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22 都市精灵 第1学时
学习目标 1、能理解并说出文章以“都市精灵”为题的含义。2、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能就文章中的抒情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4、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难点: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表达和思想感情的流露。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1、通读全文,同学要保证读得流畅、有感情。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喜鹊( ) 栖( )息 嬉戏( )黄 鹂( ) 老鸹( ) 硕( )大 觅 食( ) 肆( )无忌惮( ) 抿( ) 退避三舍( ) 荒诞( )3、对你认为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二、课堂探究: 1、课堂自学通读全文,理解下列问题(1)课文中“精灵”指什么?文章写了现代文学馆内哪些精灵?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点?(2)作者写了北京城的现实状况,为什么还要写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动物,而且着墨较多?(3)全文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更多的“鸟”、“鱼”、“兽”? 2、组内交流(1).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对城市小动物的描写精彩的部分,在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师巡视指导,一定组织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不同时间不同情景中的感情,请你以下列句式试着说说其中的一种感情。“看到(听到、了解到、欣赏到)……,作者很……”3、组际交流(1)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钟爱的小动物,你赞成这个观点吗?(每小组有自己统一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可以组织小组辩论)(2)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这句话?(教师要予以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指导) 4、拓展延伸这篇课文,作者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将动物写得活灵活现,富于韵味,耐人品味。同学们,我们连云港市在努力创建全国生态城市,作为港城一员,你会选取哪一种可爱的动物作为我们城市的标志和象征,作为我们城市形象大使呢?请你也用生动的语言把她描述出来说明你选择她的理由。我们看谁写得又快又好。三、达标检测:(一)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现代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称得上是小松鼠王国,或者野鸭子王国,或者鹿的王国。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海滨饭馆都把临海的座位当成一等雅座来招待顾客,甚至搭起高高的木板大看台,可以登高检阅。靠近金门大桥则有一处观海鸟的胜地,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栖息着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a)空,作低空(b)翔,然后,一(c)翅膀,像炸弹一样,(d)入水中,百发百中,(e)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个地方每逢节假日,能引来成千上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他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看海鸟,看海兽,便成了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位置排得很靠前,和上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鱼、鸟、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1.用“|”将第一段划分为两层,并说出划分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段第二层的结构关系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关系3.给文中a、b、c、d、e五处选择正确的动词 ( )A.升、飞、抿、钻、弹 B.腾、飞、抿、钻、射C.升、滑、拢、射、钻 D.腾、滑、抿、射、钻4.第一段中有一处句子的语序有问题,请你找出来在原文中改正,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就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联系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这句话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首先”与“其次”后面的内容能否调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是否是好事?作者说“未必是好事”应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你为你所熟悉的城市拟一条保护“都市精灵”的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都江堰余秋雨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融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风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但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种老资格等待人们去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1.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10个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全文说说加粗的“当然”一词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中“长城也非常伟大”,“伟大”在什么地方?(用原文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三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长城和都江堰进行比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就第五段的内容对长城和都江堰的文明特点分别进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余秋雨的文章往往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本文在哪些语句上有所体现?用波浪线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读过李白、杜甫、陆游的哪些“川行华章”,请列举两到三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
《都市精灵》是舒乙写的一篇随笔,这篇课文揭示了现代都市不见鸟雀的现实,表明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到与自然的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不是很难,因为类似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主题的?在材料的选择、组织以及语言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人类究竟应该如何善待动物,保护环境?对这些问题,学生未必都能理解。因此,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从文本提供的详实丰富的材料中,去揣摩作者鲜明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文章语言平常中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来正确认识文本所提出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另外,要借助有关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懂得尊重动物,保护动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22、都市精灵
参考答案
(一)1.“……或者鹿的王国。”|“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前面总写美国的许多城市,后面具体写旧金山个例。2. C 3.D 4.第一段的最后一句“看海鸟,看海兽”应改为“看海兽,看海鸟”,这样与“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一句相照应;而且,上文写旧金山时也是先写海兽后写海鸟的。5.“传统节目”、“享受”、“崇高”等词语,表明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旧金山人热爱动物,与其和谐相处的意识很强。6.不能。因为“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决定“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7.不是好事,没有鸟鱼兽说明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作者说“未必是好事”是一种委婉的说法。8.略
(二)1.点明主旨,总领下文。2.“当然”是合于情理,没有疑问的意思。它肯定了长城的伟大,以此衬托都江堰的“了不起”。3.“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4.修建时间、社会功用、文明特点5.长城:突兀在外,讲究排场,缺乏活力。都江堰:浸润延伸,朴实真诚,充满活力。6.“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融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风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7.李白《蜀道难》《渡荆门送别》《早发白帝城》;杜甫《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