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建议用时: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它诞生于战乱和疾病流行的背景下,它既是对公元2世纪以前中国医药学理论与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创新。“它”指( )21cnjy.com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2.中国古代科技中,的特点是重综
(?http:?/??/?www.21cnjy.com?)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在研究任何具体事务时,总是居高临下,俯视鸟瞰,把它放到一个包容着它的更大的环境系统之中
A.农学
B.中医学
C.数学
D.地理学
3.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
(?http:?/??/?www.21cnjy.com?)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21·cn·jy·com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遗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4.如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措施
出处
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腾空房舍,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
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A.发挥地方主导作用
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D.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5.有关清圣祖康熙的样貌,历史上有过不同记载。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http:?/??/?www.21cnjy.com?/??)
A.材料①来自官方记载,最权威可信
B.材料②和③有部分信息相似,记录真实可信
C.三则材料立场各异,皆不可信
D.三则材料都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史料详加考察,小心推理,大胆求证
6.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
(?http:?/??/?www.21cnjy.com?)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2·1·c·n·j·y
A.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
C.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7.“中土医书,方论浩繁……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以色香形味,分配脏腑。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这说明中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B.诊断和治疗带有迷信色彩
C.不受重视,医生地位低下
D.发展受到阻挠,作用较小
8.《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记
(?http:?/??/?www.21cnjy.com?)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此材料不能说明五禽戏21·世纪
教育网
A.根据动物形态演化而来
B.华佗所创,可强身健体
C.可治疗疾病,临床试用
D.可防治疾病,有益身体
9.中国的针灸学博大精深,《玉龙歌》首见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本歌取120穴位,治疗80余种病证。下列关于针灸的说法正确的是www-2-1-cnjy-com
A.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
B.唐朝时出现针灸铜人
C.至今针灸临床经验不足
D.针灸治疗适应证有限,简便经济
10.王延庆在《瘟疫与西罗
(?http:?/??/?www.21cnjy.com?)马帝国的衰亡》一文中指出,罗马历史上有三次记录详细的瘟疫:公元65年的瘟疫、皇帝马可·奥勒留统治期间的“安东尼瘟疫”(又称“盖伦医生疫病”)和公元250年的西普里安瘟疫。当然,除了这三次瘟疫外,罗马还发生过多次瘟疫。瘟疫对罗马的影响有
①导致罗马帝国人口大量减少和人们体质下降
②导致了罗马经济的衰退
③严重削弱了罗马的军事实力
④造成罗马帝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
⑤改变了以后西方的医学史
⑥导致西罗马帝国走向灭亡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1大题,满分20分)
1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瘟疫爆发频繁,往往伤亡惨重
(?http:?/??/?www.21cnjy.com?)。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疫灾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对各地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冢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除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疫灾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役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等。21教育网
——据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等整理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
(?http:?/??/?www.21cnjy.com?)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材料三
我国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的防治十分重视
(?http:?/??/?www.21cnjy.com?),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著名医著中都有防治传染病的经验的记载,我国第一部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专门著作是明代吴有性所作的《温疫论》。他提出“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到病已”的原则。把戾气侵入途径分为“自天受”(空气传染)和“传染受”(接触传染),既可形成流行之疫,也可出现散发之疫。提出“达原”、“三消”等治法。明代,科学原创力在逐步丧失,但却进入了一个经验与技术大总结的时代。温病学的创立,人痘接种术的发明是这一时期中国医药学发展的新成就,外科总结性著作《外科正宗》成书,特别是明末,一系列专著巨著诞生。www.21-cn-jy.com
——摘编自《中国古代防疫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应对疫灾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2-1-c-n-j-y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明代在防疫理论方面的继承与突破。总结中国古代在应对重大疫情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8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建议用时: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它诞生于战乱和疾病流行的背景下,它既是对公元2世纪以前中国医药学理论与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创新。“它”指( )21cnjy.com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它既是对公元2世纪以前
(?http:?/??/?www.21cnjy.com?)中国医药学理论与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描述的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B正确;《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而且其主要内容主要是本草药学而非临床技能,排除C;D与中医学无关排除。21·cn·jy·com
2.中国古代科技中,的特点是重综合,重从
(?http:?/??/?www.21cnjy.com?)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在研究任何具体事务时,总是居高临下,俯视鸟瞰,把它放到一个包容着它的更大的环境系统之中
A.农学
B.中医学
C.数学
D.地理学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医学反
(?http:?/??/?www.21cnjy.com?)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能体现“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的特点,B正确;农学在于积累经验,数学重在总结,地理学侧重实地查看,都不具备题干所列特征,排除A、C、D。www.21-cn-jy.com
3.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
(?http:?/??/?www.21cnjy.com?)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21
cnjy
com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遗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答案】C
【详解】根据“国人自办刊物中,微
(?http:?/??/?www.21cnjy.com?)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可得出,新的思想认识主要是受到西方科学的影响,因此体现了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人的态度,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医学界的态度,排除B;材料与政府的措施无关,排除D。【出处:21教育名师】
4.如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措施
出处
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腾空房舍,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
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A.发挥地方主导作用
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D.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答案】D
【详解】根据“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腾空
(?http:?/??/?www.21cnjy.com?)房舍,为置医药”“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可得出这些措施都是隔离救治措施,故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
5.有关清圣祖康熙的样貌,历史上有过不同记载。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http:?/??/?www.21cnjy.com?/??)
A.材料①来自官方记载,最权威可信
B.材料②和③有部分信息相似,记录真实可信
C.三则材料立场各异,皆不可信
D.三则材料都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史料详加考察,小心推理,大胆求证
【答案】D
【详解】对于康熙的样貌,《清史稿》
(?http:?/??/?www.21cnjy.com?)、朝鲜王朝的金昌业、法国传教士白晋有着不同的描述记载,哪一种更合理,并没有权威材料进行证明,因此不能准确进行判断,要结合相关的史料进行详细考察,推理求证,从而得到最合理的信息,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1教育网
6.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
(?http:?/??/?www.21cnjy.com?)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来源:21cnj
y.co
m】
A.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
C.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答案】B
【详解】由“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大量中
(?http:?/??/?www.21cnjy.com?)医人士也学习西医”可知中国的西医人才和实践得以发展B项正确,因为“感于西医的功效”所以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中医的攻击C项与信息不符;中国人办医院学西医不是西方的侵略,而是主动学习,D项错误。2·1·c·n·j·y
7.“中土医书,方论浩繁……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以色香形味,分配脏腑。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这说明中医21·世纪
教育网
A.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B.诊断和治疗带有迷信色彩
C.不受重视,医生地位低下
D.发展受到阻挠,作用较小
【答案】B
【解析】“阴阳五行”“神巫”说明古
(?http:?/??/?www.21cnjy.com?)代中医治疗从阴阳五行诊断,借助神学巫术进行治疗,体现出诊断和治疗的迷信色彩,B正确;材料中中医治疗时借助迷信,不是科学,A错误;材料说明是治疗方法,不能说明医生地位低下,C错误;中医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是很明显,D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8.《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记载,“吾
(?http:?/??/?www.21cnjy.com?)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此材料不能说明五禽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根据动物形态演化而来
B.华佗所创,可强身健体
C.可治疗疾病,临床试用
D.可防治疾病,有益身体
【答案】C
【详解】“治疗疾病,临床
(?http:?/??/?www.21cnjy.com?)试用”的说法错误,五禽戏是强身健体之术,并非中医临床学,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并结合所学可知,华佗因观察动物形态而创立五禽戏,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五禽戏由华佗所创,据材料“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可知,五禽戏可以强身健体,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可知,五禽戏可防治疾病,并对身体有益,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1
cnjy
com
9.中国的针灸学博大精深,《玉龙歌》首见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本歌取120穴位,治疗80余种病证。下列关于针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
B.唐朝时出现针灸铜人
C.至今针灸临床经验不足
D.针灸治疗适应证有限,简便经济
【答案】A
【详解】据所学可知,针灸学在中
(?http:?/??/?www.21cnjy.com?)医药中发挥巨大作用,它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A项正确;北宋时期出现针灸铜人,排除B项;针灸学临床经验丰富,留下了大量的针灸典籍,排除C项;针灸治疗适应证广泛,效果显著,简便经济,排除D项。
10.王延庆在《瘟疫与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http:?/??/?www.21cnjy.com?)一文中指出,罗马历史上有三次记录详细的瘟疫:公元65年的瘟疫、皇帝马可·奥勒留统治期间的“安东尼瘟疫”(又称“盖伦医生疫病”)和公元250年的西普里安瘟疫。当然,除了这三次瘟疫外,罗马还发生过多次瘟疫。瘟疫对罗马的影响有
①导致罗马帝国人口大量减少和人们体质下降
②导致了罗马经济的衰退
③严重削弱了罗马的军事实力
④造成罗马帝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
⑤改变了以后西方的医学史
⑥导致西罗马帝国走向灭亡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⑤是对西方医学史的影响,不符合
(?http:?/??/?www.21cnjy.com?)题干设问“对罗马的影响”,排除;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排除⑥;①②③④都是瘟疫对罗马的影响,故D正确,排除ABC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1大题,满分20分)
1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瘟疫爆发频繁,往往伤亡惨重
(?http:?/??/?www.21cnjy.com?)。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疫灾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对各地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冢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除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疫灾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役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据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等整理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
(?http:?/??/?www.21cnjy.com?)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材料三
我国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的防治十
(?http:?/??/?www.21cnjy.com?)分重视,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著名医著中都有防治传染病的经验的记载,我国第一部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专门著作是明代吴有性所作的《温疫论》。他提出“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到病已”的原则。把戾气侵入途径分为“自天受”(空气传染)和“传染受”(接触传染),既可形成流行之疫,也可出现散发之疫。提出“达原”、“三消”等治法。明代,科学原创力在逐步丧失,但却进入了一个经验与技术大总结的时代。温病学的创立,人痘接种术的发明是这一时期中国医药学发展的新成就,外科总结性著作《外科正宗》成书,特别是明末,一系列专著巨著诞生。www-2-1-cnjy-com
——摘编自《中国古代防疫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应对疫灾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2-1-c-n-j-y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明代在防疫理论方面的继承与突破。总结中国古代在应对重大疫情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8分)
【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设置专门
(?http:?/??/?www.21cnjy.com?)机构;分类实施;具有一定科学性;防治与重建结合;民间力量广泛参与。意义:有利于控制疫情;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民众生命财产提供了一定保障;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后世防治疫灾提供了借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
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3)吸收历代防治经验形成专著;提出治疗
(?http:?/??/?www.21cnjy.com?)传染病的基本原则;系统的整理出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和防治方法;对传播途径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创立温病学以及人痘接种术等方法得以发明。
启示:社会发展需要重视发展医药学;采取法律制度措施;利用整个社会的资源;有组织地与爆发性的传染病进行斗争;加强对患病者的治疗和赈济。
【解析】(1)特点:根据“明王朝设有……”
(?http:?/??/?www.21cnjy.com?)可得出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根据“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得出分类实施;根据“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得出具有一定科学性;根据“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得出防治与重建结合;根据“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得出民间力量广泛参与。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控制疫情、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民众生命财产提供了一定保障、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后世防治疫灾提供了借鉴等方面概括。
(2)第一小问来源,从材料二“明代以前
(?http:?/??/?www.21cnjy.com?),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可知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从材料二“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可知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是创立温病学说;第三小问效果,从材料二“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可知实践效果是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3)根据“我国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的
(?http:?/??/?www.21cnjy.com?)防治十分重视,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得出吸收历代防治经验形成专著;根据“他提出“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到病已”的原则得出提出治疗传染病的基本原则;根据“提出“达原”、“三消”等治法”得出系统的整理出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和防治方法;根据“把戾气侵入途径分为“自天受”(空气传染)和“传染受”(接触传染)”得出对传播途径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根据“温病学的创立,人痘接种术的发明是这一时期中国医药学发展的新成就”得出创立温病学以及人痘接种术等方法得以发明。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社会发展需要重视发展医药学;采取法律制度措施;利用整个社会的资源;有组织地与爆发性的传染病进行斗争;加强对患病者的治疗和赈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