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六 往事依依 第1学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能概括出作者成长中的生活画卷。2.感受于漪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学习重难点 1.概括往事2、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一)基础知识,自己搞定!1.为作者设计一份小档案。(姓名、性别、出生、兴趣爱好、经历等)(可以查阅资料、网络搜索) 2.默读课文1遍:划出重点疑难的字词,做到会写、会注音、能说出大意。(用好书下注释、词典)3.预习中我认为这些字词很重要:(从音形意三角度整理)会给加点字注音: 要会写这些词: 说上这些词语大意: (二)再读课文思考:1.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生活画卷?(要领:看几段写一件事,共写几件,再概括:××人做了××事) 2.文题中“依依”为何意?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作者的依依之情?(语句用 在文中圈画,批注:从 个词(或句)读出 ) 3.大声朗读课文2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三)三读课文,我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或不懂的问题:(试试这样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可不可以换成××) 二、课堂探究1.秀秀我整理的于漪小档案:(注意内容精要,表达流畅)2.字词擂台赛(现场实战,预习要充分哦) ⑴给加点字注音徜徉( ) 镌刻( ) 烟波浩淼( ) 水泊梁山( )停泊( ) 雕镂( ) 谆谆教导( ) 风雨如晦( )⑵用横线画出错别字,再把正确的字写在( )里。风雨如晦( ) 记忆尤新( ) 粒粒在目( ) 走头无路( )红紫芳菲( ) 心旷神贻( ) 眼花缭乱( ) 谈笑风声( )⑶理解下列词语大意:(口头表达)徜徉 浩淼 风物 芳菲 油然而生 搜索枯肠依稀 镌刻 意境 雕镂 历历在目 风雨如晦(完成之后一定要对照书本、字词典自批、互批,改后一定要订正)3.在预习的基础上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⑴让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是哪几件往事?⑵“依依”是什么意思?每件事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受?作答模式:在 件事中,我从 个词(或某句话)读出 (抓住具体词句,感受其中的依依之情)4.探讨:这几件事都和什么有关?5.自我展示: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朗读,读出作者的感情。三、达标检测1.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水泊(bó)梁山 记忆犹新B.谆(zhūn)谆教导 谈笑风声 C.于漪(yí) 烟波浩渺 D.镌刻(juān) 走投无路2.“依依”为何意?让于漪老师产生依依之情的是哪些往事? 3、拓展练习: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我长大了,逐渐远离曾给我带来欢乐的卡通片和童话,畅游在“大部头”的文学名著的海洋之中。我有时在环境恶劣的保尔筑路队里生活,有时在好汉林立的梁山泊中漫步,有_____ ——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六 往事依依 第2学时
学习目标 1.赏析语言:学习四字词语、引用、人物神态刻画等写作技巧。2.探究“依依往事”对作者成长的作用,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亲近文学作品。3.从引导学生于文中积累诗文名句着手,培养学生记诵积累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1.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2.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思考:成年人经历的往事多若繁星,作者为什么偏对这几件事产生依依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到答案。(现在文中圈画,后归纳于下) 2.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欣赏?请在文中标注、写下赏析。(可以从用词、修辞、描写方法等角度入手)3.于漪在文中回忆了儿时记诵的许多诗文名句,对她以后走上文学、教育的道路起了很大作用,请你把这些诗文名句摘录在专用的积累本上以备记诵。你还能找到这些诗句的全文吗?那你就可以完整理解诗意,就更了不起了!(平时多积累,下笔出美文)4.阅读中我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或不懂的问题:(多问问为什么) 二、课堂探究:1.复习回忆导入:回忆了哪几件往事?2.思考、组内讨论、全班交流:⑴作者为何偏对这几件事产生依依之情?请你具体分析。⑵用“我认为 (可说节次)写得好, (谈原因) ”的模式,谈你对文章的赏析。(可从词语、修辞、描写手法的入手)范例:我欣赏第一段的 “搜索枯肠”用的好,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文中写得着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第四段中的“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美不胜收”这些词把变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的描写出来了。 ⑶组内交流摘录笔记,把你认为好的语句背上,5分钟后我们来比谁背得流畅、有感情。(可是诗文名句、阅读文学作品、听老师讲课等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3.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体味作者用词达意的匠心独运,也品味到到文中蕴涵的诗情画意。诸多小事给了作者良好的影响,它们为于漪老师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同学们,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件事给你影响最大,使你受益无穷,请讲出来听听。 (可是记诵诗文名句、阅读文学作品、听老师讲课等等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三、达标检测:1.文中引用《千家诗》中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 2.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请你谈谈自己得到了哪些启示。 (可以是人生哲理的启迪,可以是一些有助成长的具体做法)总结:只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人,才有激情抒写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让我们象于漪老师那样多读书、读好书吧!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
(一)写作背景
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1999年第七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作了改动。
(二)作者介绍
于漪(1929——),江苏镇江市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曾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大学和杨浦中学任语文老师,现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工作。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书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多万字。主要著作有《语文叫眼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作文讲评50例》《于漪教案集》、《于漪文体教案选》、《学海探珠》等。她主编了《中学语文备课手册》12册,《高中语文教学指导书》等,另有各种文体的教学录像20部。
(三)文中诗文选句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韩翎)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高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榴花》(韩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二)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韩愈)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冬景》(苏轼)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②,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③,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④,生子当如孙仲谋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蠃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往事依依》第一学时参考答案
一、课前先学
(一) 基础知识
1.作者见知识链接
2.略
(二)略
二、课堂探究
1. 略
2.⑴注音 cháng juān miǎo pō bó lòu zhūn huì
⑵改错字“尤”改为“犹” “粒”改为“历” “头”改为“投” “贻”改为“怡” “声”改为“生”
⑶词意 注释以外补充:
风雨如晦: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依稀:模模糊糊。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在印象中。
3.回忆了哪几件事,作者感受如何:
看山水画—仿佛进入画中乐在其中
读水浒传—身临其境,津津有味
读千家诗—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听国文棵 教 古 诗—爱国情怀油然而
教现代诗—被深深感动了
登北固楼台—感慨万端
读中外名著—开阔了眼界,与时代同行
教师谆谆教导—铭刻在心,受用不尽
依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
4.都和文学相关
5.略
三、达标检测
1.D
2.见课堂探究答案
3.仿句:答案不唯一
《往事依依》第二学时参考答案
一、课堂探究:
1.略
2.⑴看画,引起遐想,使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读诗,陶冶情操,装点了
童年生活的花环;听课,倍受感染,激发爱国情怀。(或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给作者带来了生活乐趣使作者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是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是她成长的源头。
⑵四字短语典雅凝练,富有想象空间等特点;教合理安排景物顺序,努力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每件事的衔接运用承上启下的句子;描写四季风光、绚丽色彩引用的诗句
3.⑴春:生: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夏:生:1.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2.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3.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生:1.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冬:生: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课堂探究: 略
三、达标检测:
1.不能。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