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下图是广州2020年1月某日天气资料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题。
该日天气可描述为(
)
A.
晴;北风4级;气温0~10
℃
B.
雾;南风2级;气温0~10
℃
C.
雨;无风0级;气温2~10
℃
D.
阴;西风3级;气温2~10
该日气温日较差为(
)
A.
5
℃
B.
10
℃
C.
15
℃
D.
20
℃
下列景象与该日所属季节相符的是(
)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蓝天碧秋菊花黄,西风紧北雁南飞
D.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下图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月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广州
B.
武汉
C.
北京
D.
哈尔滨
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A.
广州
B.
武汉
C.
北京
D.
哈尔滨
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A.
雨热同期
B.
全年高温多雨
C.
冬雨夏干
D.
全年低温少雨
下图为某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该岛中甲、乙两地都是()
A.
全年多雨
B.
地处北半球
C.
7月气温最低
D.
冬暖夏凉
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
B.
地处内陆
C.
人类活动的影响
D.
地处暖湿气流的背风地带
下列关于上图剖面经过的纬线表述正确的是()
A.
20°E
B.
20°W
C.
20°N
D.
20°S
读图,完成下列题。
图中峨眉山与重庆市的温差约为()
A.
12℃
B.
16℃
C.
20℃
D.
28℃
峨眉山成为我国的夏季避暑胜地,是因为这里()
A.
纬度高,气温低
B.
靠近海洋,气温低
C.
地势高,气温低
D.
森林多,气温低
读我国东部“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A.
南—北
B.
东—西
C.
西北—东南
D.
东北—西南
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相差()。
A.
48℃
B.
40℃
C.
32℃
D.
24℃
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注入太平洋
B.
都属于外流河
C.
冬季都有结冰期
D.
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从图可知,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A.
黑龙江
B.
内蒙古
C.
广东、广西
D.
海南、台湾
读表“世界某地气候资料”,回答下题。
月份
1
4
7
10
气温℃
24.7
16.5
6.9
13.7
降水mm
18
79
132
72
1月,该地应为
A.
冬季?
多雨
B.
冬季?
少雨
C.
夏季?
多雨
D.
夏季少雨
该地可能位于
A.
北半球?
热带
B.
北半球温带
C.
南半球?
亚热带
D.
南半球寒带
读“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回答各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3
-1
7
13
19
24
27
25
22
18
12
5
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1月
B.
7月
C.
8月
D.
2月
根据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该地位于(
)
A.
北半球陆地
B.
南半球陆地
C.
北半球海洋
D.
南半球海洋
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很大影响,每天在电视和手机上都能看到天气预报,用以指导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诗句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A.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假如看到明天天气预报中出现“”天气符号,明天早上出门应该准备
A.
带雨伞防下雨
B.
添衣保暖
C.
戴口罩防沙尘
D.
戴太阳帽防晒
小明关注到这几天合肥空气质量不是很好,决定写下一些倡议向市民宣传。下列倡议对改善空气质量有效的是
①多乘公共交通出行②不乱扔垃圾③农民伯伯不要燃烧秸秆④洗菜的水冲马桶或浇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题。
世界气温分布大势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河流因素
D.
地形因素
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
图中阴影部分出现低温中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洋流分布
读“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题:
已知B点的气温为16℃,那么A点的气温约为()
A.
14.8℃
B.
15.4℃
C.
16.6℃
D.
17.2℃
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二、综合题
通过《地球的“外衣”——大气》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对天气与气候有了新的认识。
(1)上图①是甲、乙两地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地为阴雨天气.
(2)地形对气温和降水也有明显的影响。如图②(A地的海拔为100米,气温为25℃,;山顶海拔为500米,箭头表示气流方向),请你判断,此时山顶的气温为多少???????????;比较B和C两地,??????????地降水少。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归纳从赤道向两极的气温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一变化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得知,世界平均气温在200C以上的地区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两极和青藏高原等高纬、高山地区的气温在_________0C以下。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半球等温线弯曲状况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比较__________(弯曲或平直)。表示同纬度地区间的气温差异________(大/小)。
(4)我国青藏高原区海拔高,其独特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
读某地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处等温线闭合,局部为________中心,影响A地气温的主要因素可能为________因素。气温的分布还会受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B点的气温数值范围是________℃,E处气温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处气温。
(3)B处的温差比C处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试题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预报图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天气预报图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根据天气符号也可以推测天气。读广州市某日天气资料图,广州市该日天气可描述为:晴,北风4级,气温0—10℃。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温曲线图的判读,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气温随着当地的天气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被称为气温日较差。读内江某日气温图可知,该日最低气温是0°C,最高气温是10°C,因此气温日较差为10-0=10℃,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温对生活的影响,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气温对生活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广州该日天气的最低气温是0℃和北风,可以判断该日所属季节是冬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春季的景观,故A错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夏季的景观,故B错误;“蓝天碧秋菊花黄,西风紧北雁南飞”是秋季的景观,故C错误;“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是冬季的景观,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气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答】
年降水量是全年各月降水量之和,
也就是图中柱状图所表示的。读图可知,广州的柱状图面积最大,
所以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广州。故A正确,
BCD错误。
2.?【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气温降水图判读。
【解答】
读图中四地的气温曲线可知,一月平均气温最低是哈尔滨,约为零下18摄氏度。故D正确,ABC错误。
3.?【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气温降水图的判读。
【解答】
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也就是雨热同期。故A正确,
BCD错误。
7.【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和影响气候的因素,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甲地夏季降水少,两地最热月均温都出现在1月,位于南半球,两地7月均温最低,都是全年高温,C对,ABD错。
???????故选C。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和影响气候的因素,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乙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D对,ABC错。
???????故选D。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图的判读,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两地最热月均温都出现在1月,位于南半球,所以是经过20°S做的地形剖面图,D对,ABC错。
???????故选D。
10.【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试题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差的计算,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温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题目中峨眉山与重庆市温差约为16℃,B对,ACD错。
???????故选B。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温的因素,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影响气温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峨眉山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成为我国夏季的避暑胜地,C对,ABD错。
???????故选C。
12.【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D
【解析】
【试题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温,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等温线的判读及我国的气温特点。
【解答】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如图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东—西方向。故选B。
2.?【分析】
本题考查气温,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等值线的判读。
【解答】
先结合图,找出甲乙两地的温度,然后可直接求出甲、乙两地的气温差。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的气温相差=8℃-(-24℃)=32℃。故选C。
3.?【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黄河长江的特征。
【解答】
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都属于外流河,而且受降水的影响,汛期都集中在夏季,故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同之处是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无结冰期,故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
4.?【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温,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我国的气温分布。
【解答】
???????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从图可知,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是我国南部沿海的海南和台湾。故选D。
16.【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二大因素是解题关键。
【解答】
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量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一月份气温为24.7℃,降水为18mm,故该地为夏季,少雨。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特点及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掌握世界的气候是解题关键。
【解答】
根据气温和降水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该地1月份为24.7℃,是夏季,1月份北半球是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故该地可能位于南半球;全年最高气温在24.7℃,可能是亚热带,不可能是寒带,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温曲线图的判读,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该地1月份均温低于0℃,7月份均温为27℃,C图符合,ABD三图1月份均温高于0℃,C对,ABD错。
?故选C。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温图的判读,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气温图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均温为27℃,B对,ACD错。
?故选B。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温图的判读,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气温图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该地7月份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符合北半球的陆地气温(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A对,BCD错。
?故选A。
21.【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和气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选项ACD描述的是天气,选项B描述的是气候。B符合题意,ACD不正确。
?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解答】
假如看到明天天气预报中出现“”天气符号,是霜冻,霜冻多在春秋转换季节,白天气温高于摄氏零度,夜间气温短时间降至零度以下的低温危害现象,出现这种天气早上出门应该准备添衣保暖。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分析】
本题考查改善空气质量有效的方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改善空气质量有效的方法。
【解答】
倡议对改善空气质量有效的是多乘公交出行,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秸秆的燃烧,可以减少的空气中污染物,有利于改善空气的质量;不乱扔垃圾可以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洗菜的水冲马桶或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都不能改善空气质量。①③正确,A符合题意,BCD错误。
???????故选A。
24.【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试题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影响气温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世界气温分布大势是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这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因素影响,A对,BCD错。
???????故选A。
2.?【分析】
本题考查北半球气温年变化,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气温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因此题中通常大陆上最高气温为7月,故选C。
3.?【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以及世界地形区分布,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出现低温中心,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故选C。
27.【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气温,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地势对气温的影响。
【解答】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已知B点的气温为16℃,那么A点的气温约为:16℃+(1000m-800m)÷100×0.6℃=17.2℃。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分析】
本题考查降水,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降水的影响因素。
【解答】
读图可知,B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极为丰富。而A、C、D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9.【答案】(1)乙
???????(2)22.6℃?
?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的概况、影响气候的因素,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天气的概况、影响气候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1)由图可知,图中甲图气流下沉,带来晴好天气;乙图气流上升,带来阴雨天气。
(2)A地与山顶的相对高度为400米,温差相差2.4℃(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山顶气温为22.6℃。图中B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C地位于山顶背风坡,降水少。
30.【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
纬度
(2)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
0?
?
海拔高
(3)平直?
?
小
(4)高原山地气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因素,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等温线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1)观察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知,从赤道向两极的气温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递减;形成这一变化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不同。
(2)从图中得知,世界平均气温在200C以上的地区主要在热带地区;南北两极和青藏高原等高纬、高山地区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3)南半球等温线弯曲状况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比较平直。表示同纬度地区间的气温差异小。
(4)我国青藏高原区海拔高,其独特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
31.【答案】(1)低温?
?
?地形?
?
?纬度?
?
?海陆(此两空顺序可换)
(2)?20-24???
等于
???????(3)?大?
?
?B处的等温线比C处等温线密集(C处的等温线比B处等温线稀疏)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等温线图的判读。
(1)读图可知,温度由外到里越来越低,A处为低温中心;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A地可能受地形的影响,影响气温的因素还有纬度因素和海陆因素。
(2)B点位于20-24℃之间;E、F位于同一等温线上,所以温度相同。
(3)等温线越密集温差越大,?B处的等温线比C处等温线密集,所以B处温差比C处大。
第2页,共8页
第3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