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高效课堂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春》高效课堂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20 14: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内容 十四 春 第1学时
学习目标 1.朗诵课文,能概括出文章描绘春的几幅图画,初步感悟作者情感。2.感受本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感受构思精巧、情景交融的写法。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知识回顾:(结合已学诗词,试背诵,感受春天的脚印)孟浩然《春晓》、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读课文1遍,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水涨( ) 捉迷藏( ) 酝酿( )( ) 应和( )笼( )着一层薄( )烟 黄晕( ) 蓑( )衣 巢(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①用一句话说出对文章的最初印象。②文中具体选取哪些景物描写春天的?③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4.火眼金睛:阅读中我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或不懂的问题。 (读文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能提高你的阅读水平)二、课堂探究组内交流1.自由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欣欣然 朗润 卖弄 酝酿 繁花 赶趟儿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烘托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哪些字你认为容易读错,做上记号。(2)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3.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思考,哪几节写什么?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4.文中具体描绘了那几幅春景图?并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幅图景的特点。春 图—→春 图—→春 图—→春 图—→ 春图5.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通过这篇课文,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迎接春天的句子: 描绘春天的句子:歌颂春天的句子:6.展示交流:请用这样的句子来和伙伴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独到理解:(根据提示,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要怕出错哟!) 这篇文章的“ ”这一句,表达作者了 。三、达标检测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酝酿(   ) 抖擞(  ) 嘹亮(  ) 应和(  ) 烘托(  ) 眨眼(  ) 清脆(  ) 黄晕(  )2.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春》是一篇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字_______。现代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清醒而真挚,被称为,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并回答下列问题。作者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天,在描绘中,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_______ 、_______ 、_______的特征,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十四 春 第2学时
学习目标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学习重难点 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1.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说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妙的词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2.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仔细揣摩下列语句,找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体会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的”和“钻”这些词用的好,好在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4)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释疑解难: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多提几个问题,你会理解的更深刻。)二、课堂探究(一)组内交流:自由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运用文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伙伴们勇敢地交流。)1.学生分组品味绘春中的五幅美景,或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进行品评。(赏析时要注意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修辞,重点分析认为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抓关键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谈自己的体会。)词句举例: ①连用两个“盼望着”体现作者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2.学生分组,重点分析某一个画面,以“我喜欢____图,因为_______”的句式叙述出来。(可以从选段内容、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着眼回答)(二)交流总结认真细致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交流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优美的散文(课后试选取自己喜爱的景物,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从写作方法、写作角度、条理等角度思考)二、达标检测阅读文中选段,精美文段赏析。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在空白处填上课文的原句。(2)“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什么自然景物?各有什么特点?(4)这段中“ ” 一句是直接描写。描写 , 。“ ” 是间接描写,这是从春雨润物和人们的活动两方面着笔的,赞美了春雨在默默无声中带给大地以无限的恩泽。(5)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把春雨的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6)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
(一)写作背景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春的诗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
第一课时预习答案:
1.略
2.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3.①略 ②春草 春花 春风 春雨 春天人的活动 ③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4.略
课堂检测:
1.略
2.散文,朱自清,佩弦 《荷塘月色》、《背影》、《绿》、《春》、《匆匆》
3.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美”、“力”、“新”
第二课进预习答案:
1.略
2.(1)“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2)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山润泽,春水涣涣,春日暖人的特点。
(3)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4)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贴切地突出了雨多、细、密、斜、薄的特点。
(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花多,生动而有人情味。
课堂检测:
(1)略
(2)表现了(轻盈)细密的特点
(3)写了树叶儿,特点是绿得发亮。写了小草,特点是青得逼你的眼。
(4)“像牛毛……一层薄烟”树叶,小草。 雨中的行人,种作的农民
(5)A.春雨之多;B.春雨之多、细、亮;
(6)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写了房屋。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或安静而和平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