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健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活方式与健康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0-12-29 15:0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八
周次
8
课次
8
日期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
1、生活方式与健康;
2、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
教学任务:1、使学生了解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基本内涵
2、使学生了解不良的生活方式进学习并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1、健康与生活方式的概念分析
2、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健康与生活方式概念解读




(讲稿)
备注
(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
第三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
生活方式与健康(14分钟)
一、健康概述
(一)
健康概念和内容
1、健康概念界定与演变
2、健康具体内容:
第一,躯体健康。第二,情绪健康。第三,智力健康。
第四,精神健康。第五,社交健康。
(二)
人体健康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新标准
“五快”(机体健康)和“三良好”(精神健康)。
“五快”具体指:吃得快、拉得快、走得快、说得快、睡得快。
“三良好”的标准是针对人的心理健康而言,是指:
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身体健康16种具体表现:
1)
眼睛有神。2)
二便正常。3)
脉象缓匀。4)
形体壮实。
5)
面色红润。6)
牙齿坚固。7)
双耳聪敏。8)
腰腿灵便。
9)
声音洪亮。10)须发润泽。11)食欲正常。12)生长发育良好。
13)身体素质好。14)心肺功能好。15)神经系统的功能好。
16)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抗病能力强。
(三)
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几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指出:人的健康和长寿,与遗传的关系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象条件占7%,而60%取决于自己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嗜好。
一)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先天因素与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
二)心理因素???
三)社会因素?
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制度、家庭结构、个人的健康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状况、校内小环境对人们的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教学手段以
教师讲解为主
时间:8分钟
重点讲解
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讲解




(讲稿)
备注
(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
?二、生活方式概述
(一)生活方式概念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为满足自身(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需要而如何消费生活资料(物质资料和精神财富)各种形式的总和,以及如何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生活方式同时反映一定时期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反映一定时期人们的精神风貌,是包括个人、家庭、民族和社会生活活动形式的典型和总体特征,是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下,进行生存实践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因此,人们长期受一定的社会、文化、经济、教育、民族、风俗、宗教、家庭等影响而形成的生活习惯、行为和生活制度、生活意识,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生活方式变革及其特征
1、生活方式变革
2、生活方式特征
现代生活方式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人与自然的疏离。
二是物质与精神的失衡。
三是生存竞争的激烈化。
(三)生活方式的内容和结构
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它与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生活方式是多方位和多领域的,其内容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按社会主体的生活实践为标准的层面可分为:
社会(不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如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等)、群体(如民族生活方式、某一阶层的生活方式等)、个人(如内向型与外向型、奋发型与颓废型、自立型与依附型、进步型与守旧型等)的生活方式等。
2、按生活方式的不同领域可分为:
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余暇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和宗教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
3、按生活社区的不同可分为:
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学区生活、游牧生活、林区生活、渔船生活、商业生活方式等。
4、按气候环境可分为:
热带、寒带、地中海、西藏高原人的生活方式等。
5、按经济状况进行的可分为:
富有阶层、中产阶层、贫困阶层的生活方式;也可按地区经济发展划分:如中国分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活方式;还可按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方式。
教学手段以教师讲解为主
教师讲解
时间: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