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2.2海陆的变迁 精编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2.2海陆的变迁 精编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2-29 11:4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
2.2海陆的变迁 精编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1.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板块运动怎样形成的(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断陷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断陷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
2.大洋洲位于哪个板块 ( )
A.印度洋板块 B.美洲板块 C.欧亚板块 D.南极洲板块
3.海陆变迁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 ②动植物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4.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板块内部比较活跃,交界地带比较稳定
B.红海正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后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C.地中海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后将会成为新的海洋
D.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挤入非洲板块的下方,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5.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这一发现说明了( )
①青藏高原始终处于陆地环境②青藏高原曾经处于海洋环境
③地壳在不断运动中④人类活动将化石运动到青藏高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过去,我们总是夸夸其谈,说那些岩石超越了时间而古不变,以至于我们把不变的事物说成“坚如磐石”。然而,现代科学却让这种说法变得并不是那么信心十足,它认为岩石是在不断变迁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能够表达海陆变迁的词语是( )
A.坚如磐石 B.沧海桑田 C.斗转星移 D.暴风骤雨
7.提出大陆漂移说的德国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麦哲伦 C.加加林 D.魏格纳
8.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其中缓慢漂移到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美洲大陆
C.南极洲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兰1/4的领土是人们通过人工排水的方法,从鱼儿和海豹手里夺来的一小块海底。自从1450年以来,他们已经增加了上千平方英里的国土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荷兰国土面积的扩大得益于( )
A.气候变暖 B.地壳活动
C.海平面下降 D.人类活动
10.建造在沿海低地的风车主要是为了( )
A.增加降水 B.发展旅游 C.提供水电 D.排水造陆
随着疫情在意大利蔓延,当地时间2020年3月12日晚,援助意大利的中国医疗队携带物质从上海(31.1°N,121.2°E)抵达罗马。读意大利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11.医疗队乘飞机从上海前往罗马,合理的飞行方是( )
A.向东南 B.向西南
C.向东北 D.向西北
12.亚平宁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形成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2018年3月2日在尼泊尔萨加玛塔区东南部附近发生6.5级地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此次地震震中的经纬度是( )
A.北纬26.4°,东经87.3° B.北纬26.4°,西经87.3°
C.南纬26.4°,东经87.3° D.南纬26.4°,西经87.3°
14.形成此次大地震的原因是( )
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运动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运动
C.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运动 D.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运动
15.“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 )
A.地形是静止不动 B.地壳是不断变化的
C.农田不会变海洋 D.高山是永恒不变的
16.2020年10月31日土耳其遭遇地震,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板块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大陆内部 D.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印度尼西亚火山数量超过400座,被称为“火山之国”。下图是世界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对印度尼西亚火山众多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地带
B.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C.位于环太平洋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
D.位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18.板块构造学说还可以解释( )
A.各大洲大河的流向 B.华北平原的形成
C.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D.世界两大山系的形成
19.旅游时如遇到火山喷发,下列逃生方法可行的是( )
A.跑向山谷处或山脚下的建筑内躲避 B.用块湿布护住口鼻应对火山灰危害
C.尽量接近火山口拍摄千载难逢瞬间 D.喷发时,脱掉外套让皮肤裸露降温
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字母对应板块名称正确的是( )
A.A-亚欧板块 B.B-大西洋板块
C.C-美洲板块 D.D-太平洋板块
21.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欧亚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22.丙处地震多发,是因为其位于(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
23.下列地区地壳较为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4.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坐电梯逃生 B.抱头躲在厕所墙角
C.抱头躲在床上 D.爬窗跳楼
25.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共有六大板块
B.地震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C.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变成新的大洋
D.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
26.阿拉伯半岛位于下列哪个板块中( )
A.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7.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且都是静止的
C.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D.板块与板块只发生张裂运动
北京时间2018年2月26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7.5级地震。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8.此次地震发生在(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的内部
29.板块运动造成的结果有( )
①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②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③地中海面积不断增大④日本很少发生地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的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附近居住,主要原因是( )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养生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31.《卫报》报道,2016年发生的7.8级凯库拉大地震,不仅使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兰的南岛、北岛拉近了5米,研究人员称,南岛向北移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年。新西兰一些地区地表上升及南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地球自转
32.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因其地处( )
A.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活跃 B.太平洋板块内部,地壳活跃
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3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板块的运动 B.全球气候的变化 C.火山或地震 D.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34.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表示代表的板块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⑥_____。
(2)安第斯山脉的隆起是因为位于____板块和____板块交界地带。
(3)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国”,因为位于____板块____板块____板块交界处。
(4)_____(写字母)板块几乎都是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_____(固定、变化)的。
35.如图是板块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____洲,所在板块(字母)是____;澳大利亚所在板块(字母)是____。
(2)①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____板块与____板块(填具体名称)碰撞挤压而成的。
(3)根据板块运动的特点,②、③海洋面积不断扩大的是____,理由是____。
(4)几乎全部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____(填名称)。
(5)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B.亚洲和欧洲属于同一板块,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属不同板块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D.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36.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对应板块的名称:③________板块 ,④_______板块,⑤_______板块。
(2)从图中可以发现,喜马拉雅山脉处板块与板块的_______(填“挤压”或“张裂”)处,红海处在板块与板块的________处(填“挤压”或“张裂”)。
(3)日本地震频繁,主要是因为该国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为了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该国传统民居有的特点是(_____)
A、窗户小 B、墙体高 C、屋顶坡度大 D、建筑材料轻
(4)下列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错误的是(_____)
A、在教室里,可躲在结实的书桌下B、在影剧院,体育馆可躲在排椅下
C、在商场,可躲在结实的柜台边 D、在室外,可躲在高大建筑物边
37.读图“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西半球的______洲和______洲,B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______洲,C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______洲,D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______洲,F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______洋。
(2)2019年4月15日,智利发生6.3级地震(图中⑤处),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南极洲板块和______板块的交界处;4月19日,南太平洋岛国斐济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图中③处),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太平洋板块和______
板块的交界处。
(3)图中②、③、⑤四地地震频发,从地理位置上看,三地共同位于____________地震带上;④地地震多发,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上。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喜马拉雅山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故选D。
2.A
【详解】
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包括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其中大洋洲是位于印度洋板块,故选A。
【点睛】
3.C
【详解】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③④正确。故选C。
4.B
【详解】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地带比较活跃,A错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拉伸,红海正在不断扩大,几千万年后可能成为新的大洋,B正确。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互挤压,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有可能会消失,C错误。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不断北移,与亚欧板块相撞而形成,D错误。故选B。
【点睛】
5.B
【详解】
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在青藏高原的地层中发现许多鱼、海螺、海藻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青藏高原原来是海洋环境,后来由于地壳不断变动,逐渐隆起形成高原。故选:B。
【点睛】
6.B
7.D
8.C
【分析】
6.
海陆变迁指的是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能够表达海陆变迁。B符合题意。选B。
7.
20世纪初,魏格纳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D符合题意。选D。
8.
根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可知,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是南极洲大陆。C符合题意。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海陆变迁相关知识,识记即可。
9.D
10.D
【详解】
1.根据材料“荷兰1/4的领土是人们通过人工排水的方法,从鱼儿和海豹手里夺来的一小块海底”可知,荷兰国土面积的扩大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D正确。故选D。
2.风车可以磨面、发电、灌溉农田、发展旅游等,但不能增加降水,A错误。荷兰将风车建造在沿海低地,主要是为了排水造陆,正是这些风车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沦和鱼鳖的威胁,选项B和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
荷兰填海造陆是海陆变迁中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一个例证。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荷兰人利用风车将风能转化为动能,用来碾谷物、发电、压滚毛呢、造纸、排水,其中建造在沿海低地的风车主要是为了排水造陆。
11.D
12.A
【分析】
11.
图中可知,罗马的纬度是42°N,上海的纬度是31.1°N,从南方方向来看,罗马在上海的北方。罗马的经度约13°E,上海的经度是121.2°E,从东西方向看,罗马在上海的西方。故乘飞机从上海前往罗马,合理的飞行方是向西北飞行。D符合题意。选D。
12.
亚平宁山脉位于欧洲南部,其形成和阿尔卑斯山脉一样,都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A符合题意。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经纬网定位和板块运动的影响,读图分析解答。
13.A
14.D
【分析】
13.
图中可知,此次地震震中的经纬度是北纬26.4°,东经87.3°故A符合题意。选A。
14.
一般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此次大地震的原因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运动产生的。D符合题意。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地震产生的原因,识记即可。
15.B
【详解】
“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的是世界上的海洋与陆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化的,地壳会不断变化,故选B。
16.B
【详解】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而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故选B。
17.C
18.D
19.B
【详解】
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三个板块在发生碰撞挤压,选项ABD错误;印度尼西亚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C正确。故选C。
2.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由此可知,板块构造学说还可以解释世界两大山系的形成,D正确。故选D。
3.火山喷发时,岩浆会顺着地势流向海拔较低处,跑向山谷处或山脚下的建筑内躲避是错误的,应该朝着与岩浆流向垂直的斜下方逃跑,A错误。遇到火山喷发可以用块湿布护住口鼻,以减轻火山灰的危害,B正确。火山喷发非常危险,应尽快躲避,C错误。火山喷发时,脱掉外套让皮肤裸露容易使皮肤灼伤,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六大板块分布状况、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板块运动的影响以及应对火山喷发的方法,是课标规定的应知应会知识,也是常考知识点,必须加强理解记忆。
20.A
21.A
22.B
23.B
24.B
【分析】
20.
由图可知,图中A是亚欧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C是非洲板块,D是印度洋板块,故选A。
21.
地球上的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故选A。
22.
丙处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多火山地震灾害,故选B。
23.
图中四个地区中,甲、丙、丁都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只有乙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故选B。
24.
地震发生时,坐电梯逃生、抱头躲在床上和爬窗跳楼都是错误的做法,只有抱头躲在厕所墙角是正确的做法,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板块及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
25.C
【详解】
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由此可知A B不符合题意。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两个板块正在发生碰撞挤压,据此可推断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消失,C错误,符号题意。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是由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C
【详解】
地球上的六大板块中,包括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都属于印度洋板块。故选C。
【点睛】
27.C
【详解】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故选C。
【点睛】
28.C
29.A
30.D
【分析】
28.
读图可知,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西太平洋海域,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是发生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故选C。
29.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多个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①正确;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所以不断升高,②正确;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所以面积不断缩小,③错误;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所以经常发生地震,④错误。故选A。
30.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之国”,火山口附近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所以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附近居住,D正确;火山是百年不遇的,破坏力极大,农民不会为了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或为疗养养生冒险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A、C错误;印度尼西亚地处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比较湿热,B错误。故选D。
【点睛】
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又称七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1.C
【详解】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海平面的升降和地壳运动,材料中可知,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其地震使得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地震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故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32.D
【详解】
地壳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故选:D。
【点睛】
33.A
【详解】
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地球科学研究表明,世界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构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运动包括张裂和挤压,由于板块的运动,形成了大陆漂移。故选:A。
【点睛】
34.欧亚 非洲 印度洋 南极洲 美洲 南极洲 欧亚 印度洋 太平洋 ④ 变化
【分析】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而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欧亚板块,②是非洲板块,③是印度洋板块,⑥是南极洲板块。
(2)安第斯山脉的隆起是由于处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形成的。
(3)印度尼西亚因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活动频繁,有“火山国”称号。
(4)图中④表示的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35.亚 C B 亚欧 印度洋 ② ②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面积正在不断扩大 太平洋板块 B
【分析】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详解】
(1)中国位于亚洲,所在板块是C亚欧板块;澳大利亚所在板块是B印度洋板块。
(2)①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3)根据板块运动的特点,②海即红海,该海域面积不断扩张,③海是地中海,该海域面积不断缩小,理由是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面积正在不断扩大,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地带,面积正在不断缩小。
(4)几乎全部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5)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亚洲和欧洲属于同一板块,北美洲和南美洲属于美洲板块;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故选B。
36.美洲 南极 非洲 挤压 张裂 D D
【分析】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详解】
(1)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图中数字符号③是美洲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⑤是非洲板块。
(2)由图可知,喜马拉雅山位于板块与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在不断升高;红海位于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处,面积在不断扩大。
(3)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该国传统民居建筑材料较轻,是为了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故选项D正确。
(4)地震发生时,在教室里,可躲在结实的书桌下;在影剧院,体育馆可躲在排椅下;在商场,可躲在结实的柜台边;在室外千万不能躲在高大建筑物边,故选D。
【点睛】
37.北美 南美 南极 大洋 非 太平 美洲 印度洋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分析】
考查地球六大板块形状与分布位置,板块运动状态: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
【详解】
(1)读图,根据六大板块、大洲和大洋的轮廓和分布位置可知,A板块主要是北美洲和南美洲所在的美洲板块。B板块主要是位于南极洲所在的南极洲板块。C板块上有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包含印度洋和太平洋,其陆地主要是澳大利亚所在大洋洲。D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非洲,F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太平洋。
(2)2019年4月15日,智利发生6.3级地震(图中⑤处),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南极洲板块和A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4月19日,南太平洋岛国斐济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图中③处),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太平洋板块和C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3)图中②、③、⑤四地地震频发,从地理位置上看,三地共同位于太平洋沿岸,②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③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⑤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三地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④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