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的第七课,学生在学习了观察水的方法,学习了过滤、沉淀的基础上,让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环境,知道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水样的观察作出水是否被污染的判断,如果被污染了,要找出原因,要求学生提出治理的建议。?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对于水污染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于水污染以及危害的认知还是浅层的。至于如何考察自然水域,造成水污染的真正原因有哪些,污染对水生动植物以及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有哪些,保护家乡自然水域应采取哪些措施等认识还是模糊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2.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保护水环境的建议,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提出保护水环境的建议并落实到行动中,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器材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地考察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有关家乡水域情况的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采集水样的瓶子(自带),放大镜10个、显微镜10个、烧杯10个、镊子10个、载玻片10片、滴管10支(学校提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直接点题——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2.观看视频《山水贵客》。 
提问:欣赏着这么美丽的山水风光,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说说吧。(目的在于与水污染环节形成对比,为探讨家乡水域污染的话题作铺垫) 
二、实验探究 
1.为了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上一次课老师作了安排,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反馈,然后派代表在班一交流。说说你的考察的感觉。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看来咱们的家乡有的水域水质还不错,有的水域已经受到了污染,为了验证家乡的水域是否受到污染,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仪器进行观察。 
3.介绍实验所需仪器,出示实验要求: 
①实验开始之前先进行分工,谁负责操作、观察?谁负责记录?谁负责当代表发言? 
②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在小组长的指挥下有秩序地做实验。 
③根据老师的演示, 先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显微镜观察。 
4.根据观察的结果,填写并展示“报告单”。 
水域名称 
  
地点 
  
水域周围的环境 
  
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 
  
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 
  
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 
  
水质情况 
颜色 
  
气味 
  
是否浑浊 
  
水中杂物 
  
其它 
  
5.小结:看来,我们家乡的自然水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了污染。 
三、升华认识 
1.观看水污染图片,谈感受。 
2.小组探讨,是哪些原因导致环境受到污染呢? 
3.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你能针对水域污染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吗?说一说,写一写。 
四、总结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8个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板书设计: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