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沙特阿拉伯将于2020年11月21?22日在利雅得举办第15届G20领导人峰会。通过担任主席国,沙特旨在进一步加强与其他G20成员的关系,并就首脑会议的议题达成国际共识。这将是第一次在阿拉伯世界举办的G20峰会。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题:
沙特阿拉伯居民属于什么人种,主要使用什么语言()
A.
黑种人、阿拉伯语
B.
白种人、阿拉伯语
C.
黄种人、英语
D.
黄种人、西班牙语
下列宗教建筑景观在沙特阿拉伯最常见的是()
A.
B.
C.
D.
某中学同学得知,目前全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70亿,为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她绘制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
A.
人口数量
B.
人口密度
C.
人口增长率
D.
人口年龄结构
从该同学所绘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A.
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B.
澳大利亚东南部人口稀疏
C.
欧洲西部人口增长率高
D.
非洲北部人口增长率低
非洲北部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地形
B.
宗教
C.
海陆分布
D.
气候
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影响是
①求职不再难?
?
?
?
?
?
?
?
?
?
?
?②水井的变迁?
?
?
?
?
?③不堪重负的地球???
④托不住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斐济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届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该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
A.
位于低纬度地区,地震灾害频发
B.
受印度洋飓风影响,损失巨大
C.
人种复杂,劳动力短缺
D.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在该国的语言和文字产生初期,没有“冰”、“雪”等词语,主要是()
A.
地形的作用
B.
气候的影响
C.
经济的制约
D.
文化的限制
陈柯宇一首《生僻字》歌曲道尽了中国汉字落笔成画,平仄成诗的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题。
有关汉语说法正确的是()
A.
主要分布在大洋洲
B.
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
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
D.
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歌词中一句“现在全世界各地,到处有中国字,黄皮肤的人骄傲的把头抬起”,以下选项中与我们同是黄皮肤的是()
A.
欧洲人
B.
阿拉伯人
C.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
D.
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图为世界某区域的城市和乡村景观。a图是城市贮水塔,每个球形贮水塔能储水100万加仑。b图是在沙漠里抽取地下水进行喷灌的圆形农田。读图,完成下题。
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
A.
生产方式不同
B.
自然条件不同
C.
人口多少不同
D.
经济水平不同
据图判断,该区域的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水资源很匮乏
B.
地形以山地为主
C.
气候温和湿润
D.
灌溉农业发达
图a中的贮水塔是该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在建筑风格上融入了当地宗教建筑的特征。该区域的主要宗教是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道教
贝贝到某地旅游,她发现当地居民皮肤白皙,头发多呈波状、色浅,鼻梁高,嘴唇薄,游览的过程中,常见到尖顶的宗教建筑“教堂”。贝贝旅游的地方最有可能是()
A.
亚洲东部
B.
非洲南部
C.
欧洲西部
D.
亚洲南部
巴黎圣母院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景点,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木质屋顶被烧毁,石质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题。
巴黎圣母院所体现的宗教建筑风格属于()
A.
印度教
B.
基督教
C.
佛教
D.
伊斯兰教
下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为子孙后代留下灿烂文化
B.
它承载着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C.
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可以禁止游客参观
D.
是古代文明和文化的见证
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卡塔尔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上,去观看此次世界杯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
A.
白色人种,英语
B.
白色人种,阿拉伯语
C.
黑色人种,英语
D.
黄色人种,阿拉伯语
有关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因为富裕,人口增长快
B.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由于贫穷,人口增长慢
C.
人口增长越慢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D.
人口增长过快不利于经济发展
有关人口的“增长、分布、人口问题、密度”等方面的如下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
B.
非洲人口数量最多
C.
南美洲北部亚马孙平原是人口稠密区
D.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加剧老龄化
读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影响该地聚落总体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
地质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气候因素
D.
河流因素
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先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如图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题: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河流?
④交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该游客发现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A.
它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B.
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C.
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
它记录的信息有研究价值
根据世界局部地区语言分布图,回答下列题:
关于图中①②两处语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主要使用阿拉伯语,②处主要使用汉语
B.
①处主要使用阿拉伯语,和它使用相同语言的还有亚洲的东部
C.
②处主要使用汉语,它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
①处使用的语言和印度相同
关于图中③处的语言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③处主要使用俄语,这里的人们主要信仰佛教
B.
③处主要使用德语,这里的人们主要信仰基督教
C.
③处主要使用俄语,这里的人们主要信仰基督教
D.
③处主要使用英语,这里的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中国地域广阔,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的方言众多。读中国汉语方言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
A.
官话
B.
粤语
C.
吴语
D.
闽语
晋语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与北方相比,我国南方地区的方言种类更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水平
B.
宗教信仰
C.
气候差异
D.
地形阻隔
二、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表格:亚洲、欧洲、非洲人口资料
大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2001年人口数(亿)
37.20
7.27
8.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
0.1
2.4
(1)读图一可知,B地是三大宗教中________教的发源地,C地主要人种是______________。
(2)青岛的小明了解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文明后,想去当地深入学习,他要大致熟悉的语言是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
(3)读图二,写出世界上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区域分布的纬度特点。
(4)甲地为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其人口密度大约是
______________;乙地是号称“世界屋脊”的_____________(地形区),写出其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
(5)由亚洲、欧洲、非洲人口资料表格可知,人数第二多的大洲是_________,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该大洲的总人口应出现___________(增多、减少)的趋势,分析这种人口增长特点容易产生的问题(一条即可)。
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的疏密可用___________来表示,图中A、B、C、D四地人口比较__________(填“稠密”或“稀疏”);没有人长期定居的大洲是__________洲。
(2)读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
)
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
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3)下列对世界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欧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B.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少
D.人口越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越大
(4)下列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生率越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C.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如果人类继续乱砍滥伐,过度消耗资源,滥用化肥和农药,40年后,地球将无力背负近百亿人口这个巨大的包袱。
材料二?
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
???????材料三?
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
(1)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_________亿,多半分布在_________洲。
(2)世界人口从40亿到60亿,所需时间为_________年。
(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_时,人口增长曲线将平行于横坐标轴延伸,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上主要的人种、语言,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世界上主要的人种、语言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地区,居民属于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B对,ACD错。
???????故选B。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分布,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沙特阿拉伯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图中A是基督教的教堂,B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C和D是佛教的佛塔、庙宇,B对,ACD错。
???????故选B。
3.【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C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考查了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世界人口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世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衡量人口分布疏密程度的指标是人口密度,单位是人/平方千米。读图可知,图中单位人/km?是人口密度的单位,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掌握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故A正确;澳大利亚东南部人口稠密,故B错误;欧洲西部人口稠密,人口增长率低,故C错误;非洲北部人口稀疏,人口增长率高,故D错误。
故选A。
3.?【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世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等。非洲北部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因素,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不适合人的居住。
故选D。
4.?【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人口问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世界的人口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世界人口数量过多产生的问题有:求职困难,资源不足,空间不够,环境压力大等。图①是劳动力过剩,求职困难;图④是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图②③都是人口过多给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压力,故选C。
7.【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旨在考查获取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据图示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区域环境问题是解题关键。
【解答】
A.地震灾害与纬度高低无关,该国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地震灾害较少,故A错误。
B.该国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飓风无关,故B错误。
C.该国人种主要是美拉尼西亚人,比较单一,故C错误。
D.该国是岛国,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面积较小或被淹,故D正确。
?故选D。
2.?【分析】
本题考查语音文字的产生与环境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分析语音文字的产生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解答】
“冰”、“雪”的出现是气候造成的,该国地处热带,终年高温,不会有“冰”、“雪”现象,语音文字的产生源于现实,所以在该国的语言和文字产生初期,没有“冰”、“雪”等词语。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
【试题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世界上的语言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等地。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不同人种的特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世界不同人种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歌曲中描述的人种是黄色人种,该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故答案为D。
11.【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乡村和城市的区别,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乡村和城市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乡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农业,城市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非农业,如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等。两大聚落形态有很多区别,但本质区别是生产方式不同,即农业与非农业的区别,A对,BCD错。
???????故选A。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图中该区域有城市贮水塔和在沙漠里抽取地下水进行喷灌的圆形农田,说明该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很匮乏,A对,BCD错。
???????故选A。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上主要的宗教,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图a中的建筑在风格上融入了伊斯兰教建筑的特征,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该区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缺乏,建城市贮水塔实用,B对,ACD错。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上的宗教、人种等,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世界上宗教、人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题意可知,该地以白色人种为主(白色人种皮肤白皙,头发多呈波状、色浅,鼻梁高,嘴唇薄),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是教堂),所以贝贝旅游的地方最有可能是欧洲西部,亚洲东部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南部以黑色人种为主,亚洲南部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信仰印度教和佛教,C对,ABD错。
???????故选C。
15.【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试题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欧洲西部的旅游业,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法国的旅游景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属于基督教建筑,B对,ACD错。
???????故选B。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灿烂文化,是古代文明和文化的见证,它承载着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不能禁止游客参观,C错,ABD对。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卡塔尔的人种和语言,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卡塔尔的人种和语言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卡塔尔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上,该地居民属于阿拉伯人,为白色人种,其主要语言为阿拉伯语。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解答】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故AB不符合题意;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口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亚洲的人口数量最多;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但人口密度小,故ABC三项错误。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加剧老龄化,D正确。
???????故选D。
20.【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聚落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
【解答】
从图中看出,受河流因素影响,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其形态多为条带状。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分析】
本题考查聚落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解答】
从图中看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甲地,因为甲地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交通便捷,靠近水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相关知识点。
【解答】
读图可得,图中聚落分布在山谷地带且沿公路线分布,所以说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交通。D①④正确。
故选D。
2.?【分析】???
本题考查聚落的保护,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聚落的保护及其意义。
【解答】
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意义重大,故D正确。
故选D。
24.【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语言的分布,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世界语言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①北非地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亚洲东部不使用阿拉伯语,②我国主要使用汉语,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印度主要使用英语和印地语,A对,BCD错。
???????故选A。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③处位于俄罗斯,主要使用俄语,这里的人们主要信仰基督教,C对,ABD错。
???????故选C。
26.【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语言的分布。
【解答】读图可知,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官话。约为9亿人口。故答案为A。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语言的分布。
【解答】读图可知,晋语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故答案为B。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语言分布的影响因素。
【解答】读图可知,与北方相比,我国南方地区的方言种类更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答案为D。
29.【答案】(1)佛?
?
黄色人种?
(2)A???
(3)中低纬度
(4)撒哈拉沙漠????10人以下/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
(5)非洲?
?
欧洲?
?
减少?
?
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上人种、宗教、语言、人口概况等,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世界上人种、宗教、语言、人口概况等是解题的关键。
(1)读图一可知,B地是三大宗教中佛教的发源地,C东亚主要人种是黄色人种。
(2)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西亚地区,西亚地区通用阿拉伯语,故选A。
(3)世界上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4)图中甲地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其人口密度大约是10人以下/平方千米;乙地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
(5)由亚洲、欧洲、非洲人口资料表格可知,人数第二多的大洲是非洲,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是欧洲,该大洲的总人口应出减少的趋势,人口增长过慢容易产生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
30.【答案】(1)人口密度?
?
稀疏?
?
南极
(2)A
(3)D
(4)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人口,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等是解题关键。
(1)人口的疏密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图中A处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B处和D处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C处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这四处人口稀疏。南极洲由于终年严寒而没有长期定居人口。
(2)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目前,欧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少,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人口密度由人口和面积两方面决定,因此人口越多的国家,人口密度不一定越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1.【答案】(1)90?
?
亚
(2)25
(3)0?
?
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表示人口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4)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获取图文信息并掌握世界人口问题及对策。
(1)根据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及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可知,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多半分布在亚洲。
(2)世界人口40亿时是1974年,60亿时是1999年,则世界人口从40亿到60亿,所需时间为25年。
(3)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不增不减,则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增长曲线将平行于横坐标轴延伸。
(4)当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时,才能促进人类生存和发展。
第10页,共10页
第3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