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9 12: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南通市
一座城
一个人
中国近代第一所师范学校
中国近代第一座民间博物苑
中国近代第一所纺织学校
中国近代第一所刺绣学校
张謇
中国近代第一所戏剧学校
中国近代第一所气象站
品东方腔调
畅游近代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陈艳
人生

事业
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张謇的科考之路
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江苏通州海门常乐镇的一户寻常农家。
5岁,张謇已经能够完整无误地背诵《千字文》,于是父亲让他入私塾读书。
1868年,15岁的张謇准备考秀才,但是张家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冷籍”),冷籍需要有担保人、交担保费,才可以报名,但是张家这些条件都无法达到。
为了报考,在张謇老师的帮助下,张謇冒充邻近的如皋县张驹的孙子报名注籍,在1869年考中了如皋县的秀才。
之后如皋县的张家开始用冒籍一事要挟张謇,连续索要财物、并将他告上公堂,要革去他的秀才,还要将他下狱问罪。
最终在贵人相助之下,此案才得以告终,而张謇已经20岁。
1894年,41岁的张謇终于蟾宫折桂,高中状元。朝廷授予他六品翰林院修撰。
张謇的圆梦之路
Q1:大家觉得张謇的科考之路容易吗?

1898年7月21日,他借故请假南归家乡,全身心兴办实业。
Q2: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内忧
太平天国运动
外患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Q3: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张謇的圆梦之路
材料: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就在中国经济结构悄悄发生变化时,张謇在不断参加科举,苦苦追寻功名。
在1874年,即张謇21岁时,为了改变生活的窘境,张謇跟随孙云锦、淮军“庆字营”统领吴长庆等担任幕僚,足迹遍布江苏、浙江、北京、山东、朝鲜、河南等。
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成为一个务实、进取、事业心强、有抱负的爱国士大夫。
Q1:此时的张謇在干什么呢?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张謇的圆梦之路
材料:宜讲求工政也。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在于工。……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
——张謇《代鄂都条陈立国自强疏》
1894年,就在张謇高中状元那一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也大大加深。在巨创深痛中,张謇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Q1:张謇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张謇主张通过兴办实业拯救中国,他认为实业是国家“富强之大本”,提出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我看你很适合办厂,你在通州办一纱厂如何?
1895.3
大生纱厂
张謇的圆梦之路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辛亥革命后
发展热潮
1912年以后大生两厂经营概况表
年份
大生一厂
大生二厂
生产纱锭数
利润(两)
生产纱锭数
利润(两)
1912年
40800
326985.232
26000
257410.967
1914年
40800
347573.760
26000
302974.451
1917年
60000
796768.530
26000
406866.676
1919年
60000
2644451.615
26000
1349623.549
1920年
60000
2077007.445
26000
1087284.009
Q1:根据表格说一说20世纪初期,大生纱厂的经营状况并结合课本说明原因。
2.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辛亥革命后,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张謇的圆梦之路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辛亥革命后
发展热潮
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荣氏兄弟
1913.福新面粉厂
1915.申新纺织公司
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产品还未出厂,栈单便早被抢购一空。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
1915年荣氏兄弟出资18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1922年止,申新已有4个厂,产纱绽达13万余枚,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企业公司。
荣宗敬
荣德生
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
张謇的圆梦之路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辛亥革命后
发展热潮
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1922年,中国棉纺织业发生了严重的行业性危机,出现普遍的亏损。张謇苦心经营的大生就按也未能幸免于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何大生纱厂如此迅速的盛极而衰,让我们一起找找原因吧。
材料:1919年到1925年间,日本在华新建纱厂达26家……成为了棉纺织领域侵华的主要国家之一。……美国从大战后期开始大规模向中国输出资本。从1917年至1921年,美国在中国新成立了美孚、运输、友华、大通、中华懋业5家银行,向中国输出大量资本。美国对华的资本输出主要在纺织业、化学工业以及机械、电力、汽车等工业领域。英国在战后迅速恢复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不仅恢复和加大了原有在华企业的投资,还在1918年至1928年间在中国新建了33个公司洋行。
——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一战后
再度受挫
张謇的圆梦之路
民国11年(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民意测验,张謇以最高票当选为民众“最敬仰之人物”。
民国15年(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
《张謇所创中国第一》
——张廷栖
创中国之先河:
中国第一家农业股份制企业:海通垦牧公司
中国第一个测候所:南通博物苑测候所
中国第一所盲哑学校:狼山盲哑学校
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伶工学社
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院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中国第一所水利高等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
通州师范学校
南通博物苑
通海垦牧公司
“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民族企业的艰难生存之路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辛亥革命后
发展热潮
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大生纱厂又遭到官僚资本的摧残。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南通后,宣布对大生实行军管,纱厂受到日本劫掠。
据《大生纱厂战事损失估价表》统计,各厂机器损失70%以上。
抗日战争胜利后,劫后余生的大生纱厂因国民党发动内战而在此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
一战后
再度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夹缝中顽强生存
Q1:根据材料说一说大生纱厂的生存状况并说明原因。
夹缝中顽强生存
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卢作孚,重庆市合川人,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侯德榜,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著名企业家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辛亥革命后
发展热潮
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
再度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夹缝中顽强生存
Q1:你能绘制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走势图吗?
1860
1912
1895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产生
发展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较快发展
夹缝中顽强生存
Q2:结合课本说一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体的发展特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Q1: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说一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行业分布上的特点。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Q1: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说一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位置分布上的特点。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交通、生活
风俗、服饰…
2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Q1:根据课本归纳张謇生活的中国近代出现了哪些新式交通工具?
“青三”铁路与火车模型
1920年修通的青龙港到大生三厂间的铁路,这是张謇建造的也是苏北最早的铁路。
詹天佑,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1908年3月5日,英商开通了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5时30分从静安寺开往外滩上海总会的电车叮当声打破了晨曦的宁静,也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破晓。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衣食娱乐
不同着装的张謇
19
32
1929
1921
19
34
19
37
1946
长袍马褂
西服
中山装
女子
男子
近代舞会
娱乐方式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上海西式餐厅
三十年代上海富裕人家的派对
Q1:所示材料表明衣食娱乐有哪些新的变化?
礼俗更新
Q1: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说一说中国近代在礼俗上的新变化。
材料1:至穷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
——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1912年3月5日)
材料2: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阏血液……至因缠足之故,动作竭蹶,深居简出,教育莫施,世事百间,遑能独立谋生,共服世务。
——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的法令。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
礼俗更新
Q1: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说一说中国近代在礼俗上的新变化。
材料3:……惟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务部、教育部通令(1912年2月)
材料4: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遍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孙中山《令内务部通知各处前清官厅称呼文》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
”“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920.张謇与梅兰芳合影
(中间二人)
看这三幅照片并结合材料,你觉得怎样描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为合适?
虽然张謇剪了辫子,但从纪念馆的照片中,却很难找到他西装革履的穿着,长衫马褂依然是他最常见的的衣着。
材料:……从影响上来说,接触西学较为充分的人群和地区心态相对较为开放,因之生活方式的转变也较为迅速。从人群上讲,上层社会的变化大于下层社会的转变程度,知识人群和学生的变化大于无知人群的变化;从地理上来说,东南沿海的变化大于西部内陆地区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市镇的变化;从文化上讲,文化先进地区的变化明显好于文化落后地区的变化。
——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不平衡
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
变化原因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变化原因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功垂万世,泽被苍生。
张謇以一己之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殚精竭虑,奋斗不已。
虽然他的梦想最终没有实现,但是他的精神影响后代千千万万的人们。
品东方腔调
畅游近代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近代教育的发展
根据课本连一连。
新式学校
洋务运
动时期
京师大学堂
甲午战争后
天津.
北洋西学堂
上海.
南洋公学
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百日维新期间
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备受中国知识分子景仰的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近代教育的发展
新式学校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推动下开始变法,内容包括开办京师大学堂。
7月3日,梁启超代草的学堂章程得到谕准。
京师大学堂在历经两年的波折之后终于成立,并与年底开始招生。
以京师大学堂的发展,感受新式学校的“新”。
课程设置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办法,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普通学科为全体学生必修课,包括经学、理学、掌故、诸子、初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文学、体操10科。
专门学科由学生任选其中一或两门,包括高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农矿、工程、商学、兵学、卫生学等科。
科目丰富,切合实际!
近代教育的发展
Q1:根据课本连一连。
科举制
1902年
1903年
废除八股文
正式废除科举制
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
Q2:科举制的正式建立的标志。
605年,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建立。
新闻出版行业
报刊杂志
Q1:根据课本填一填。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报纸
1872
上海
《申报》
天津《大公报》
上海《新闻报》
延安《解放日报》
《申报》自1872年创办到1949年停办,历时78年,共出版了25600期。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因为它不仅记录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在那个时代的发展,也记录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变迁。
上海《东方杂志》
陈独秀《新青年》
邹韬奋《生活》
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闻出版业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新华书店
创办时间、地点:
地位:
1897、上海
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1937年成立于延安,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中国近代史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剧之一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袭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次日上午,日军飞机轰炸商务,位于宝山路的总管理处、编译所、四个印刷厂、仓库、尚公小学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1932年,2月1日,日本浪人又潜入未被殃及的商务印书馆所属的东方图书馆纵火,全部藏书化为灰烬。五层大楼成了空壳,其状惨不忍睹。
后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商务印书馆复业。
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为中国近代文学提供了大众传播的新载体——报纸杂志,培养了大批作家群和读者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新华书店旧址
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学
姓名
作品
鲁迅
《女神》
茅盾
《雷雨》
巴金
《骆驼祥子》
赵树理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
《阿Q正传》《狂人日记》
郭沫若
《子夜》
曹禺
《家》
老舍
《小二黑结婚》
丁玲
《暴风骤雨》
根据课本填一填。
人物简介
原名:周树人
出生地:浙江绍兴人
出生日期:1881年
文学艺术的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文学
《新青年》上发表的《狂人日记》
中国第一本白话文小说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文学艺术的发展
绘画
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墨虾
田横五百士
奔马图
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国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冼星海
文学艺术的发展
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田汉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文学艺术的发展
电影
《定军山》剧照
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
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用兵的故事。
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中国第一部
无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剧照
该片讲述了歌女红牡丹在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陈发祥后,不仅受尽折磨和痛苦,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无怨言终将丈夫感动的故事。
《歌女红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洪深编剧,胡蝶、王献斋主演的剧情片,于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陆大戏院试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戏院公映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文学艺术的发展
电影
赵丹
《十字街头》
周旋
《马路天使》
1934年首映
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的影片,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
影片讲述的渔民小猫,小猴家庭破产、流浪和死亡的故事,令人潸然泪下。
中华儿女经过100多年的努力,终于摆脱了那段屈辱的历史,而这离不开当时所有中国人的奋斗,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现在我们美好的生活。步履不停,奋斗不止。
本课件教学设计借鉴和采用了《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特此声明。
知识框架
?B站搜索“lpcdd”免费观看本课件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