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回答下列各题。
寒假,小赵一家回老家河南过年,看望爷爷奶奶。爸爸开车很辛苦,从广州出发,开了将近一天,才到湖北,小赵知道,湖北有我国第一大江()流过,当汽车经过这条河流时,他非常的兴奋。
A.
长江
B.
黄河
C.
汉江
D.
湘江
小赵还知道在湖北宜昌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大坝。
A.
葛洲
B.
丹江口
C.
三峡
D.
小浪底
小赵到了河南,发现河南的汽车车牌,大部分是以()字开头。
A.
湘
B.
鄂
C.
豫
D.
鲁
小赵又发现,到了河南,马路变宽了,路变直了,车开了几个小时,一座山也没有,原来,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A.
东北
B.
华北
C.
长江中下游
D.
珠江三角洲
河南的冬季寒冷干燥,风特别大,三三两两的人在麦地里放风筝,脸被风吹到,像被刀子割了一样痛,这里属于()气候。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的水果是()
A.
苹果
B.
菠萝
C.
荔枝
D.
香蕉
小赵发现,爷爷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村子里装太阳能的家庭越来越多了,通过查找资料,小赵发现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已被广泛利用于生产生活中。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开利用前景广阔。下图是“中国太阳能分布示意图”有关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丰富区”
B.
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贫乏区”
C.
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较丰富区”
D.
河南大都分属于太阳能“丰富区”
下列城市居民使用相同的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佳的是()
A.
广州
B.
重庆
C.
拉萨
D.
上海
春节,是小赵全家一年中最欢乐的时期,离家再远,路上再辛苦,小赵每年都要回老家与爷爷奶奶团聚。下面哪个最可能是小赵在河南过年时的情景()
A.
陪爷爷奶奶一起包饺子,逛花市
B.
陪爷爷奶奶一起蒸馒头,逛庙会
C.
全家一起看冰雕
D.
全家一起吃元宵,看舞狮
未来我国将建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图为“米字型”高铁网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从西安到成都,经过()
①内蒙古高原②祁连山③秦岭④四川盆地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西安到成都的高铁施工难度大,主要原因是该铁路段()
A.
穿越众多的河流和山脉
B.
经过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C.
穿过的地区为高寒气候区
D.
穿过的地区人烟稀少
图中()
A.
郑州到兰州的高铁跨越了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
长江在重庆附近的流向由东北向西南
C.
大同到西安的高铁经过亚热带地区
D.
银川到西安的高铁经过少数民族自治区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有关祁连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①是祁连山
B.
③是祁连山,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界线
C.
图中④是祁连山,位于青、甘两省交界处
D.
②是祁连山,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受我国地势影响,四条河流均自西向东流入大洋
B.
四条河流中只有一条是内流河,其余均为外流河
C.
河流甲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乙是最长的河流,丙汛期最长
D.
甲、乙两河的发源地在同一地形区上,都注入黄海
幅员辽阔的祖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据此完成下列题。
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
气候类型单一,季风气候显著
C.
河流东多西少,均注入太平洋
D.
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
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②我国的降水从空间分布看:东西差异显著,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③从降水时间上看基本上呈现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的特点。
④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地区。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有关中国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分布西部密集,东部稀疏
B.
人口总数世界第二位
C.
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
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所在的省区分别是()
A.
甲省和乙省
B.
乙省和丁省
C.
丙省和丁省
D.
丁省和甲省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十分显著。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中国地理事物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线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B.
乙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
C.
丙线以西地区人口稠密,以东地区人口稀疏
D.
丁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两河结冰期长,航运价值高
B.
②③两河流经我国三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
C.
①④两河春汛的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D.
③④两河支流众多,水流量大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
甲、乙、丙、丁四条路线中,明显经过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A.
甲路线
B.
乙路线
C.
丙路线
D.
丁路线
与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的是()
A.
甲路线
B.
乙路线
C.
丙路线
D.
丁路线
暑假,琳琳沿着乙路线进行了一次旅行,她出发时穿着短袖,到目的地时却换成了厚厚的棉衣,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
A.
穿衣习惯不同
B.
海陆位置不同
C.
纬度位置不同
D.
地势高低不同
冬季,沿着丁路线旅行的感受可能是()
A.
气温越来越低
B.
海拔越来越高
C.
降水越来越多
D.
景观由稻田变成荒漠
对四条路线的叙述,有误的是()
A.
甲路线所经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
B.
乙路线能够到达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
丙路线能够到达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D.
丁路线所经地区地表起伏小
“你妈喊你穿秋裤啦!”2017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11月18日~1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读图回答下题。
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
A.
?
寒潮
B.
?
霜冻
C.
?
暴雪
D.
?
冰雹
秋裤分割线的气温大致是
A.
?
10℃
B.
?
-10℃
C.
?
5℃
D.
?
0℃
“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
纬度位置
C.
地形地势
D.
?
人类活动
二、综合题
一月代表我国冬季。读图“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地理事物的名称。
河流:A:________??B:
_________?C:______
山脉:D:
_________
(
2)简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部地区,一月均温等温线走向大致呈_______方向,说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4)图中A、C两河,冬季河水有封冻现象的是____________
读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为主。
(2)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热量条件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____。
(3)黄淮海平原主产区春季旱灾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北平原主产区多数地区的作物熟制为______________.
(5)青海和西藏地区未规划农产品主产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我国雨带推移分布图”和“温度带图”,回答问题。
(1)左图中,A所代表的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山脉④是_________。夏季风的进退导致了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_____(长/短)。
(2)左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6月时雨带推移到______?线位置时,该地区出现“________?”天气,阴雨连绵。
(3)我国旱涝灾害与夏季风有关,夏季风特强的年份往往造成________________。
(4)右图中,温度带Ⅱ是_________带,其与温度带Ⅰ间的分界线大致是与1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温线一致。
(5)右图中甲、乙两河流量较大的是________河。它们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但是原因不同: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B
【小题6】A
【小题7】A
【小题8】C
【小题9】B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和特征。
【解答】
湖北有我国第一大江长江流过,黄河没有经过湖北,汉江和湘江都是长江的支流,?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水电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主要水电站的分布。
【解答】
湖北宜昌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C正确;葛洲坝、丹江口和小浪底都不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省区的简称,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省区的简称。
【解答】
河南的简称是豫,所以河南的汽车车牌,大部分是以豫开头,湘是湖南的简称,鄂是湖北的简称,鲁是山东的简称,?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平原的分布情况。
【解答】
河南位于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分界桃花峪就在河南省,河南位于华北平原,B正确;东北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气候类型和分布情况。
【解答】
河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B正确;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6.?【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不同温度带水果的分布情况。
【解答】
河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属于暖温带,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的水果是苹果,A正确;菠萝、荔枝和香蕉都是热带的水果,?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太阳能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中国太阳能分布示意图的信息。
【解答】
A.青藏高原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丰富区”,A正确。??
B.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可利用区”,B错误。?
C.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太阳能“贫乏区”和“可利用区”,C错误。?
??
D.河南大都分属于太阳能“可利用区”,D错误。
?故选A。
8.【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太阳能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太阳能分布特点。
【解答】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希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故拉萨的效果最佳,?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南北方饮食习惯和文化娱乐差异,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农业生产、气候差异分析我国南北方饮食习惯差异、知道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
【解答】
A.春节期间北方气候寒冷,逛花市的情景发生在南方,如广东,A错误。??
B.陪爷爷奶奶一起蒸馒头,逛庙会,B正确。?
C.冰雕是东北地区冬季的景观,河南在华北地区,
C错误。?
?
?
?
?
?
?
D.看舞狮是南方地区习俗,D错误。
故选B。
10.【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形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我国地形区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从西安到成都,经过秦岭、四川盆地,故ACD排除,选B。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安到成都沿线的地理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我国西安到成都沿线的地理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从西安到成都路段穿越众多的河流和山脉,A对;沙漠戈壁主要在西北,高寒气候区主要在青藏高原,故B、C排除;所经地区人口较密,D错。选A。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河流、温度带、少数民族的分布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掌握我国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郑州到兰州的高铁跨越了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A错;长江在重庆附近的流向是由西南向东北,B错;大同到西安的高铁经过暖温带地区,C错;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所以从银川到西安的高铁经过少数民族自治区,D对。选D。
13.【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的山脉,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主要的山脉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图中②是祁连山脉,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位于青海省和甘肃省交界处,D对,ABC错。
???????故选D。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的河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主要的河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图中四条河流中,丁塔里木河是内流河,不注入海洋,甲黄河、乙长江、丙珠江都是外流河,长江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黄河注入渤海,长江注入东海,B对,ACD错。
???????故选B。
15.【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D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掌握我国自然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故A错误;?
?
?
B.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故B错误;
C.河流东多西少,大部分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注入印度洋和北冰洋,故C错误;?
?
?
?
D.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故D正确。
???????故选D。
2.【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气温和降水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掌握我国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①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故?①正确;
②我国的降水从空间分布看:东西差异显著,从东南向西北减少,故②正确;
③从降水时间上看基本上呈现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的特点,故③正确;?
④我国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地区,故④错误。
???????故选A。
3.【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和民族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掌握我国人口和民族分布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人口分布西部稀疏,东部密集,故A错误;?
?
?
?
?
?
?
?
?
?
B.人口总数世界第一位,故B错误;
C.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故C正确;?
?
?
?
?
D.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故D错误。
???????故选C。
4.【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行政区划,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掌握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所在的省区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黑河位于黑龙江省,腾冲位于云南省,读图可知,甲为云南省,乙为广东省,丙为湖南省,丁为黑龙江省。故D正确。
19.【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掌握其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甲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故A错误;乙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故B正确;丙线是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此线以东地区人口稠密,以西地区人口稀疏,故C错误;丁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故D错误。
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
读图可知,①是松花江,②是黄河,③是长江,④是塔里木河。①松花江和②黄河,两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故A错误;②黄河和③长江均流经我国三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B正确;①松花江和④黄河的春汛的水源来自冰雪融水,故C错误;③长江支流众多,水流量大,④塔里木河支流较少,水流量小,故D错误。
故选B。
21.【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A
【小题5】B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三级阶梯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记忆我国三级阶梯的分布。
【解答】
甲路线和丁路线在第三级阶梯,故AD错误;乙路线经过第一、二、三三级阶梯,故B正确;丙路线经过二、三级阶梯,故C错误。
2.?【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记忆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解答】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与丙路线基本一致,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分析】
本题考查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记忆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答】
从短袖到厚厚的棉衣不是穿衣习惯的不同,故A错误;海陆位置不会使气温差异很大,故B错误;乙路线大体在同纬度,故C错误;沿乙路线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差异大,故D正确。
?故选D。
4.?【分析】
本题考查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东北平原气温、地形、景观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东北平原气温、地形、景观的变化。
【解答】
读图可知,沿丁路线是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华北平原再到东北平原,海拔基本没有变化,气温越来越低,降水越来越少,景观由稻田变成旱地。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地形起伏,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根据四条线路结合气温及地形分布解答。
【解答】
A.甲路线所经地区在南方,1月平均气温高于0℃,故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冬季气温最低出现在漠河,故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丙路线能够到达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故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路线所经地区以平原为主,地表起伏小,故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气象灾害,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气象灾害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寒潮,寒潮是在冬季和春季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所到之处会给当地带来大风、降温等天气,A对,BCD错。
???????故选A。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气温分布,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气候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秋裤分割线的气温大致是5℃,C对,ABD错。
???????故选C。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我国气温的因素,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影响我国气温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图中M处位于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北部是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寒潮,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所以“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地形因素),C对,ABD错。
???????故选C。
29.【答案】(1)黄河??
淮河??
长江??
秦岭
(2)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越往北气温越低
(3)东西?
纬度位置
(4)A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理事物的名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有结冰期的河流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用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读图,河流A为黄河,
B为淮河,C为长江,山脉D为秦岭。
(2)读图看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3)读图,我国东部地区,一月均温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西方向,说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4)冬季气温在0°C以下,河流才有结冰期,我国一月0°
C等温线大致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气温在0°C以下,以南气温在0°C以上,A为黄河在秦岭淮河以北,有结冰期,C为长江,在秦岭淮河以南,没有结冰期。
30.【答案】(1)平原
(2)华南主产区???????
甘肃新疆主产区?????
甜菜
(3)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
(4)一年一熟
???????(5)海拔高,气温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形、气候及影响因素、自然灾害、作物的分布及作物熟制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读图,我国农产品的主产区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2)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热量条件最好的是纬度最低的华南主产区,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的是西北的甘肃新疆主产区,其糖料作物是甜菜。
(3)黄淮海平原主产区春季旱灾的自然原因从降水和蒸发两方面分析,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
(4)东北平原主产区多数地区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5)青海和西藏地区未规划农产品主产区,其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31.【答案】(1)巴颜喀拉山脉??
?长
(2)D??
?梅雨
(3)北涝南旱
(4)暖温带?
?0℃
(5)乙??
?夏季气温高,多高山冰雪融水??
?夏季降水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温度带划分、我国雨带推移形成的特殊天气、夏季风与旱涝灾害的关系、河流流量和汛期等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布,旨在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温度带划分、我国雨带推移形成的特殊天气、夏季风与旱涝灾害的关系、河流流量和汛期等水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我国雨带推移分布图”和“温度带图”可知:
(1)左上图中,A所代表的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山脉①是大兴安岭;④是巴颜喀拉山脉。夏季风的进退导致了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长。
(2)左上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6月时雨带推移到D
(江淮地区)线位置时,该地区出现“梅雨?”天气,阴雨连绵。
(3)我国旱涝灾害与夏季风有关,夏季风特强的年份往往造成北涝南旱。
(4)右上图中,温度带Ⅱ是暖温带,其与温度带Ⅰ亚热带间的分界线大致是与1月0℃等温线一致。
(5)右上图中甲(塔里木河)、乙(长江)两河流量较大的是乙(长江)河。它们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但是原因不同:
甲(塔里木河)汛期出现在夏季的原因:夏季气温高,多高山冰雪融水;
乙(长江)汛期出现在夏季的原因:?夏季降水多。
第4页,共10页
第9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