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第 1 学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1、生字词注音: 沧 篾 剁 饰 嵌 棰 涮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带着兴趣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可查阅资料或上网)二、课堂探究:1、课堂自学讨论:(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指导阅读,提炼文章提纲) (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由各小组讨论汇总,再交流)2、组内交流:用小标题来组织文章的好处。(平时写作学习)3、组际交流互动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其中哪些自然景观,哪些是人文景观?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带领大家去看一看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景观吧。4、拓展延伸:(可以以优美的散文形式,也可以以故事形式或导游词形式)让同学们自由展示他们收集云南西双版纳的其他风物人情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可写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但本文作者却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鲜明的印象。五个片段,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美丽”二字。 三、达标检测:(一)阅读语段,完成题目。“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梦。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 )热带雨林,( )澜沧碧水,( )傣家竹楼,( )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 )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1)在括号中填进恰当的动词。(2)加粗的“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3)加粗的叠词有何表达作用? (4)先解释“心驰神往”,然后用它造一个句子。 (5)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综合题本文运用哪几个小标题?运用小标题写文章有什么好处?
学习反思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参考答案:
二、课堂探究:
1、课堂自学
(1)、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2)、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
这部分由4段文字组成。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第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竹楼映蓝天
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三部分:悠悠野象谷。
这一部分由3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第2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第3段写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 第四部分:妩媚傣寨水 这一部分着重写傣族的民俗风情,属于人文景观。这部分由3段组成。第1段写打谷子,第2段写泼水节,第3段写水中嬉戏。
第五部分:笑对生与死
这一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共有4段文字。第1段是总写,仿佛浸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第2段写民族风情——修行与还俗。第3段写“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也是一种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第4段写“生与死”,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2、运用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纲举目张,层次分明,线索清楚。对这部分的内容起着提示作用。
三、达标检测
(一)、
(1)观 涉 登 拍 留
(2)指上文中“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
(3)数量词重叠可以强调数量之多。
(4)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示例:美丽的北京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
(5)这段文字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二)、本文运用了五个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这五个小标题是:“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答出这一点可得“中”;如果标题都写不全,则得“下”。)运用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纲举目张,层次分明,线索清楚。(答出以上两点可得“良”)本文小标题,把每一部分的对象、范围标了出来,对这部分的内容起着提示作用。(答出以上三点可得“优”)
第二学时:
课前先学
[示例] 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料的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傣族人居住在竹楼里。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虽野象难得一见,但那大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傣族收获谷子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精心创作的男女打谷子风情画,还可以看到女人嬉水的妩媚风情画。傣族人笃信佛教,每个男孩都要出家,然后还俗,这使他们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人生。总之,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着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它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的风景名胜区。如果有机会,你可一定要去西双版纳包餐那里的秀色啊!
课堂探究
组际交流互动
(1)、a、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了人物的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老爷爷的形象在平面上如同雕塑,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活像一尊塑像”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
b、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傣族人民打谷的风情画。打谷场由竹席铺成。男人“粗粗打一遍”与女人“细细地打谷子”,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粗一细,先粗后细,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女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手中挥舞着木锤”,在“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这个比喻贴切而生动,颇有诗情画意。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动人。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这幅风情画十分喜爱和赞赏的感情。 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2)、明确:
“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
“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
“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的风情画的对照;
最后一段中“生”与“死”的对照。
本文就是运用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出来,突出其“美丽”的特征。
(3)、傣族人笑对生与死,积善修行,尽情享受“生之快乐”,这种乐观的生死观、人生观是积极的。消极在于相信阴司地狱,每个男孩要出家,受教化,似乎没有必要。但我们要尊重傣族的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
达标检测:一.①×②√③√④×⑤√ 二、1.傣族人互帮互助收谷子、打谷子的场面,突出傣族人民风淳朴。 2.D 3.傣族人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 4.村寨建在水边;傣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泼水节;村里的饮水井上建神塔,从不到井边玩耍。 5.水关系到傣家人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