、“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觉得“琴”都亡了,可见兄弟俩是真正的知音、知己,情深意切。)
2、得知弟弟的死讯,王子猷为什么“了不悲”“都不哭”呢?“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子猷知道子敬平素喜欢弹琴,想以独特的方式来悼念亡弟,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弦此时仿佛也有了灵性,明白自己的主人已死,弦音也不协调了。子猷真是悲从中来,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悲伤,大叹“人琴俱亡”,失声痛哭。痛不欲生。
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同学们讨论一下: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
[明确]关于子猷的死,文章开头已有所交代“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一方面是因为生病;另一方面是因为悲痛过度。到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子猷前面之所以不悲痛,是由于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4、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见教参
达标检测答案:
1、译句(略)
2、王子猷;病笃 3、王子猷、子敬兄弟情深,王子猷因为悲痛过度,“都不哭”。
4、这可以说是子猷悲痛到极点才作出的反应,其实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言之有理即可) 5。①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②王子猷睹物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
6、如:舐犊之爱、乌鸟私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